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
建立肺癌的辨证分型标准 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刘嘉湘根据中医特有的生命观和疾病观,结合肿瘤患者的特点,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大“道”。前已述及(见本报2017年1月11日第4版)。本篇详述采取何种治法体系,达到治疗的目的。 “法”基于“道”。当把肿瘤治疗的大“道”确立为患者生命的延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而非盲目追求瘤体的消除后,为达到这些治疗目的,刘嘉湘在肿瘤的治疗史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肿瘤的发病学和治疗学观点。这些观点促进了“扶正治癌”理论体系的完善。 正气亏虚为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刘嘉...
-
乳腺纤维瘤的判断标准
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判定标准和治疗特色:(1)治愈:肿块完全消失;(2)好转:肿块缩小;(3)未愈:肿块无改变。附病例:王洁:女,24岁,学生,1999年5月来诊,左乳外上方有一枣样大小肿块,活动,不痛不痒,发现后一直服用其它治疗乳腺病的药物,未见效果,现见眩晕,小便清长,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检查:左乳外上方可扪及直径2、5CM,边缘光滑,密度致密均匀,中医诊为乳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型)西医诊为乳腺纤维瘤,治以滋补肝肾,调摄冲任,散结灵2号胶囊,散结丹1号配合乳腺治愈膏外敷,应用一个月后肿块变软,...
-
中药临床试验中的痴呆分期及辨证标准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 症, 病因包括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 , 也包括相对少见的原因, 如帕金森病痴呆、 正常压力脑积水。 痴呆目前仍然是一类无法治愈的 疾病, 仅有少数短期改善症状的治疗药物。 《景岳全 书》始有 “痴呆” 病名, 并提出了治疗方剂七福饮和 大补元煎。 《辨证录》提出了洗心汤、 转呆丹等6则治 疗方剂。 然而, 中药治疗痴呆的疗效仍需经随...
-
冠心病合并肾病的舌脉特点 舌脉判断标准
谷丽艳 1 , 张明雪 2 , 刘宁 2 , 易丹辉 2 , 蔺顺峰 2 ( 1.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中医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 “痰瘀论治” 心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 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肾病的舌脉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调学方法, 并运用频数分析的统计方法, 对大样本的冠心病合并心肾病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决策树的统计方法对专家调查问卷的数 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归纳出 5 个阶段...
-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证候要素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表述 [1 ] , 是中医证候诊断的最小诊断单元。它与疾病的生理 病理相关联,并由可测量的一组临床信息直接表 达,具有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双重概念 [2 ] 。证候要 素的提取,降维升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是 对以往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将复杂的证候 分解为概念相对清晰、数量相对局限的证候要素及 应证组合,从而促进中医证候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 究,进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 效,对中医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有重要促进作 用,同时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受中华...
-
高血压病临床各证型归纳 中医辨证标准
高血压病临床特征分型研究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长期高血压会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本课题拟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 探讨不同证型临床分布特点。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分组 病例主要来源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
-
高脂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
基于高脂血症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HLP) 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 使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一种或几种脂类高于正常值, 和 (或)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病症, 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已高达20%~40%, 其发病率高、分布广, 且呈年轻化趋势[2,3]。高血脂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对HLP的相关研究已成...
-
中医药事业中标准和创新的关系
中医药标准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明确中医药事业中标准和创新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稳步发展。 标准是创新的根本 中医药事业的创新依赖于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是在原有的医疗实践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变化,产生的更能适应社会的成果,离不开已有标准作为基础。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医药学家总结以往医疗经验,并上升为理论, 著成《内经》一书, 成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此后, 历代中医学家们依据《内经》的理论原则,并在此基...
-
定标准 创品牌 发展中医养生健康服务
•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建立由高校或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认识人体生命、维护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对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养生越来越热衷,中医养生健康服务业迎来前所未...
-
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何清湖 张冀东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业务。 国家政策对于中医健康管理的应用与推广都做了重点的强调。健康管理在健康服务业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