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
-
张伯礼论治湿浊痰饮类病
张伯礼将湿、浊、痰、饮四者合论,创立“湿浊痰饮类病”学说,归纳了津液异化类疾病的病证思维主线,建立了湿浊痰饮类病证治体系。该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临床意义,可在更高层次上阐明复杂性疾病的病证关系,把握其演变规律与辨治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 湿、浊、痰、饮是临床常见中医病证,虽名称不同、症状多样,但均为津液运化失常而产生的一类关联性病证,且同属阴邪病证,重浊黏腻,或弥漫无形、易于流溢,充斥三焦百骸而引发疾病。湿、浊、痰、饮病临床呈现起病隐缓温和、症状复杂多变、病程绵延难愈的...
-
张伯礼:中医理论要在实践中升华
8月2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出,要坚定中医的理论自信,并在实践中升华中医理论。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做中医药与大数据的精彩报告。 张伯礼院士在“中医药的时代需求与基础理论发展”的报告中,分析了近代百年中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指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改难题的需求,发展中医药是时代的需求。他强调,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中医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方法学至为关键。研究中医理论要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从临...
-
张伯礼: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任务
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约是美国的1/30,存在底子薄、基础差、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客观问题。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要满足13亿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 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中药研究平台及技术迅速发展,中医药相关SCI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成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药国际化进展态势喜人,复方丹参滴丸胶囊、血脂康胶囊 、扶正化瘀片、康莱特注射剂通...
-
“疫”路前行 ——致敬张伯礼院士
庚子之交, 病毒肆虐, 疫情蔓延, 生命面临挑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 成为将士迎难攻坚的出征令。 年逾古稀, 临危受命, 逆行出征赴战场。 一日休一刻, 坚守抗疫建方舱, 用中医药助力抗疫战果。 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校长 ——张伯礼院士! 校长的临危舍生, 深刻诠释了一个道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