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诊断 第2页

诊断 第2页

  • 孙悟空宣传中医的诊断方法

    孙悟空宣传中医的诊断方法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讲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忧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孙悟空见状,生出“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便把榜文揭了。   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

  •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学发展得成熟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学发展得成熟

    民国时期,面对西医严峻冲击和挑战的中医药界,虽然由于社会及自身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寻求自我更新发展的道路上障碍重重,有关中西医对比、争论等思潮迭起,但在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后,融会西医新知与时俱进,并时有创新,成为这一时期中医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的中医学,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临床诊疗、中药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医学的内容。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医参照近代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中医学科的设置和中医教材的编写采纳一些相关的西医内容。1933年,中央国医馆公布《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

  • 加强中医诊断标准建设

    加强中医诊断标准建设

    中医诊断的简化、不精确和模糊化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中医诊断标准,加强中医的精确诊断和技术诊断,使中医诊断更加全面,让中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中医前辈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得出了“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结论,认为体表的变化会正确地反映出内在病变,通过“望闻问切”,系统观察外部症状,“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可以测知身体内部脏腑的疾病。这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中医用了几千年,其有效性不容怀疑。但是,又有多少现代中医师完全...

  • 中医诊断的“面”

    中医诊断的“面”

      中医诊断就是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察后作出的正确判定。《素问·风论》曰:“愿闻其诊及其病能。”诊断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过程。即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病情,并据此进行辨证,对疾病作出判断。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代的物理和化学等检查,也被广泛地结合应用。   诊断的“面”就是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和体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即常说的初步诊断;诊断的“点”是指对患者的疾病作出的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判定,即为最后诊断。诊断疾病其实就...

  • 望舌诊断疾病

    望舌诊断疾病

    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四诊里望舌是诊断疾病很重要的方面。 一、看舌形舌态 胖舌:舌体肿胀胖大,常兼有齿痕,脾肾阳虚或湿热痰饮内蕴,见于水肿病、肾炎、尿毒症、药物中毒、老年哮喘等,若肿大青紫,多见于中毒。给以健脾补肾,渗湿利水的方法,应用利湿汤: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大腹皮12克,茅根30克,通草12克,桂枝12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苍术12克,车前子12克,金钱草20克,黄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八正丸口服。 瘦形舌:舌体瘦小而薄,有寒热之分,多见于重证与久病之人...

  •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中药为主 西药为辅

      西医重视局部中医重视整体   现代医学乘坐了现代科技的快车,使其突飞猛进,尤其利用现代大工业提供的先进仪器,对疾病的局部了解得一清二楚。原子弹的爆炸为医学带来了X光机,核素的发明为医学带来了PETCT、ECT,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为医学带来了CT等。尤其是各种内窥镜的产生应用使西医对疾病的局部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医带来多大的帮助,X光看不见相火妄动,电子计算机看不到木火刑金,中医始终还是延用传统的整体观念诊病。这些整体观念因为时间悠久,又是临床实践的产物,在临床上能够起到...

  •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助中医诊断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助中医诊断

      红外成像技术被用于中医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经络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但利用红外成像技术辅助中医临床辨证的研究,尚属罕见,笔者用5年时间,潜心钻研,根据经典中医理论和现代物理理论,创立了脏腑定位,寒热秩序偏离定性的红外分析方法,把脏腑经络穴位热态与中医证候紧密联系到一起,实现了红外成像检测辅助中医临床诊断的设想,201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诊疗设备推广项目》中组织中医专家对这项技术进行技术审核,推荐该技术在中医医院推广使用。本文简单介绍这项新技术的原理、临床研究和技术优势。   红...

  •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应当说,医学诊断学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二大部分,一是研究身体的主观感觉,可简称为感知的身体;二是研究身体的客观检测,可简称为测量的身体。如果这样划分,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前者,西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后者。   关于身体测量的知识,经过近二三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大体解剖、细胞、亚细胞、分子进入到基因时代,取得了令人眩目的进步,戴上了“科学”的桂冠。   而感知的身体,虽然曾是身体测量的基础,却一度被忽略了,导致其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理念,近现代医...

  • 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中医传统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的主观感觉来收集病人客观表现如发热、尿赤等和主观感觉如头痛、耳鸣等完成,这种传统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在西方医学的强势跨越下,一些西医诊断方法和仪器,如神经反射试验、听诊器、体温计等逐渐被一些中医师所接受。到现在,诸如CT、B超、核磁共振等现代诊断设备已为中医院里的广大中医师普遍认可,为开阔中医师的诊断视野作出了贡献。尽管这样,在传统中医的眼里,这些洋玩艺如洪水猛兽般西化着中医,使得中医不像个中医。   中医回避现代科技条件下产生的设备、仪器之类的东西,与其悠久的...

  •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体倦乏力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 诊断及用药思路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跟随王辉武老师临证,发现一些体倦乏力、身体沉重的患者,看似虚证,实则痰湿伤阳所致,现举例说明王辉武老师对此类患者的详细诊断及用药思路。 病案一 谭先生年近五旬,穿着考究,身材魁梧,若隐若现的小肚腩提醒有点体重超标外,看上去与健康人无异。走近后,方见到一张垂头丧气的浓眉大脸,经一番仔细问诊得知,谭是退役军官,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做管理,收入颇丰,衣食无忧,典型的金领族,是王辉武的老病号。 谭先生瓮声瓮气开了口...

  • 辨证 是用中医的诊断手段

    辨证 是用中医的诊断手段

    辨证,是用中医的诊断手段,即望、闻、问、切等,对病人进行调査研究,采集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营卫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疾病属何证的整个过程。 证 是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临床症状和诊断的概括,包括脉证舌色。是对疾病的一定阶段综合反应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疾病的夹杂、合并、先后、主次、邪正盛衰的情况。证的概念与症状、证候群不同,证不是疾病的现象罗列堆砌,而是对疾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分析、归纳的总结。 病 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作用下发生病理变化...

  • 中医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中医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核心内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病症的诊断,是依据所获得的与诊断相关的各种资料,并排除其他疑似病症而得出的最后结果,它是辨证施治的前提。辨证施治,是在病症的诊断确定后进行的。病症的诊断-辨证分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用药这一完整过程,叫分病辨证论治,即病症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各临床学科中的每一种病症,均包括几个主要证型,而在每一个主要证型中,有时又可分若干个不同的具体证型。所以,只有病症的诊断...

  •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是从应用模糊数学、图像识别、生物传感技术进行中医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开始的。其主要内容为两点:一是诊断指征名称的规范化以及判别的标准化;二是四诊的微观化和客观化。一直以来,西医诊断研究都与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笔者从听诊器的研发历程中得到启示,为进一步剖析中医新型诊断方法的具体内涵作初步探索。 1 听诊器研发历程 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应用直接听诊法检查患者胸腔内各脏器活动情况。尽管这种方法有诸多缺点,但由于条件限制,两千多...

  • 冠心病哪种辅助诊断好

    冠心病哪种辅助诊断好

    目前诊断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脉造影和冠脉CT、核素心肌显像等一系列检查。不少人认为,越贵的检查应该越准确,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心电图:一种无创检查,是冠心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方便,可及时捕捉病情变化情况,多用于门诊患者。但此检查有漏诊的情况。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一种无创检查,对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发作,从而做出诊断,适用于劳累导致心绞痛的患者。一些老年人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不能耐受此项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一种有创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

  • 壮医脉诊 壮医诊断学

    壮医脉诊 壮医诊断学

    壮医脉诊为壮医按诊的内容之一。壮医脉诊是通过按脉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脉诊的原理,壮医主要用龙路、火路理论进行解释,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沟通人体天、人、地三部,为“嘘”、“勒”运行通路,也是毒邪内侵途径,而壮医脉诊所选用的部位,正是龙路、火路较浅表的分支,故通过脉诊,可以测知人体正之亏盈,毒之轻重。壮医常用的脉诊法有下面几种。 1.三指四肢脉诊法 三指四肢脉诊法指以手 三指布成品字形,分别按四 肢一定部位脉搏,从而诊断 疾病。壮医三指四肢脉诊法, 据调查主...

  • 《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

    《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

    [摘要]作者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简称教材)九版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是在四诊中对某些症状、体征论述的面太窄。二是某些论述与临床不符。论述面太窄,容易误导学习者。如寒热往来一症,教材中只言其见于少阳证、疟疾和妇女热入血室,而临床上湿热蕴肾证(急性肾盂肾炎),某些悬饮(结核性胸膜炎)皆可见寒热交作。若按教材中所言,湿热蕴肾证和某些悬饮所出现的寒热往来就会被误诊为少阳证或疟疾。低热一症,教材中只言其由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及郁热所致。而湿热蕴胆证(慢性胆囊炎)、下焦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 舌诊 中医学特色诊断

    舌诊 中医学特色诊断

      舌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也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依据。健康人一般情况下,口中是没有什么异味的。如果口中出现辛、甘、酸、苦、咸等异常味道,则说明五脏已经出现了功能障碍或病症。   1.舌辣 属于肺热。舌辣指舌头有辛辣味,或伴口舌麻辣感,有的还伴有腥味,中医认为都属于肺胃有热。给以清肺泄热方法,应用清肺丸、清胃保安丸治疗。   2.舌甜 属于脾湿。舌甜指自觉舌头上有甜味,舌甘甜多为湿浊,与脾的关系密切,属脾胃湿重。给以健脾燥湿方法,应用参苓丸治疗。   3.舌酸 属于肝热。舌酸指自觉口舌上及口中有...

  • 望面色可为中医诊断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面色可为中医诊断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又非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问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对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望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临床...

  • 望诊指运用视觉 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指运用视觉 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指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对医论方药、摄生防病有一定造诣,他们吟医论药,在涉及医史、医学理论、方剂药物、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同时,也吟咏了不少医文并茂,脍炙人口能体现“望诊”的诗篇,兹选录一二。 肥胖症 ——陆游 肥僧大腰腹, 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待语, 坐立汗未干。 这是陆游在“化成院”留下的一首...

  • 诊断癫痫查脑电图

    诊断癫痫查脑电图

    在临床上,要明确诊断病人是否患上癫痫,就需要进行脑电检查和脑影像检查,尤其是脑电生理检查是诊断癫痫的最重要依据。脑电记录是无痛苦、可反复记录的最好的诊断癫痫的方法。 临床诊断癫痫,影像的检查也很必要,因为脑影像检查可以明确脑结构性异常与脑电生理对应关系,对于判定癫痫的预后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当然,临床最好做癫痫综合征诊断,尤其是儿童癫痫患者,约16%能够明确癫痫发作的综合征类型。 一旦明确诊断,癫痫患者就应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应及时复诊,以明确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癫痫的诊断问题,还是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癫痫诊断
  • 望诊在妇科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望诊在妇科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内经》云:“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余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0余年,临床中对女性的形态、举止、色泽与其疾病所苦常详细观之,始终认为望诊在妇科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凡女性初次就诊时,如患有长期的内伤病、严重的血崩、或妊娠3个月以上者,因其特殊的形色,可一望而知。对于其它体质与病形,大致总结如下: 肥胖型 女性肥胖,肤色白润,肌肉脂肪丰满,掌厚,指端粗壮。外表望之似健壮,但若细观察,其动则气急,容易出汗,头晕腰酸。这实乃气虚不足、脾气不健之故也。其中个别妇女患不孕症,不...

  • 儿童弱视诊断标准修改

    儿童弱视诊断标准修改

    按照现行《眼科学》教科书的标准,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 但眼科专家发现,儿童年龄越小,弱视的发病率越高,治愈率越高;随着年龄增大,弱视发病率越低,其治愈率也越低。国内大量眼科中心研究也发现,儿童年龄与视力存在着密切相关性。7月初,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就此重新定义弱视:3岁以下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5,4岁--5岁低于0.6,6岁--7岁低于0.7。据悉,这一诊断标准将在新版《眼科学》教材中被采纳。...

  • 壮医特色测病法:指甲诊断

    壮医特色测病法:指甲诊断

    壮医认为,人的指甲犹如一个“屏幕”,人体内的邪毒之轻重、“嘘”(气)、“勒”(血)之盈亏、脏腑骨肉之功能状态等,皆可以从指甲这个“屏幕”上反映出来。 “甲诊”是壮医十分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诊断方法,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本色甲:指甲与手指长短宽窄相称,甲体从侧面观察略弯曲有一定的弧度,厚薄均匀,质地坚韧而有弹性,表面平滑光洁,正常颜色以各指甲平均色度为底色,...

  • 血瘀症的诊断 血瘀症的临床表现及后果

    血瘀症的诊断 血瘀症的临床表现及后果

    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缓慢、血流不畅,并由此导致组织脏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临床病症,称血瘀症。它实际上是中医临床的一个证候。中医的“症”是对某一疾病临床表现的概称,而“证”相当于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故有“同病异证”及“异病同证”之说。 血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国内17家三甲医院7099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统计,有血瘀症者占近80%。血瘀症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的主要中医病证。...

  • 表证概说 表证诊断 表证与继发性表证

    表证概说 表证诊断 表证与继发性表证

    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 在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医学体系中,最有特色者当属以八纲释六经,再者是将少阴归于表阴证,厥阴病归于半表半里阴证。按此路径解读伤寒,学用经方,简捷清晰,朴实致用,赢得众多经方爱好者的认可与追捧。按照胡老所言,太阳病属表阳证,少阴病属表阴证。如与八纲相合言其病位病性,则太阳病属热属实,少阴病属虚属寒。表面看来,太阳病与少阴病的区分似乎是清晰的,但仔细探究,又有一些并不明确的问题,如划分太阳少阴一寒一热,一虚一实,即存在寒热与虚实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诊断太阳少阴吗?仅用一...

  • 症状之“逆”病机之“逆”诊断之“逆”病名之“逆”

    症状之“逆”病机之“逆”诊断之“逆”病名之“逆”

    逆,是“屰”的后起字,《说文解字》谓“屰,不顺也”,有违背、抗拒之意,与“顺”互为反义,古代文献中常见逆与顺并用之例。中医学中,“逆”字出现频率颇高,但词义不一,表述内容涉及症状、病机、诊断、病证、治则等方面。兹就此作一梳理。 症状之“逆” 作为症状,逆指肢冷,又称手足逆冷、四逆,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所谓逆者,手足寒也。”《素问&mi...

  •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外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刘天骥主任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近50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刘天骥治疗舌菌的验案及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历代医家认识 舌菌属于中医学“舌岩”“舌疳”范畴。《丹溪心法》首先...

  • 自我诊断阳痿——病上加病

    自我诊断阳痿——病上加病

    1.“一失足”成“千古恨” 男人在一生的性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情绪、环境、疲劳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夫妻感情等因素而出现一次或几次不佳表现,尤其是新婚男人、婚前偷尝禁果者、婚外情者,遭遇这种尴尬的机会更多。本来这是不足为奇之事,在以后的夫妻生活中适当调整就可以了。错误地将其认为是阳痿,其实是违背了性生活特点和阳痿诊断的自然规律,于是让男人在脑海中留下自己性能力不济的阴影。 2.以妻子的高潮来判断男人的能力 把不能引起女方情欲高潮及快感看做是男人的无能和阳痿,这是更...

  • 痰液检查能辅助诊断哪些疾病?

    痰液检查能辅助诊断哪些疾病?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产生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痰量甚少。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多种刺激时痰量则可增多。病理情况下,痰主要是由黏液和炎性渗出物组成。痰是呼吸道黏膜的一面镜子。 一、哪些情况下应做痰液检查。 1.久治不愈的咳嗽,原因不明者。 2.疗效不佳的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做痰细菌培养可查出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初诊疑有肺癌者,可查看痰内有无癌细胞。 4.初诊疑有肺结核者,查痰可发现有,无抗酸杆菌,以确定其传染性。 5.来自疫区疑有肺吸虫病者,此类患者的棕红色痰为其特征,镜下可...

  • 藏医诊断学 诊脉辨病 观尿查病 察舌苔五官诊断

    藏医诊断学 诊脉辨病 观尿查病 察舌苔五官诊断

    藏医诊断学是藏医基本理论。关于藏医诊断方面记载有38种方法,比此更为详尽的诊断分为1200多种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望、触、问三个诊断方法。诊断疾病,须从引起疾病病因、病缘、饮食、起居中去分析,找出真正原因,特别是要清楚地知道发病的外缘,因为因与果是不会发生矛盾的。从性质、症状方面诊断,须注意诊断的基础、诊断的对象、诊断的途径、诊断的方法。所谓性质,就是指龙、赤巴、培根三者。须将其增长、耗损、蓄积、升起、紊乱等阶段的症状分析清楚,最后归纳为寒与热两种性质。所谓诊断的对象,就是从五官及其五境、五种污物来检查。五官是眼、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