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

感悟

  • 入睡异常困难 治疗失眠感悟

    入睡异常困难 治疗失眠感悟

    叶某,女,49岁,2007年3月2日初诊。患者少寐半年,自述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入睡异常困难,经常凌晨2点也不能入睡,每晚必口服安定片,方可入睡5个小时,否则彻夜不眠。曾服用天王补心丹,不效。诊时,每日入睡仍极难,下午及晚上双下肢沉重无力,饮食正常。时有腰背酸痛,月经推迟10~20天,量少,经前双乳房胀痛,平时白带、黄带多,外阴部痒,二便正常。舌苔白腻,脉沉。 病机:湿热下注,清阳不升,心神失养。 治则:清化湿热,回升清阳,安神镇静。 处方:山药20g,莲子肉20g,苍术12g,黄柏12g...

  • 我并不懂中医 但感悟有三

    我并不懂中医 但感悟有三

    近几日身体抱恙,从医院拿回几种西药,服后仍不减轻。后又找到一位较有名气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之后,开出一位方子,拿回五服中药,回来文火煎熬灌服之后,竟很快痊愈。欣喜之余,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翻阅中国医学史,其上光耀千古的名医皆是医术高明又医德高尚。在那根本无法知道西药为何物的年代,他们或轻轻捻动银针,或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与良方济之,拯救病人于病痛之中。最早被称为神医的齐国的扁鹊,云游各地,为人治病,可谓妙手回春;生于隋朝,活了100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在医学实践中,倾其心血著述《千金良方》《千金翼方》两部...

  •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在生活中感悟中医

    最近在门诊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芒种节气前后,胃肠疾病高发,特别是肠炎。有一个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反馈每年都是在芒种时发作一次便血,其他时间病情多能缓解。这种发病规律是否与运气学说存在联系,还需要大规模的流调和专业人士印证。故事也与此有关。 周末和朋友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看他食欲一般,一再地停杯投箸,皱着眉毛,捂着肚子。询问后知道他这两天胃肠都不舒服,他说:“准备去医院查一下,但现在是周末,周一再说吧。”朋友骨子里是不信中医的,他这次又忍不住说:“我就不愿意听你们中医讲气啊血啊...

  • 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

    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我观察到,不少读过中医学院五年的学生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尚不如中医爱好者,难道专业比不过业余吗?分析其原因,一则兴趣使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兴趣不到,动力不足,变成被动学习中医,其结果可想而知;二则人生经历不同。当经历过人生磨砺,体验过病痛折磨后,人会更成熟,从而更执着健康。 @仝小林北京 农村的乡医,有许多在大病、急病的诊治上,身经百战,非城市医生所能比拟。他们的临床水平,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三甲医院的那部分西药为主加点中药作陪衬的中医。我们不仅仅要培训乡医,更...

  • 立方用药重在感悟

    立方用药重在感悟

      家父常每于临证时教诲于余,对于前人之论要认真分析。要从临床实践出发,临证释疑。如妇科病,妇女青春期,肾虚证甚少,或虽有之,也只十居二、三而已。中年肝脾病,兼心伤者为多。老年肝脾病,又兼肾虚者众。   妇科病临证之际,必明经、带以定证型,宜全身症状参合。诊月经病,不可偏执先期为热、后期为寒,应详询月经期、量。色、质之变化。   诊带下病,亦不可全遵五色带下之论,而应详审虚实寒热及相互关系。治疗上,认为为医者,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辨证,要准确把握病机,有是证用是药,不可妄治。   家父曾治一36岁女性...

  • 感悟中医之妙 保健养生

    感悟中医之妙 保健养生

    在抗生素禁止滥用的情况下,我很想把自己的生活介绍给大家,希望您能从中感悟中医之妙,保健养生。 今日,吃药、打针、输液成了众多家庭的家常便饭,而对于我家来说,中医的土方疗法始终是我们健康的保护伞。 在我小时候,外婆就会为身边的小朋友“扎食积”,我便是从中受益的一个。 四十多年前,在外婆家的村子里,小孩子遇到不爱吃饭了、眼睑内发黄了等由于肠胃和消化问题引起的毛病,都会被家长夹在腋下或者是拖着送到外婆家。 等到太阳暖烘烘的了,把绣花针烧一下,孩子小手洗一洗(...

  • 最深的感悟是学习中医需要多实践

    最深的感悟是学习中医需要多实践

    笔者是一名从业几十年的中医生。回顾我的学习、成长之路,笔者最深的感悟是学习中医需要多实践、多感悟。 1985年,笔者考取了辽宁省北票卫生学校,在学习过程中,有感于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在治疗上,理论却有时候很难指导实践。比如“形体衰”要“导引”应如何导引,“正气衰竭”要“培补正气”应如何培补等。 许多人都在学习中医,但是很少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探究本质。比如,中医讲“正气&...

  • 道的感悟与自然演化 阴平阳秘与阴阳平衡

    道的感悟与自然演化 阴平阳秘与阴阳平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范天田 梁鹏 马文辉   大凡一个中医人,入门就先学阴阳五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再到中药方剂与临床各科。可是,学了好多年,为什么还是没有中医思维呢?到底什么才是中医思维?如何培养中医思维呢?   道的感悟与自然演化   中医传统思维来源于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传统文化是参天大树,道家文化是主干,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所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天地万物,我们生活在宇宙天地之间,每个星球...

  • 读《岳美中医话集》感悟

    读《岳美中医话集》感悟

    古代的医生是分等级的。战国时期,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地问:“那为什么你的名声最大?”扁鹊说:“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先铲除病根,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善治欲病之病,多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认为他只会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乡里;而我治的是已病之病,多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看到我用穿刺、放血,或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都以...

  • 《秘珍济阴》用药特色感悟

    《秘珍济阴》用药特色感悟

    清代周诒观编纂本书,为妇产科专著,共3卷。其特点:1.把握古方遣药思路、机圆法活。如黄连汤、琥珀散等古方新用。2.强调方药遵古法制、一丝不苟。如保产神效奇方后详列服法、用道地药、炮制及剂量。3.好取生鲜植物为冶、雅俗并存。擅用民间单方、验方,如用乌苞根调经等。4.擅长食醋疗病济急、小物大用。如用醋熏法治疗产妇血晕、昏仆。...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

  •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四肢皮纹络脉诊病原理 临床皮纹诊法感悟

    论皮纹络脉诊法 皮纹主要是指人类与灵长动物的手掌和足底特殊纹线走向的生理花纹, 尤其是指、趾末端最为密集突出。研究皮纹结构、发育、遗传、群体分布及其相关应用的科学, 称皮纹学 (dermatoglyphics) [1]。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就已经注意到皮肤纹理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并逐步开始运用到中医的临床诊断中。我国是最早将皮肤纹理理论运用到医学诊断的国家。《素问·刺要论》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 《素问·皮部论》曰:“...

  • 临证感悟 表不解则病难解

    临证感悟 表不解则病难解

    笔者近日通过一则临证医案,对“表不解则病难解”有所感悟。 患者李某,女性,38岁,2021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自入秋一次感冒开始,间断喉痒咳嗽。服用大量中西药物,病情反复发作。行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因不愿服用西药而求助中医。刻下:咽中异物感,咽痒咳嗽,痰白量不多,无明显口干口苦,无鼻塞流涕,偶伴胸闷,二便可,无明显汗出,舌淡苔润,脉沉弱。 处方:姜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2g,紫苏子18g,陈皮15g,生姜10g...

  • 从书院学习感悟中医传承之美

    从书院学习感悟中医传承之美

    不知不觉在王琦书院学习已一年多,其间聆听王琦院士的教诲,感悟中医的真谛,感想颇多,获益匪浅。 王琦院士对中医药事业深沉地热爱着,希望弟子们能够传承中医之精华,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于是勇挑重担,率先成立了王琦书院,希望培育出一批明医,为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引领。 王琦院士不辞劳苦亲自授课,而且还请来其他专家为我们授课,老师们敞开心扉,或论及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之路;或论及中医诊疗方法的创新,提出要拓宽视野,多学科融合,各位老师真知灼见,为中医药的发展献言献策,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