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
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
最近,一场关于“脉诊验孕”的中西医约战受到很多人关注,在热烈的网络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以现代诊疗技术的进步来否定中医的基本技能,是否有失偏颇? 脉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四诊(望、闻、问、切)之中,以脉诊为首。早在1700多年前,西晋人王叔和著有一本《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中根据脉象的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不同,将脉象总结为24种,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并详细记录了每一种脉...
-
祖国医学四诊之一的脉诊
余有志于斯文经年矣!文章之标题亦为数年之前所拟,奈何提笔竟不知从何处写起,遂搁笔以待。近日,偶观一脉诊图,图中老者鹤发童颜、髭须飘然;长辫结于脑后、正襟坐于案前,俨然一副清朝名医装扮。然,其右手捋其髭须,左手无名、中、食指依次切于妇人之寸、关、尺,切脉之布指谬矣!吾观及此处,不禁哑然!霎时,数年前之思涌上心头,特提笔补著前文以叙之。 遥想学医之初,闲暇时分侍诊于兰州名医丁立钧处,丁师诊治之余授之诊脉之道,今言犹在耳!人身骨度同身分寸,鱼际至尺泽是为一尺二寸,掌后高骨之隆起即今日解剖学所谓桡骨茎突是也...
-
张锡纯远绍仲景 辨证论治重脉诊
近代中医大师张锡纯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他是较早运用中西医理论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对《伤寒论》的阐发见解独到,对学者启发匪浅。 远绍仲景 辨证论治重脉诊 张锡纯认为,通过对脉诊的辨证,可以分析病情、确定病位、掌握病候、执简驭繁地辨证论治。 判断疾病性质主要依据脉诊,这在古代经典中早有论述。如《伤寒论》140条:“太阳病之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
-
学习临床脉诊文献 从例子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领导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临床精于中医内科,长于治疗多种疑难病证。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新安医籍丛刊》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 ●学习中医药学,必先打好学术理论的基础,而其中必读的学术临床典籍和医古文,又是...
-
《伤寒杂病论》脉诊部位 脉法定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脉法探析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是我国近代发现的 《伤寒 论》 古老版本之一, 由张仲景第 46 代孙张绍祖传出, 据其自述为 《伤寒杂病论》 第 12 稿 [1 ] 。本书面世后争 论较大, 有人认为是伪书, 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是真 本, 虽然真伪难以考证, 但作为仲景书传本之一, 其篇 章齐全, 法律谨严, 条理清晰, 载方完整, 错讹较少, 实 是一种较好的传本。全书载方 326 首, 比宋本《伤寒 论》 和 《金匮要略》 多出 88 方和不少条文, 整体较宋本 《伤寒论》 多出...
-
名老中医脉诊巧断死生(上)
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长,是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多次为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病。也曾多次接受国家的派遣,远赴海外为外国领导人用中医治愈疾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岳美中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愈过无数病人,其行医经历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运用中医阴阳变化规律,在诊断一些病例时,能断定其死亡的时日,而且十分灵验。 在介绍岳美中先生的诊断病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中国古人对一天24小时的划分方法。 中国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其中,夜间23点至...
-
《敝昔诊法》扁鹊以五色诊和脉诊闻名于世
《敝昔诊法》的诊断理论探析 老官山汉墓为新发掘的西汉景帝、 武帝时期墓葬, 该汉墓 共出土竹简920余支, 几乎全部是医学内容。 简书所用文字为以 篆隶为主, 符合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的基本特征。 故根据墓葬年 代及简书字体特点, 可以确定这批简书抄写年代为秦至西汉初 年, 故这批医简所记述的应是汉初以前的中医学内容。 《敝昔诊法》 为成都老官山汉墓所出土医学简书中的一部, 出土时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拟定名为《敝昔医论》 。 后经整 理发现其内容以诊法为主, 命名为《敝昔医论》则过于笼统, 不 能较为准确的概括其主旨...
-
《黄帝内经》脉诊刍议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 是我国现存 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内经》重视整体观 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色、脉 诊法,其中色诊以望面之五色为主,脉诊是我国 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 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判断预后具有 重要意义 。《内经》脉诊内容极其丰富,本文着重 阐述其脉诊特色。 1 独取寸口诊法演变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 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 法 。《内经》收载了脉诊的理论原则和多种诊脉方 法,主要有三部九候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