月经后期
-
逐瘀丸治疗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逐瘀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逐瘀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逐瘀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逐瘀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
-
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血寒气虚,月经后期,经来色淡,量多质薄,腰腹或有胀痛,精神不振,平时大便溏薄,脉迟而虚。加味十全大补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味十全大补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味十全大补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血寒气虚,月经后期,经来色淡,量多质薄,腰腹或有胀痛,精神不振,平时大便溏薄,脉迟而虚。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加味十全大补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血寒气虚,月经后期,经来色淡,量多质薄,腰腹或有胀痛,精神不振,平时大便溏薄,脉迟而虚。...
-
加减一阴煎治疗阴虚火旺,吐血、咯血、衄血,怔忡惊悸,上消;热病后伤阴水亏,烦渴不止,潮热不退;妇女阴虚血热,月经后期,色紫红,时作潮热,口中干燥,五心发热者。上消,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肾水真阴虚损,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伤阴水亏而脉虚气弱,烦渴不止,潮热不退,火之甚者。虚劳,阴虚而兼微火者。肝经怒火上冲,产后乳胀而溢;产后阴虚火盛而大热。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为怔忡、惊悸者。阴虚血亏,虚火易动,头痛,遇热痛甚,烦热内热;耳聋。阴虚血热,月经后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减一阴煎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减一阴煎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阴虚火旺,吐血、咯血、衄血,怔忡惊悸,上消;热病后伤阴水亏,烦渴不止,潮热不退;妇女阴虚血热,月经后期,色紫红,时作潮热,口中干燥,五心发热者。上消,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肾水真阴虚损,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伤阴水亏而脉虚气弱,烦渴不止,潮热不退,火之甚者。虚劳,阴虚而兼微火者。肝经怒火上冲,产后乳胀而溢;产后阴虚火盛而大热。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为怔忡、惊悸者。阴虚血亏,虚火易动,头痛...
-
加减寿脾煎治疗脾阳不运,寒湿下注,带下色黑质薄,月经后期,色淡质清,所下经带有清冷感,面色萎黄无华,或四肢浮肿,气短神疲,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加减寿脾煎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减寿脾煎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减寿脾煎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脾阳不运,寒湿下注,带下色黑质薄,月经后期,色淡质清,所下经带有清冷感,面色萎黄无华,或四肢浮肿,气短神疲,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加减寿脾煎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脾阳不运,寒湿下注,带下色黑质薄,月经后期,色淡质清,所下经带有清冷感,面色萎黄无华,或四肢浮肿,气短神疲,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
加减香棱丸治疗肝肾气郁,少腹两侧疼痛,拒按,有块不坚,推之可移,胸胁胀痛,痞满不思食,有时少腹中部亦痛,但不拒按,月经后期,舌淡苔白,脉弦滑。加减香棱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减香棱丸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减香棱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肝肾气郁,少腹两侧疼痛,拒按,有块不坚,推之可移,胸胁胀痛,痞满不思食,有时少腹中部亦痛,但不拒按,月经后期,舌淡苔白,脉弦滑。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加减香棱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肝肾气郁,少腹两侧疼痛,拒按,有块不坚,推之可移,胸胁胀痛,痞满不思食,有时少腹中部亦痛,但不拒按,月经后期,舌淡苔白,脉弦滑。...
-
月经后期病的治疗方法
二、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的。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它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致使经期延后。常用的治疗月经后期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克。 将前三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所致月经后...
-
治月经后期方
方药:党参、白芍、女贞子、益母草、枸杞子各12克,牛膝、当归、枳壳、白术、泽兰、川芎各10克,熟地、山药、鸡血藤、丹参各15克,香附8克。 加减:伴腰酸耳鸣,头晕等肾虚明显者改山药30克,加续断15克;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血虚明显者加入炙黄芪20克,炙甘草 10克;伴小腹冷痛、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之血寒者去白芍加台乌药、香附各 10克;心烦、乳胀,小腹胀痛明显之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5克;体肥多痰之痰湿者去熟地加苍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疗效:治...
-
当归四逆治带下、月经后期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所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所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降逆化饮。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妇人带下、乳房窜痛等,收到较为理想疗效。 带下、月经后期 张某,女,28岁,未婚,2006年3月16日初诊。 自诉:1年来白带量多,质稀如水,无臭味,经期推后1周左右,量少色暗,伴四肢逆冷,右肩关节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此乃血虚中寒,湿邪下注所致带下,月经后期。法宜温养血脉,益气化水,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因劳累致月经后期 临床诊断为郁证中医治方
冯明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30多年,医疗经验丰富,提倡升降出入辨证。他认为当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职场竞争大、工作压力大,百姓之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多发胃肠、肝脾之病,治疗以升清降浊为主,并注重调畅肝胆情志。笔者现举一病案微发其旨。 张某,女,44岁,2017年4月21日初诊,自诉春节后因劳累致月经后期,此月月经推迟一周仍未至,乏力,双眼内侧发痒,略有恶风畏寒,足冷。症见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少,不痛,有少量血块,纳可,二便调,眠尚可,多梦。既往患有...
-
月经后期 月经失调 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韩婷芬、王俊月 指导老师:谢文英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可伴见于卵巢、子宫等器质性疾病,或手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经以月至,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中医认为月经后期多可分为虚实寒热,有血虚、阳虚、血寒、肝郁等。血虚是因久病体虚、产后失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阳虚是因素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运,气为血之帅,阳气虚则血亦少,血寒则是因感受寒湿邪气,阻滞冲任,寒主收引、凝滞,运行不畅亦不得如约而至;肝郁常见于妇女多忧思郁怒,素体阴...
-
经期延长药用举元煎 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药用当归地黄饮
全国名中医姜惠中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学风严谨,造诣精深,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姜惠中临诊,受益匪浅。姜惠中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宫颈疾病等多方面颇有建树,现将其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医案一:经期延长 刘某,女,28岁,2011年9月3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14岁月经初潮,28天一行,5~7天干净。末次月经期:2011年8月25日,近三月来经期延长,10~14天方净,血量稍多,色淡,质稀,伴小腹时有隐痛,体倦,乏力,...
-
针灸治月经后期
患者为26岁单身女性,月经后期58天未至,无任何不适感。观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双寸、关弦,双尺脉沉。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辨证:肾阴亏虚,肝失疏泄,治法:补肾阴、活血通经。取穴:双侧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关元穴用温针灸。得气后采用龙虎交战补泻手法。第二日复诊,诉乏力、腰酸,考虑四关穴疏泄太过,遂去太冲穴,加双侧太溪、照海以补肾,关元、中极用温针灸。余穴不变。第三日复诊,诉乏力、腰酸明显减轻,小腹隐痛。针刺、温针灸同前,并用双孔艾灸盒灸小腹半小时。第四日,诉昨日下午月经已至,量不多,可见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