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液病

血液病

  • 中药含漱治血液病口腔出血效果好

    中药含漱治血液病口腔出血效果好

    临床上血液病人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症状很常见,不少病人出血相当严重,口腔内出血常常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发热,加重了出血,血红蛋白下降。 采用五倍子等中药煎水含漱,治疗血液病人的口腔黏膜、牙龈出血,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观察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6~59岁;病程2月~5年;全部为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急性白血病9 例。病例均经临床骨髓象及血象确诊。 二、治疗方法 处方:五倍子、白茅根各30克,地骨皮 12克。 用法:加水浸泡lO分...

  •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瘀热治疗血液病经验撷萃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瘀热治疗血液病经验撷萃

    全国首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长期临床中体 会到凉血化瘀法与瘀热相博证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 “瘀热论” [1] 。 血液系统 疾病多为疑难病, “瘀热” 广泛存在于血液系统疾病 中 [2] , 周教授认为肝肾亏虚、 络热血瘀是其重要发病 机制, 故从瘀热论治该系统疑难病症。 取得显著疗 效 [3] 。 笔者有幸跟随周仲瑛教授临证学习观摩, 现将 自己一点感悟总结如下。 抓主症、辨清证型 由于血液病病种复杂、 病变进展阶段不同, 且患 者之...

  • 血液病的理论和实践离不开中医药经典的指导

    血液病的理论和实践离不开中医药经典的指导

    血液病大多属于临床疑难病,证情多变,涉及范围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其中许多疾病曾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中医研究血液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独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精于医理,勤于临床,茹古涵今,论治血液病,以丰富的理论、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特色优势,展示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 熟读经典 指导临床 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根基,是对中医药学创立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医各家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

  • 贫血血液病补肾生髓法

    贫血血液病补肾生髓法

    血液病大都有“出血、 贫血”等特征。中医认为肾 藏精,主骨,生髓。髓能化 血,故肾虚可导致血虚(贫 血)。肾阴不足,阳火亢动, 迫血妄行,或肾气虚衰,血 无所主,皆可导致“出血”。 因此,血液病中的危重证 候,应虑及肾虚,使用补肾 之法。 补肾生髓法主要用于 肾虚髓弱、髓不生血之证。. 其主要症状可归纳为:头晕 目眩,耳鸣,面色苍白无华, 腰膝酸软,或骨骼酸痛,精 神疲惫,心悸气短,常兼皮 肤黏膜出血发斑,舌淡白, 唇甲色淡,脉虚弱无力。临 床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 治血液病发热 明辨补中益气汤与升阳散火汤方证要点

    治血液病发热 明辨补中益气汤与升阳散火汤方证要点

    血液病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起病,且发热可出现在血液病的任何阶段,患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有寒战,出汗较多。若合并其他病邪侵袭,则可出现高热伴畏寒多汗。血液病低热一般多为内伤发热,治疗内伤发热应根据不同的证侯、病机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以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

  • 中医观血液病之病因

    中医观血液病之病因

      “中医认为血液病之病因与六淫、疫毒、情志、体质、饮食起居、劳伤等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不外正虚、血瘀、热毒交织一起,相互影响。”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血液病专家陈安民说。   重补脾肾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新生命,受精卵则源自父母的肾源之气,没有先天之根就没有新的生命。而脾为后天生化之源,后天缺乏生化之源则难以活命。”陈安民说,骨能生髓、能藏精,精血可以互化。肾能生精,将先天精气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骨髓。   因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后骨髓抑制等虚...

  • 记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

    记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

    甘肃省庆阳市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全市辖7县1区,人口253万。庆阳也是中医学鼻祖岐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浓厚,庆阳人民历来热爱中医、崇尚中医。 庆阳市中医医院于1979年正式建院,1996年创建为全国地(市)级示范中医医院, 2012年7月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验收。目前是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是甘肃中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省中医学校等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2012年完成整体搬迁,现开设床位700张,在职职工70...

  •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疾病有很多专业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患者在求医问药时往往一头雾水或者一知半解,可以参考《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帮助正确理解。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侯丽、许亚梅、董青主编的《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一共分六章,前四章对血液病中医生理病理、病证名称、临床证候、治则治法所属的名词术语进行了整理与诠释,每条名词术语按词条、出处、原文和新解顺序归纳;第五章为血液病临床常用方剂,每方按词条、出处、原文、方解和现代应用顺序列出;第六章为脾脏名词术语,是基于北京中医药...

  • 中医为什么要诊脉?血液病常从肾脏论治?

    中医为什么要诊脉?血液病常从肾脏论治?

    1、中医为什么要诊脉?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搏动,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诊脉可察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血液病临床常诊寸口脉(桡动脉,手腕处)。三部九候是寸口诊脉法术语,在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分别进行浮、中、沉三种不同指力的脉诊,合为三部九候。寸口诊法,即诊察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总的来说是&ldqu...

  •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及体证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及体证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及体征有以下几个: 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贫血一般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尤以面色苍白最为常见。临床多以观察指(趾)甲、口唇粘膜和睑结膜等处较可靠。贫血的严重程度和发展的速度,以及贫血的原因,决定其临床表现的严重性,轻者可无任何感觉,重者可有心血管和...

  • 药物能引起哪些血液病

    药物能引起哪些血液病

    药源性血液病不仅常见,有些病情还很严重。它约占药源性疾病总例数的10%左右。临床上可分如下种类。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导致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称为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该病的临床表现变化不一。一般来说,多数起病隐袭。少数病情急、症状重,因贫血、乏力或粒细胞减少而致反复感染,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自发性瘀点或瘀斑,是本病的典型表现。急性型发病缓急不一,但进展迅速,以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患者均有发热(感染所致),外周血象全血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药物诱发的巨幼细胞...

  • 哪些药可能会引起血液病

    哪些药可能会引起血液病

    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血液方面的不良反应约占10%,有的十分严重,称为药源性血液病,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些药物对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此症分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表现为发病急、高热、畏寒伴咽喉疼痛,后者有乏力和反复感染等症状。 常见药物有: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消炎痛、抗甲状腺药物、有机砷等。有的人只服一次量的氯霉素或2片安乃近就出现了粒细胞减少。一旦确诊为药源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要立即停药,并禁用其他可引起血象变化的药物。同时防止感染,合理选用升白血球药物。 二...

  • 浅谈《黄帝内经》正气理论及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黄帝内经》正气理论及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治疗血液病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获得的客观资料,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并进行立法、遣方用药。“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是血液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围绕“血液”的好与败、质与量、动与静、热与寒、溢与凝进行动态协调与平衡,同时固护人体正气[1]。以平为期即是将“未...

  • 京城血液病名医乐兆升

    京城血液病名医乐兆升

    名医名家-京城血液病名医乐兆升 乐兆升(1935-),男,福建沙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63-1964年于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内科进修血液病专业,1972-1973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西学中班学习。 1986-1991年前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气血研究室副主任。曾在《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等刊物发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报道&rdquo...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