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析

探析

  • 李佩文运用药对治疗癌症经验探析

    李佩文运用药对治疗癌症经验探析

    李佩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首席专家, 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50余年, 具有丰富的肿瘤诊疗经验。李老认为肿瘤形成的病机复杂, 治疗时应重视辨证论治的原则, 突出药对作用, 病证结合, 发挥中医药优势。笔者有幸跟李老出诊学习, 获益颇丰, 现就李老临床治疗癌症中对药的运用经验总结如下。   药对的概述 “药对”, 也称对药, 是方中出现频率较高, 且固定成对搭配出现的中药, 其主要作用是协同作用、制衡药性及减毒增效等[1]。古人曾以单...

  • 脾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探析

    脾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探析

    人体复杂、协调、有序的生命活动,都是在各脏腑的形窍间有机配合的综合效应,呈现出呼吸、睡眠、食物代谢、水液代谢、血液运行、生殖功能、精神情志等生命特征的和谐性、节律性、有序性。脾与胃作为五脏六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从脾胃为“气机之枢”的理论出发阐述脾胃对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叙述如下。   脾胃在人体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脾对生命调控的特殊作用 1.脾胃为气机之枢 脾胃为气机之枢,“枢”,《说文解字》释为:“枢,户枢也,户之所以转动开闭之枢机也”[1...

  • “治脾以安五脏”学术思想探析

    “治脾以安五脏”学术思想探析

    《慎斋遗书》有云: “诸病不愈, 必寻到脾胃之 中, 方无一失, 何以言之? 脾胃一虚, 四脏皆无生气, 故疾病日久矣……补肾不如补脾, 此之谓也。 治病不 愈, 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 。 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与五 脏之气互为相使, 脾气充则五脏受荫, 脾气虚而百病 由生。 久病之人, 正气虚, 脏腑内伤, 若能调理后天 之本, 则正气得复, 五脏得安, 病自除矣。 笔者从理 论渊源和理论内涵两个方面加以探究, 不揣愚拙, 试 解历代诸家学术思想之端倪, 望得益于临床。 “治脾以安五脏”学术思想源流 1. 《黄帝内...

  • 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探析

    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探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心身疾病。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可导致人体脏腑气血失调,脏腑气血失调又可引起情志失调,可见疾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病直接影响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景岳全书》云:“脾胃伤于劳倦情志者,较之欲食寒暑更多也。”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病种繁多,发病率高,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情志因素是目前临床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1],本文主要探讨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   1 中医“形神一体”观与现代“心身医学”关系 中医认为“...

  • 苏娟萍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探析

    苏娟萍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探析

    苏娟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苏娟萍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其擅长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脾胃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苏娟萍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四逆散临床应用理论基础及组方思路 四逆散出自《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其言:“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本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4味药组成,主治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

  • 王九峰从脾胃辨治积聚探析

    王九峰从脾胃辨治积聚探析

    王九峰(1753 - 1815), 字献廷, 江苏省丹徒人, 乾 隆嘉庆年间著名医家, 乾隆年间被召为御医, 故其又被 称为 “王征君” , 王九峰曾封为太医院院监, 名重公卿 间, 延聘者叠至。医治患者, 不分贫富, 医术超群, 救济 苍生。王九峰其治病用药经验, 反映了当时乾隆嘉庆 年间江南地区人们发病、 证型、 症状和医者的用药特 点。其治疗疾病疗效显著, 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为后来 孟河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氏的思想继承了李东 垣及叶天士脾胃学说, 在其医案中多有表现。传统医 学关于积聚的治法多是疏肝解郁...

  • 外台茯苓饮加减治疗脾胃疾病探析

    外台茯苓饮加减治疗脾胃疾病探析

    《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言:“饮食五味,常则养人,异则为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疾病,受环境、气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情志状态等因素影响。笔者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针对脾胃疾病,以外台茯苓饮为主方,根据辨证加减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外台茯苓饮加减治疗脾胃疾病的临床运用总结如下。   1 方剂理论源流及扩展 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附方:“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

  • 和法治疗脾胃病思路探析

    和法治疗脾胃病思路探析

    “和”是人体达到阴平阳秘、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和法则是通过调和、和解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王健教授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白兆芝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王健教授擅于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思路介绍如下。   1 和法的历史沿革 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其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黄帝内经》中有“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

  •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虚寒型痤疮探析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虚寒型痤疮探析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以男性多见[1]。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减少皮脂分泌、抗炎、抗角化、抗菌为原则,采用内服或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激素,或采用激光治疗等,疗效欠佳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部分患者皮损局部表现为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等,虽属于热象,但从整体来看,又有畏寒怕冷、腰腹冷痛、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女性痛经等症状,切合六经病中太阴虚寒证病机。本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运用温经汤治疗虚寒型痤疮的疗效。 1 历代...

  • 中医脚气病的现代临床意义探析

    中医脚气病的现代临床意义探析

    自近现代以来, 中国学者对传统中医疾病中 “脚 气” 一病的病因, 多依西方医家的经验及逻辑解读为 “食用精制大米缺乏维生素B1” 所致, 进而全然不 顾传统文献中对该病丰富的症候观察和诊治方法记 录, 而把 “脚气” 归到了营养性疾病中, 以符合 “国际 的常识” 。 但是, 经过廖育群从亲身经历、 社会认知 度、 一般流行病学统计、 社会学资料及历史发展等方 面的考证可以得知, 此病仅仅在南朝晋宋时期至唐 代处于高发...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选穴规律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 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乳食不 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的食物, 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 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因成泄泻 [ 1 ] ,伤食泄泻临床较为常见。推拿作为 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对小儿伤食泄泻具有调理 肠腑、渗湿止泻、健脾助运而止泻的功效。推拿 不使用药物,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无痛苦和不 良反应,容易被患儿接受。本研 究 通过对 近 1 0 年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选穴规律,以便...

  • 门波治疗不育症患者精子DNA损伤经验探析

    门波治疗不育症患者精子DNA损伤经验探析

    目前,研究发现全球大约15%的育龄夫妇会出现不孕不育,其中由于男方精液异常导致者占25%~40%[1]。近年来,精子DNA碎片率(DFI)是男性不育症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精子DNA损伤,即在精子生成及成熟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其DNA完整性受损而产生断裂的碎片[2]。本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年龄、辐射、感染、高温、药物、精神压力、生活习惯及男科疾病如泌尿生殖道感染、精索静脉曲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等[3,4]。精子DNA完整性在繁衍后代中意义重大,是遗传物质正确传给子代的基础,因而一旦受损会严重影响受精...

  • 古医籍更年期女性用药四气五味归经规律探析

    古医籍更年期女性用药四气五味归经规律探析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 古代更年期女性常见 中医病症为脾胃系疾病和月经病, 治疗药物侧重选 择补虚药、 清热药和理气药, 其中, 甘草、 当归、 白 芍、 白术等药最为常用, 本文进一步分析古代更年期 女性用药四气五味和归经情况, 探索古代治疗更年 期女性疾病所用药物与体质、 疾病的内在联系, 为现 代更年期女性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中国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 (收录了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 000部) 。 2. 纳入条件 ①以年龄检索词“四十&rdquo...

  •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对生育方式的认识也逐渐改变。由于担心婴儿安全、恐惧疼痛及担心影响性生活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分娩。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2008年对中国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达46.2%[1,2]。剖宫产后产妇乳汁量较少,且分泌较晚[3,4],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5]。五行音乐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选择音乐施治,有助于促进产妇分泌乳汁。本文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病因病机及“五音疗疾”的机制两方面分析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

  • 中医时间医学在安胎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时间医学在安胎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医学是一门研究时间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的学科,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中医时间医学起源于《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人体气血阴阳等生理变化具有周期性,与此对应,不同疾病在不同时间段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现象,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也与时间节律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胎动不安、滑胎责之于肾、肝、脾三脏,肾虚为其根本,故在治疗中以补益肾气、固护胞胎为主。《陈素庵妇科补解·安胎门》云:“妇人十二经血,当妊娠十月,每一经各养一胎……何经血虚,则何月当小产。唯预养...

  • 孙桂芝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探析

    孙桂芝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探析

    孙桂芝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名 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工作 40 余年,直肠癌放 射性直肠炎的诊疗独具一格。笔者侍诊在侧,略 有所得,现将其诊疗经验梳理如下。 放射性直肠炎是指直肠癌患者经放射治疗所 引起的直肠炎症。病理表现开始是肠黏膜充血、 红肿、糜烂,肠壁增厚,继而出现黏膜层及黏膜 下层坏死,形成溃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变 形,形成瘢痕,重者可形成肠梗阻或并发肠穿孔。 早期或急性者是发生在放疗期间,停止放疗,可...

  • 张锡纯“肝理论”内涵探析

    张锡纯“肝理论”内涵探析

    张锡纯( 1860 ~1933) ,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 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精研医论, 屡 提新说, 在创新中医理论方面建树颇多 。“肝理论” 是其特色理论之一, 宗 《内经 》 《难经》 之旨, 参 《医林 改错》 等著作, 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启发, 结合多年的 临床实践, 创新了对中医“肝理论” 的认识。对于 “肝理论” 的全新阐释, 发前人之所未发, 丰富了中 医病因病机和脏腑辨证理论, 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 重大意义。他...

  • 解毒凉血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理论探析

    解毒凉血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理论探析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 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表现以凝血机制障碍、 黄疸、 肝性脑病、 腹水等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在我国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 [1] 。 本病进展迅速、 并 发症多、 病死率高, 已经成为引起慢性肝病患者死亡 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在中西医结合 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不断努力和探索, 基于其 核心病机提出了 “解毒、 凉血、 健脾” 的治疗原则, 即 根据病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正邪交争的虚实表 现, 综合运用 “清热...

  • 六经论治劳淋中医经验进行探析

    六经论治劳淋中医经验进行探析

    国医大师张琪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主攻肾病的研究,对急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劳淋的研究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淋证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种。若小便频数涩痛日久、遇劳即发、缠绵难愈,即为劳淋。此病病情虽然不重,但反复发作,病人出现小便频数,日十余次,尤其夜尿频数影响睡眠,或尿痛,或尿后小腹不适,或尿有余沥感等症状。笔者总结张琪治疗经验,对其从六经论治劳淋经验进行探析。 病因病机 张琪认为,劳淋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内外相感。淋证...

  • 风药治疗肾性水肿探析

    风药治疗肾性水肿探析

    风药是中华传统医药概念中,具有升散、通行等特性,用以疏散内外风,主治风邪致病的药物。水肿是肾病的常见病症,其多因风寒湿外侵入里,脏腑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津液运行不畅,水湿停聚而致,其中风邪是导致肾性水肿的重要病因,因此临床辨证施用风药可较好提高临床疗效。目前关于风药的临床功效,当代医家有一些发掘运用和发展创新,但仍缺乏系统性的论述,笔者通过发掘经典记载,从多角度对风药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而较详细的阐述,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现就风药治疗肾性水肿的机理探讨如下。 肾性水肿 1.中医对肾...

  • 刘伟敬从风-虚-瘀论治肾性血尿思路探析

    刘伟敬从风-虚-瘀论治肾性血尿思路探析

    “肾性血尿”是指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IgA肾病是一种主要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迁延难愈[1]。目前对于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尚无特效西药,故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刘伟敬教授在肾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以多例重复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为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降低了IgA肾病的复发率,突显中医药在血尿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

  •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傣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在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周边东南亚国家中有较高的声 誉和广泛的应用。 傣医药学以其系统完备的理论体 系、 独特有效的诊疗方法, 备受国内外传统医学界 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傣医康朗香老师是西双版纳地 区知名傣医药专家, 今年已有77岁高龄。 在几十年的 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对多种疾病都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名闻西双版纳州内外。 2008年, 为加强对云南全省老中医药 (包括民族医)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 培养高层次中医、 中药技术人 才, 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

  •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无菌性、慢性炎症[1]。该病早期主要症状为肩关节附近疼痛,中后期会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附近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称该病为“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可纳入“痹证”“肩痹”范畴。《伤寒杂病论》乃方书之祖,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其制方严谨,药味少而精,疗效卓著,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笔...

  • 骨关节病分期治疗探析

    骨关节病分期治疗探析

    骨关节病属中医“着痹”范畴, 以关节积液为主症, 兼有痛、热、不得屈伸、不能行走等症状。西医治疗以抽取积液、消炎镇痛为主。但是积液屡抽屡积, 缠绵难愈, 病情日久, 致使患者被迫手术, 甚或截肢, 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骨关节病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 现与同道分享。 1 邪盛正不衰的初期阶段 (发病起—3周) 此阶段的证候:关节积液肿胀, 疼痛难忍, 不能屈伸, 伴纳呆神疲, 下肢寒冷, 尤以膝关节病常见。遵《黄帝内经》“正气存内, 邪不...

  • 治痹用药配伍特色探析

    治痹用药配伍特色探析

    气味作为中药属性的根基, 决定了其功用。 随着 中药愈来愈广泛地应用, 中药气味配伍的研究亦不 断深入 [1] , 辛开苦降、 辛甘化阳、 寒温并用等作为气 味配伍常见形式, 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证。 加强 气味配伍的研究, 更有利于从新高度、 深层次把握治 病规律。 痹证的病因病机, 多为风、 湿、 寒、 热等邪气相 夹杂, 痹阻经络关节,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是以肌 肉、 筋骨和关节等出现酸痛、 重着、 灼热, 或关节肿 大、 僵直、 变形为主要表现; 治法多以扶正祛风散寒 除湿、 调理阴阳为主。 古今医家...

  • 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治疗思路探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治疗思路探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因直肠顺应性降低而引起易怒、失禁、体质量减轻和全身不适等[2]。UC属于中医“泄泻”“久痢”“肠澼”等范畴,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壅滞大肠[3]。针灸作为重要的中医治疗手段,治疗UC效...

  • 卑惵源流探析

    卑惵源流探析

    卑惵是一种以自卑愧疚、 惊恐回避、 心神不宁为 主要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卑 , 《说文解字》 云: 卑, 贱也, 执事也 [1 ] 。惵 , 《集韵》 曰: 虚涉切, 音偞, 惧 貌 [2 ] 。可知卑即自卑卑下, 惵即恐惧之意。病名即 揭示了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颇类精神病学中的恐 惧性神经症。古籍中关于该病的记载较少, 兹就这 些记载整理成章, 理清源流, 以期对于该病的中医药 治疗有所裨益。 1 病名溯源 “卑惵” 之名首见于 《伤寒论 》 。《伤寒论·平脉 法》 载...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探析
  • 探析“瞑眩”典型病案

    探析“瞑眩”典型病案

    《尚书 ·说命上》 曰 : “若药弗瞑眩, 厥疾弗瘳。 ” 大意是指服药后若没有发生瞑眩反应, 则疾病难以 治愈。考瞑眩一词 , 《说文》 曰 : “瞑, 翕目也 。 ” “眩, 目无常主也” 。瞑眩的本义是指疾病过程中所出现 的头昏目眩、 眼睛不能睁开的临床症状。唐 · 孔颖达 疏 : “瞑眩者, 令人愤闷之意也。 ” 又引晋·郭璞云: “瞑眩亦通语也。然则药之攻病...

  • 糖尿病与瘀血关系探析

    糖尿病与瘀血关系探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有遗传倾向血糖升高 为特征的内分泌性代谢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 多食、消瘦、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久病可引起 多系统损害和多脏器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属于中医学 “消渴”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 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 升高。究其病机,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阴阳俱虚为主,但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糖尿病 患者普遍存在瘀血现象,瘀血贯穿于整个消渴病 程 [1 ] ,瘀血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居重要地位,是其 并发症产生的关键所在,因此运用活血化瘀法治 疗...

  •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六气变化与鼻鼽发病相关性探析

    鼽, 久也, 涕流不通。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 令 》 : “季秋行夏令, 则其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 嚏。 ” 其症状常常为鼻塞、 鼻痒、 喷嚏, 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鼻鼽多发于肺而缘于四时六气变化, 进而导 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司以致肺失宣降。而其病因或为 内伤, 或为外感 , “内伤者, 病于人气之偏, 外感者, 因天地之气偏, 而人气感之” [1 ] 。古代很多医家对 其均有论述, 但其病机仍然不出四时六气变化与气 机升降失司, 现试述如下。 1...

1 2 3 4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