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第2页
-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学发展得成熟
民国时期,面对西医严峻冲击和挑战的中医药界,虽然由于社会及自身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寻求自我更新发展的道路上障碍重重,有关中西医对比、争论等思潮迭起,但在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后,融会西医新知与时俱进,并时有创新,成为这一时期中医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的中医学,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临床诊疗、中药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医学的内容。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医参照近代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中医学科的设置和中医教材的编写采纳一些相关的西医内容。1933年,中央国医馆公布《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
-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重视局部中医重视整体 现代医学乘坐了现代科技的快车,使其突飞猛进,尤其利用现代大工业提供的先进仪器,对疾病的局部了解得一清二楚。原子弹的爆炸为医学带来了X光机,核素的发明为医学带来了PETCT、ECT,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为医学带来了CT等。尤其是各种内窥镜的产生应用使西医对疾病的局部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医带来多大的帮助,X光看不见相火妄动,电子计算机看不到木火刑金,中医始终还是延用传统的整体观念诊病。这些整体观念因为时间悠久,又是临床实践的产物,在临床上能够起到...
-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助中医诊断
红外成像技术被用于中医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经络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但利用红外成像技术辅助中医临床辨证的研究,尚属罕见,笔者用5年时间,潜心钻研,根据经典中医理论和现代物理理论,创立了脏腑定位,寒热秩序偏离定性的红外分析方法,把脏腑经络穴位热态与中医证候紧密联系到一起,实现了红外成像检测辅助中医临床诊断的设想,201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诊疗设备推广项目》中组织中医专家对这项技术进行技术审核,推荐该技术在中医医院推广使用。本文简单介绍这项新技术的原理、临床研究和技术优势。 红...
-
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中医传统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的主观感觉来收集病人客观表现如发热、尿赤等和主观感觉如头痛、耳鸣等完成,这种传统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在西方医学的强势跨越下,一些西医诊断方法和仪器,如神经反射试验、听诊器、体温计等逐渐被一些中医师所接受。到现在,诸如CT、B超、核磁共振等现代诊断设备已为中医院里的广大中医师普遍认可,为开阔中医师的诊断视野作出了贡献。尽管这样,在传统中医的眼里,这些洋玩艺如洪水猛兽般西化着中医,使得中医不像个中医。 中医回避现代科技条件下产生的设备、仪器之类的东西,与其悠久的...
-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老师临证,发现一些体倦乏力、身体沉重的患者,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现举例说明王辉武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详细诊断及用药思路。 病案一 谭先生年近五旬,穿着考究,身材魁梧,若隐若现的小肚腩提醒有点体重超标外,看上去与健康人无异。走近后,方见到一张垂头丧气的浓眉大脸,经一番仔细问诊得知,谭是退役军官,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做管理,收入颇丰,衣食无忧,典型的金领族,是王辉武的老病号。 谭先生瓮声瓮气开了口...
-
中医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病症的诊断,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排除其他疑似病症而得出的最后结果,它是辨证施治的前提。辨证施治,是在病症的诊断确定后进行的。病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这一完整过程,叫分病辨证论治,即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各临床学科中的每一种病症,均包括几个主要证型,而在每一个主要证型中,有时又可分若干个不同的具体证型。所以,只有病症的诊断...
-
冠心病哪种辅助诊断好
目前诊断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脉造影和冠脉CT、核素心肌显像等一系列检查。不少人认为,越贵的检查应该越准确,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心电图:一种无创检查,是冠心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方便,可及时捕捉病情变化情况,多用于门诊患者。但此检查有漏诊的情况。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一种无创检查,对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发作,从而做出诊断,适用于劳累导致心绞痛的患者。一些老年人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不能耐受此项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一种有创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
-
《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
[摘要]作者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简称教材)九版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是在四诊中对某些症状、体征论述的面太窄。二是某些论述与临床不符。论述面太窄,容易误导学习者。如寒热往来一症,教材中只言其见于少阳证、疟疾和妇女热入血室,而临床上湿热蕴肾证(急性肾盂肾炎),某些悬饮(结核性胸膜炎)皆可见寒热交作。若按教材中所言,湿热蕴肾证和某些悬饮所出现的寒热往来就会被误诊为少阳证或疟疾。低热一症,教材中只言其由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及郁热所致。而湿热蕴胆证(慢性胆囊炎)、下焦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
舌诊 中医学特色诊断
舌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也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依据。健康人一般情况下,口中是没有什么异味的。如果口中出现辛、甘、酸、苦、咸等异常味道,则说明五脏已经出现了功能障碍或病症。 1.舌辣 属于肺热。舌辣指舌头有辛辣味,或伴口舌麻辣感,有的还伴有腥味,中医认为都属于肺胃有热。给以清肺泄热方法,应用清肺丸、清胃保安丸治疗。 2.舌甜 属于脾湿。舌甜指自觉舌头上有甜味,舌甘甜多为湿浊,与脾的关系密切,属脾胃湿重。给以健脾燥湿方法,应用参苓丸治疗。 3.舌酸 属于肝热。舌酸指自觉口舌上及口中有...
-
望面色可为中医诊断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又非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问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对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临床...
-
表证概说 表证诊断 表证与继发性表证
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 在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医学体系中,最有特色者当属以八纲释六经,再者是将少阴归于表阴证,厥阴病归于半表半里阴证。按此路径解读伤寒,学用经方,简捷清晰,朴实致用,赢得众多经方爱好者的认可与追捧。按照胡老所言,太阳病属表阳证,少阴病属表阴证。如与八纲相合言其病位病性,则太阳病属热属实,少阴病属虚属寒。表面看来,太阳病与少阴病的区分似乎是清晰的,但仔细探究,又有一些并不明确的问题,如划分太阳少阴一寒一热,一虚一实,即存在寒热与虚实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诊断太阳少阴吗?仅用一...
-
痰液检查能辅助诊断哪些疾病?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产生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痰量甚少。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多种刺激时痰量则可增多。病理情况下,痰主要是由黏液和炎性渗出物组成。痰是呼吸道黏膜的一面镜子。 一、哪些情况下应做痰液检查。 1.久治不愈的咳嗽,原因不明者。 2.疗效不佳的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做痰细菌培养可查出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初诊疑有肺癌者,可查看痰内有无癌细胞。 4.初诊疑有肺结核者,查痰可发现有,无抗酸杆菌,以确定其传染性。 5.来自疫区疑有肺吸虫病者,此类患者的棕红色痰为其特征,镜下可...
-
藏医诊断学 诊脉辨病 观尿查病 察舌苔五官诊断
藏医诊断学是藏医基本理论。关于藏医诊断方面记载有38种方法,比此更为详尽的诊断分为1200多种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望、触、问三个诊断方法。诊断疾病,须从引起疾病病因、病缘、饮食、起居中去分析,找出真正原因,特别是要清楚地知道发病的外缘,因为因与果是不会发生矛盾的。从性质、症状方面诊断,须注意诊断的基础、诊断的对象、诊断的途径、诊断的方法。所谓性质,就是指龙、赤巴、培根三者。须将其增长、耗损、蓄积、升起、紊乱等阶段的症状分析清楚,最后归纳为寒与热两种性质。所谓诊断的对象,就是从五官及其五境、五种污物来检查。五官是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