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
哪些偏方治疗男性早泄比较好?
早泄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不但会导致性功能障碍,还会影响夫妻感情,那么有哪些治疗偏方呢?一起来来看看吧。 一、常用中成药 l.由湖南衡阳古汉集团出品的古汉养生精:由黄芪、枸杞子、黄精、仙灵脾等十二味中药所组成,能补肾益气,滋阴壮阳,用于肾虚、气虚所致的头晕耳鸣、早泄阳痿、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尿后余沥等症。口服每次1支10毫升,一日2-3次,早晚 空腹服。 2.由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淮海制药厂出品的阳春药:菟丝子、制首乌、枸杞子、淫羊藿、阳起石、熟地、黄芪、肉苁蓉、水貉鞭、鹿茸、羊鞭胶、广狗肾胶...
-
我用比较式减肥法降体重效果较好
我今年66岁,身高1.73米,体重83千克,属中度偏重,血压经常是23/13kPa(170/100毫米汞柱),上三楼稍微快一点,就喘得不停。大夫说我是老年骨关节病,必须把体重减下来。前些年我曾两次减过体重,不是由于服药后排便次数多,难以承受,就是由于自己不了解减肥的进展情况而信心不足,没能坚持。《健康之友》1991年第5期上刊登的“比较式减肥法”,既不用服药,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体重增减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进行调整,解决了我过去减肥失败的主要问题。我马上准备了表格、记录本和轻便人体磅秤,并按“比较式减肥...
-
我以三季红酊治疗白癜风效果比较好
配方及用法:三季红叶20克,酒精100毫升。将三季红叶研末,泡于酒精中,1周后可用。 1)每日在日光浴前后涂三季红酊1次,也可平常涂用(女性外阴部忌用)。 2)日光浴的方法是:将患部暴露在日光中,要因地、因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每日1~2次(最好时间在上午8:00~10:00),每次自5分钟开始,逐次增至每日4小时为止。 3)医者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配合应用一些中草药、谷维素、硫酸亚铁等。治疗时间一般为1~6个月。 疗效:用本酊治疗145例,其中,痊愈68例,显效43例,有效20例,无效...
-
中医对肿瘤病机认识 对临证治则治法的比较
癌毒病机理论与“固本清源”理论辨析 癌毒病机理论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提升、系统完善而创建的中医肿瘤创新理论,现已形成集“学术内涵”“演变规律”“辨治体系”为一体的完善的病机理论体系。“固本清源”理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教授在继承余桂清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扶正固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更加契合现代中医药肿瘤治疗的新理论[1]。癌毒病机理论与固本清源理论均是现代中医肿瘤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目...
-
马齿苋治疗的疾病谱比较广 治湿疹
于女,32岁,2010年2月26日就诊。患者主诉两掌心湿疹近1年,皮肤科予康洗液外用后转成急性,湿疹处皮肤变厚、疼痛;改用硼酸液后,湿疹皮肤不厚,但仍瘙痒。顷诊手心皮肤红,蜕皮,瘙痒,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处方:马齿苋200克,7剂,煎煮后,趁温热浸泡双手15~20分钟,每日2~3次。 二诊(3月5日):外用马齿苋后,两掌心湿疹不再瘙痒,湿疹范围不扩大,第3日手掌心开始生出新皮。再予马齿苋200克,7剂。用法同上。 随访:5月7日因他病来就诊,诉外用马齿苋2周后湿疹痊愈。查见双手掌湿...
-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比较
女性由于受到性激素的影响,通常在绝经前后全 身会出现某些症状表现,比如烦躁、失眠、心悸、潮热 盗汗等。这些症状或轻或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 些症状程度比较严重,甚至可以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这时候需要调整状态,适当的运用药物治疗,才能平 稳度过这段时期。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 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的《中医妇科学》第 12 节“绝经 前后诸证”中,表现为肾阴虚型的证候:月经不规则, 眩晕耳鸣,夜寐不安,心烦易激动,手足...
-
花椒在临床上比较简单的验方
花椒又称香椒、大花椒、川椒、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和制作菜肴的芳香佐料。 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表明白芷、佩兰、花椒、肉桂等已是当时制作香袋的主要原料。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四个香囊和六个绢袋,内中就盛放着辛夷、桂、花椒、茅香、佩兰等芳香性药物。说明先民早已懂得通过佩带香囊,使产生辟秽消毒、避免疾病传播的作用,且成为习俗,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据现代研究,佩戴香药确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血清免疫蛋白的浓度,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花椒还与皇帝后...
-
下瘀血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桂桂茯苓丸之比较
下瘀血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桂桂茯苓丸 抵当汤、下瘀血汤、桃仁承气汤三方中均有大黄、桃仁,都具有活血化瘀,攻下瘀血作用,但其作用有强弱的不同。 抵当汤配伍了水 蛭、虻虫,其作用最为 峻猛;次为下瘀血汤, 方中仅配伍了庶虫,再 次为桃仁承气汤,方中配伍了桂枝、芒硝、甘草。至于桂枝茯苓丸,方中用了桃仁、芍药、丹皮、茯苓j桂枝,本方活血化瘀而无攻下作用,剂型为丸剂,故其力温和而不峻,只有渐消缓散作用。 所以前三方主治下焦蓄血、瘀热互结及血瘀经闭的实证,桂枝茯苓丸则善于缓消小腹瘀块。(欧阳军)...
-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比较
三方均有补中益气健脾的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作用平缓,一般治脾胃气虚之症,常以此方为主加减运用,如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等都是四君子加味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根据不同的兼症而加用不同的药物。本方亦可作为病后体虚调理之剂。 参苓白术散是四君子加 理气健运、醒脾开 胃的陈皮、砂仁,渗 湿健脾的薏苡仁, 健脾补中的山药、扁豆、莲子肉以及宣肺止咳的桔梗组成。其补中作用较四君子为强,兼有去湿止泻,化痰止咳作用,主治脾胃气虚而兼湿邪较甚者,常用于脾胃气虚挟湿的泄泻,以及痰湿咳嗽。 补中益气汤由四...
-
四逆散、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之比较
两方均可调和肝 脾、治疗肝脾不和之证。 四逆散以柴胡为 主,输转气机、透达郁 热。配枳实以增强其输 导泄热作用;配芍药、 甘草以和营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传经邪热陷 入于里所致的“热厥”, 以及肝睥失调引起的 胸胁脘腹疼痛或泻利 下重、脉弦等症。对于 肝郁化火,阳气内郁不 能外达而见手足厥冷 者,亦可应用。 逍遥散由疏肝解 郁的柴胡配伍健脾养 血的白术、茯苓、当归、 芍药等组 成,具有疏 肝解郁、健 脾、养血功 能,主治肝郁、睥虚、营 血不足之症。症见头 痛、目眩、胁痛、神疲乏 力、食少、...
-
荆防方,荆防败毒散与防风通圣散的比较
功效主治 出处:《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方解:方中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小便分消,共为主药。辅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散肺胃之热...
-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之比较
两方均是清虚热之方剂,均有养阴 清热之作用。 青蒿蹩甲汤由养阴凉血之知母、生 地、鳖甲、丹皮与清热透络之青蒿组成, 其滋阴作用较强,多用于温病后期、阴液 已伤,邪留阴分,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 汗,舌红苔少。形瘦脉细者。而清骨散除 用青蒿、知母、鳖甲养阴清热外,又配伍 了清虚热的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秦 艽、勺药,其清虚热作用较强,而滋阴之 力较弱,主治虚劳骨蒸,证见唇红颧赤、 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红数,为退骨蒸 劳热之方剂。由此可见:两方均有清热养 阴作用,都能洽阴虚发热之证,但一以养 阴为主,一以清热为主,...
-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 其慈悲仁爱的理念, 禅坐调心的方法对中医辨证理论和治疗手段均有所丰富。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化很快, 人们的内心大多是浮躁急切的, 这就需要关护我们的内心。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有不少通晓医术的高僧大德, 如济公、马祖道一、达摩等, 他们不仅是独树一帜的宗教领袖, 更是引导信众调理心性健康的灵魂导师[1]。历代佛教法师的语录和著作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如何使心境平, 保持情志健康的内容, 多以开示、对话、禅机的形式表现, 其对内心世界挖掘的...
-
少阳病与燥邪为病症状比较《内经》对燥邪的根本知道
•小柴胡汤经过调理上焦功用,使津液得以输布,胃肠润泽,大便得解。这与《内经》中肺藏调理水液代谢的理论根本重合。 •《内经》论说燥邪有严厉的界说内在,燥气自外而来,外感之少阳病归于燥邪为病;内伤病也有内燥为病如忧悲过分,致使肝气郁结。 六淫理论是中医外感病的中心理论。燥邪作为六淫之一,相较其他邪气,理论和临床研讨适当狭隘,一般多局限于秋燥,且多争议。后世医家依据燥胜则干,有将风炽热伤阴、阴伤血燥误以为便是燥邪的倾向,实与《黄帝内经》燥邪不同。 《内经》对燥邪的根本知道...
-
几种比较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容易患的骨关节炎之一。专家表示,适当增加运动可以增加软骨弹性,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岳德波提出了几种比较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 一是平地走。可在平坦的路上进行,腿要缓抬轻放,尽量伸屈,同时避免膝关节骨面撞击,加重损伤。步速可控制在60步/分钟以内,每日进行30~60分钟。 二是在游泳池里行走。这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在水里关节的负重会减轻,膝关节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屈伸,同时还能很好地锻炼心肺功能。以水中大步行走为主,中间可穿插小步走进行...
-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中医学、 傣医学都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 均为 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对人体多从整 体、 功能态的角度加以认识。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 的传统文化, 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形成背景 以及相异的理论体系, 二者对于脏腑的认识有着不 同的阐释。 1 认识脏腑的哲学基础比较 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也是中医理论的方法论。精气学说认为, 气是构成 世界万物的本原,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人体五脏 六腑等生理功能的运行都要依赖气的推动作用。阴 阳学说认为, 气分阴阳、 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