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傣医

傣医

  •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傣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在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周边东南亚国家中有较高的声 誉和广泛的应用。 傣医药学以其系统完备的理论体 系、 独特有效的诊疗方法, 备受国内外传统医学界 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傣医康朗香老师是西双版纳地 区知名傣医药专家, 今年已有77岁高龄。 在几十年的 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对多种疾病都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名闻西双版纳州内外。 2008年, 为加强对云南全省老中医药 (包括民族医)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 培养高层次中医、 中药技术人 才, 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

  • 傣医赛水(心理调节)治疗骨折

    傣医赛水(心理调节)治疗骨折

    傣医赛水(心理调节)治疗骨折 傣医将心理调节疗法称为“赛水”f音译1。是指建立在自我信心基础上的,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我激励,净化心灵,平衡心理,排除焦虑和烦心,追求力量,增强信念,能够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种心理调节疗法,符合现代心理疗法观念。傣医“赛水”(心理调节疗法)治疗骨折深受广大医患的喜爱。 骨折整复前 先用温水或清水,倒入小盆里适量,医者面对着小水盆,默念口语3遍后,(口语音译为:阿!骨折,皮断皮接,肉断肉接,筋断筋接,骨断骨接…&hel...

  •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

    傣医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是傣族人民同 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来的 民族医药。它有着较系统的 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 地方特点。 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 经》中就记载有傣医药内容。 傣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主要由1500多个 组织和32种湿性液体所组 成。傣医相关基础理论是承 袭和发展佛教学理论而建立 起来的。其“四塔”、“五蕴”学 说是理论的核心,用以解释 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 指导临床辨病用药、立法组 方。&ldq...

  • 傣医洗药法治疗骨关节炎

    傣医洗药法治疗骨关节炎

    老年性骨关节炎属傣族医学“拢梅兰申”(相当于中医“痹症”)范围。傣医认为,老年性骨性关节炎多因老年人“四塔”(土、水、火、风)功能低下,“塔勒塔拢”(风及水血)不足,“塔菲”(火塔)虚损,筋骨失养,复感外界的“帕雅拢嘎”(风寒湿邪),或因劳损、外伤等伤及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筋脉闭阻,而致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冶以除风利湿、温经 散寒、强筋壮骨、活血止痛为主。 傣医冼药疗...

  • 记录傣医的发展与变化

    记录傣医的发展与变化

    从只能自家医院使用的傣药院内制剂,到整个云南省中医集团医院相互调剂共用,从没有傣医学科教材教具,到云南中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傣医博士学位,面对人才、政策瓶颈,云南省从无到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依靠机制先行,努力挖掘民族医药传统智慧,开创民族医药发展新天地。前不久,记者来到这里,记录这里的傣医发展与变化。 傣医院,院内制剂香飘四方 “我们医院的院标,借助风火水土四个元素。它们是组成生命的必要部分。在傣医体系中认为,风代表万物动,土代表万物生,火代表万物熟(成熟之意)...

  •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多年来,李朝斌怀揣着一个“梦想”:傣医药的产业化开发。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好摩雅(好医生)”,仍步履匆匆——编撰傣医药本草类辞书,研发傣医新药和保健品,推动举办民族制药企业、创建民族医药博物馆。 作为民办的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的李朝斌,常自言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医药工作者。但在傣医药现代研究者群体中,他的成绩却是难以掩去的“亮色”。他先后主编了《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医传统医药方剂》,参与编著《傣医中专班临...

  • 傣医的特殊功效:民族奇术

    傣医的特殊功效:民族奇术

    傣医理论认为,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其药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凡是生长在水里或水边的植物,均有补水泻土的功效,宜在热季(傣族将一年分为热季和冷季)采食。凡是生长在岩石山坡上的植物,均有补风泻火的功效,宜在雨季采食。凡是生长在深沟山谷中的植物,均有补土泻水的功效,宜在冷季采食。 傣医理论认为,瓦哟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他维塔(土),称为四塔。植物的药用部位与人体“四塔”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植物的花属风塔、土塔,多食用红色花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是妇女最佳的保健食品。白色花多有镇...

  • 傣医四季养生药茶

    傣医四季养生药茶

    日常生活中,傣族同胞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取用不同的药食两用植物泡人开水中,调配傣药茶饮用,即可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夏秋季节 痢疾、肠炎、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多发。为了预防这类疾病,常用具有清热消炎、止血收涩功效的傣药来泡茶。比如“叫沙短”、“收哈蒿”各等份,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即可。 疟疾发病季节 取具有截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 “哈柄蒿”、“叫哈荒”各等量泡水服。 春夏农忙季节 常因久居湿地、劳累而导致腰酸背痛、肢体麻...

  • 傣医治哮喘四招

    傣医治哮喘四招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傣族,对哮喘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青蛙1只,胡椒1 粒。青蛙去内脏洗净,将胡椒放蛙腹缝合, 以男童小便浸泡7天,取出焙干研末。哮喘发作时服用,每次 1克,日服3次。 2.鸡胆2—4,取胆汁烘干,白糖适量,拌匀,每日 1剂,分2次服,连服5天。 3.红皮鸡蛋7个,五味于120克.先将五味子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1- 2小时,再放入鸡蛋浸泡 2—3天,至五味子霉变,凝结在一起,清水变浊,鸡蛋壳变软。然后将五味子除去,把鸡蛋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煮之,熟后剥...

  • 傣医巧用果蔬来防病:民族奇术

    傣医巧用果蔬来防病:民族奇术

    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善于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选用一些取材简便的植物药,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 番茄 傣语又叫麻克满,是傣家人一年四季常食的果蔬,既可生食,又可以用于烹饪调味。其中所含的番茄红素,能帮助清除自由基,有抗癌防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效。 苦凉菜 又叫少花龙葵,是傣族人喜欢食用的野生蔬菜。此菜味道鲜美,素炒煮汤均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对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董棕树心 其淀粉含量极高,还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可煮汤食用,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青苔 是水生藻类植物,可用于煮...

  • 傣医用药有特色

    傣医用药有特色

    睡药 取川乌、细辛、穿山龙等辛温除湿药物,切碎之后加水煎煮,或炒热、蒸热,取出药渣与酒或酒糟拌匀平摊于木板上,铺上竹席或者布单。患者趁热睡于药床上,盖上被子,用药物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本法多用于风湿麻木、肢体疼痛等病症的治疗。 熏药 取黄芪、桂枝、当归等药物切碎,置于锅内加水煎煮,患者坐于锅或盆的上方,借药物蒸气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本法用于因体内风、水失调而导致的肌肉、关节风湿疼痛,产后虚弱,不思饮食等症。 磨药 取白鲜皮、花椒等药物,在碗内盛适量冷开水或米汤,取药物蘸水或米汤在小石磨上研磨成药汁,内...

  • 开设“扁鹊中医实验班”傣医医院打造傣药园

    开设“扁鹊中医实验班”傣医医院打造傣药园

    作为“西双版纳傣医药传承与发展精品工程”建设的一部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秉承“传承民族医药,优质服务社会”的宗旨,高规格打造集傣医药教育、科普、科研与观赏于一体的傣药园,弘扬傣医药传统文化,提升傣医药形象,同时,为患者提供独具傣医药特色、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战略决策,该院曾于2014年向省民委申报了“西双版纳傣医药传承与发展精品工程&r...

  •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中医学、 傣医学都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 均为 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对人体多从整 体、 功能态的角度加以认识。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 的传统文化, 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形成背景 以及相异的理论体系, 二者对于脏腑的认识有着不 同的阐释。 1 认识脏腑的哲学基础比较 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也是中医理论的方法论。精气学说认为, 气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本原,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人体五脏 六腑等生理功能的运行都要依赖气的推动作用。阴 阳学说认为, 气分阴阳、 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

  • 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初探

    傣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初探

    傣医药根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长期为当地居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民族医疗服务。20世纪80年代,傣医药与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1]。2011年,傣医药“睡药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名录。近年来,随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高发及傣医药在医疗事业中作用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出傣医药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傣医药理论起源、傣医药基本理论体系、内分泌代谢病的傣医理论基础及其实验研究现状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1 傣医...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