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
-
重用大黄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属交界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少数有恶变倾向者须进行外科切除,主胰管扩张者需进行内镜治疗,如胰管内支架植入术,但易于被胰管内黏稠分泌液堵管,疗效不佳。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原主任医师焦东海以大黄复方及单味大黄治疗IPMN,临床中呈现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重用大黄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因机证治 IPMN是相对少见的胰腺肿瘤,部分为恶性或者有恶变可能,多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
-
治导管内乳头状瘤疗效
本病属中医“乳”范畴,我科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中将本病分为肝郁化火,脾不统血两型,运用散结丹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消失,溢血停止。(1)肝郁化火,迫血妄行,乳头溢出鲜红色液体,乳晕部可摸到肿块,有压痛,平时性情急躁,容易生气,发火,乳房及两胁胀痛、胸闷、嗳气、口干、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数,治以清肝泻火,疏肝理气,予散结丹2号,加丹皮、栀子、夏枯草、仙鹤草、藕节炭、川子、生甘草、生地黄,(2)思虑伤脾,脾不统血,乳头溢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乳晕部可以扪及肿块,压痛不甚,平时多思善虑,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心悸少寐,大...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乳头溢液: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出血性、浆液血性液体,20%的病例可触及乳晕结节或条索状肿块,体积一般较小,多在0、5-1CM之间,偶可在2CM以上,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病例体积较大堵塞导管时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减轻。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
-
什么是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乳头溢液: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出血性、浆液血性液体,20%的病例可触及乳晕结节或条索状肿块,体积一般较小,多在0、5-1CM之间,偶可在2CM以上,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病例体积较大堵塞导管时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减轻。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
-
什么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乳头溢液: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出血性、浆液血性液体,20%的病例可触及乳晕结节或条索状肿块,体积一般较小,多在0、5-1CM之间,偶可在2CM以上,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病例体积较大堵塞导管时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减轻。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乳头溢液: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出血性、浆液血性液体,20%的病例可触及乳晕结节或条索状肿块,体积一般较小,多在0、5-1CM之间,偶可在2CM以上,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病例体积较大堵塞导管时可有疼痛,溢液后有所减轻。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