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
-
围绝经期肥胖患者的病位 病性证素特点进行探讨
围绝经期肥胖患者154例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膳食结构的改变, 全世界肥胖的发生率也在日趋严重。研究表明[1,2]中心性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与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中女性中心性肥胖发生率 (51.7%) 比男性高 (35.3%) , 而围绝经期是女性肥胖的高峰, 肥胖率在40岁后显著增加, 40岁至59岁的患病率为65%, 6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为73.8%[3,4,5]。目前对于肥胖与体质关系研究较多, 但对肥胖尤其是...
-
治绝经前后诸证 妇科三地滋阴调冲膏
组成生地250克,熟地250克,地骨皮250克,紫草250克,旱莲草250克,女贞子250克,龟板胶250克,鳖甲胶250克,山萸肉150克,合欢皮150克,炙远志150克,石斛250克,麦冬250克,玉竹250克,陈皮100克,玫瑰花100克,酸枣仁250克,柏子仁200克,丹参250克,浮小麦500克,炙甘草100克,黑大豆500克,蜂蜜500克,黄酒500ml。 功效滋阴潜阳,解郁安神。 主治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型,症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
-
妇女在绝经前后食三款粥
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易出现运动系统退化、阵热潮红、神经、精神障碍等不适,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朋友患上更年期综合征后,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与此同时配合相宜的饮食效果更好。以下三款粥可。 何首乌粥 【原料】何首乌20克,研成细末,粳米或大米50克。 【操作】将何首乌与米放入砂锅内同煮,见粥汤黏稠停火,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连服10-20日,休息半月后依法再服。能坚持长期服,效果更好。但感冒、发烧、腹泻者不宜服。 【功效】具有强心、降血脂、降血压、乌须黑发等功效,故可用于...
-
妇女绝经后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论治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生的一组临 床综合征, 是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出现的一系 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 范畴 [1 ] 。此病好发于46 ~56 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以烦躁、 潮热、 盗汗、 头晕、 失眠、 畏寒、 倦怠乏力、 体痛、 肢体麻木和皮肤蚁行感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是 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资料显示, 当前全球 范围内超过 50 岁以上妇女数量处于逐年增加的趋 势, 预计截止至 2030 年该类人群数量可能...
-
绝经后女性低骨量人群中医证候
[摘要]目的:调查绝经后女性低骨量人群中医证候,探讨鹿角补骨颗粒组方特点,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纳入绝经后低骨量女性163例(低骨量组)、骨量正常女性132例(正常组),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获得低骨量组中医证候,运用方证对应方法,分析鹿角补骨颗粒组方特点及其适用人群。结果:低骨量组阳虚证45.4%(肾阳虚27.0%、脾肾阳虚18.4%),肝肾阴虚证40.5%,血瘀气滞证14.1%,且较之正常组,低骨量组在口干、视物模糊、耳鸣、眼干、倦怠乏力、畏寒、腰...
-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药膳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 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 出、心胸烦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 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 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 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围绝经期 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 率为8S%左右,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 入老年的转折点,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 食疗药膳对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 特殊生理时期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 状,均有益处。其辨证食疗如下。 一.肾阴虚型症见绝经前后月经紊 乱,月经提...
-
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笔者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成功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一例,现整理如下。 李某,女,52岁,2012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夜寐不安半年。患者夜寐不安,早醒,潮热汗出,体胖肤白,时有心慌;已停经2月,胃口可,二便调。既往有甲亢、颈腰椎病病史。查:脉沉弱,舌胖大,暗红。 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龙骨(先煎)20克,牡蛎(先煎)20克,甘草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
-
绝经后乳房的不同变化
女性一般在50岁进入绝经期,绝经后乳房缺乏雌性激素的刺激而逐渐萎缩,腺体逐渐退化。绝经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乳房体积变小,松弛下垂皮肤皱增加。由于以上的一系列变化,绝经期的女性乳房体积缩小。但也有些肥胖的女性,乳房体积反而增大,这是由于腺体被过多的脂肪组织所代替。而不是乳腺仍在发育,有些女性由于导管扩大形成囊肿,和残留的乳腺以及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在一起,使乳房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由于乳腺癌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缘故,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对自己乳房的细微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
绝经后乳房的主要变化
女性一般在50岁进入绝经期,绝经后乳房缺乏雌性激素的刺激而逐渐萎缩,腺体逐渐退化。绝经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乳房体积变小,松弛下垂皮肤皱增加。由于以上的一系列变化,绝经期的女性乳房体积缩小。但也有些肥胖的女性,乳房体积反而增大,这是由于腺体被过多的脂肪组织所代替。而不是乳腺仍在发育,有些女性由于导管扩大形成囊肿,和残留的乳腺以及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在一起,使乳房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由于乳腺癌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缘故,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对自己乳房的细微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比较
女性由于受到性激素的影响,通常在绝经前后全 身会出现某些症状表现,比如烦躁、失眠、心悸、潮热 盗汗等。这些症状或轻或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 些症状程度比较严重,甚至可以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这时候需要调整状态,适当的运用药物治疗,才能平 稳度过这段时期。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 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的《中医妇科学》第 12 节“绝经 前后诸证”中,表现为肾阴虚型的证候:月经不规则, 眩晕耳鸣,夜寐不安,心烦易激动,手足...
-
田淑霄治疗围绝经期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用药特点等经验
田淑霄是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田淑霄对妇科病症的治疗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及用药特点。笔者整理田淑霄治疗围绝经期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独特思路及用药特点等经验如下: 对本病的认识 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四种类型: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单纯性不典型性增生、复杂性不典型性增生。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占子宫内膜增生病例的三分之二,其癌变率仅1%,是可逆性...
-
围绝经期崩漏的阶梯式中医方案
作者简介 刘小玉,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1988年考取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泰斗罗元恺教授和广东省名老中医李丽芸教授。曾任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1996年移居美国,在德州达拉斯开设中医妇科治疗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首届理事会副会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围绝经期女性的数量将不断地扩大,将会出现更多与更年期有关的疾病。不规则性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us bleeding, AUB)是围绝经期最为普遍...
-
国医大师治产后恶露不绝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是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 科等亦很有深造诣。现将路老治产 后恶露不绝经验介绍如下。 一、典型病案 王某,女,37岁。初诊主诉:产后 恶露不尽50天。患者剖腹产一对健 康龙凤双胎后,恶露一直不断,至42 天时突然出现出血量增加,颜色鲜 红,渐至暗红,现仍有恶露,伴下腹 隐痛,平时汗出如滴,以自汗为主, 食欲不振,近日出现胃脘部胀痛,食 后痛甚,空腹疼痛减轻...
-
基于“阴阳-气血-营卫”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 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 致的一系列躯体、精神心理症状, 又称绝经综合 征 [1] , 发病率高达60% [2] 。 该病相当于中医 “经断前 后诸症” , 以及脏躁、 百合病、 郁证、 不寐、 心悸等范 畴。 围绝经期为女性进入老年期前的过渡阶段, 随 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PMS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 前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 疗效肯 定, 但具有一定的禁忌证及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致病...
-
绝经综合征中医流派典型病案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 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且持续时 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 学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 虽疗效肯定,但其中远期不良反应无法排除,临床 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竹林寺女科为浙江四大中医 妇科流派之一 [1] ,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 代相传,闻名于世 [2] ,传承至今已经1 000余年,笔者 有幸曾向竹林寺女科第109代传人陈拯民老师求教, 受益良多,验之于症,起病每多霍然,现将竹林寺女 科流派诊治绝经综合征独特的经验...
-
从十二消息卦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十二消息卦是古人用以代表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二气消长规律的涵摄符示。人体阴阳法于天地阴阳,人体的构成及生命活动是整个大自然阴阳的一部分,在生理、病理、养生、诊治等方面都受天地阴阳运行规律的直接影响。女子七七则冲任二脉衰,天癸竭,步入现代医学的围绝经期。其间所出现的月经紊乱、情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潮热汗出等症状均与机体阴阳出现新的调整有关。 本文试图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从揭示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变化的十二消息卦的角度分析女性围绝经期机体阴阳变化以揭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期为临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
-
夏亲华治绝经 以“滋补肾阴,清降心火”为原则
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为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具体表现有阵发性面红、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焦虑抑郁、腰膝酸痛、面浮肢肿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率较20世纪末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生活质量。夏亲华老师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30载,现将其辨治本病的经验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 肾虚为本,水不济火 绝经前后诸证在古代医籍中并无单独记载,常散见在百合病、郁证、脏躁等病症的记载中。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