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家

大家

  • 大家春节都爱喝的4款药膳食疗滋补偏方

    大家春节都爱喝的4款药膳食疗滋补偏方

    大家春节都爱喝的4款药膳食疗滋补偏方   新年伊始,寒冷冬季,不少商家打出药膳进补的招牌。韩剧《大长今》中频频出现的药膳让很多人垂涎三尺。那么春节就给全家人来个药膳全席吧!记者为你打探一番药膳秘诀——— 药物加美味的食物 据介绍,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寓医于食”是它的特点,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药膳大体可分为...

  • 老年掉发头屑 教授来为大家支招

    老年掉发头屑 教授来为大家支招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年人会为自己的三千发丝而烦恼,掉发、头屑也成为了老年人次于面子上的困扰。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查旭山教授来为大家支招,摆脱头皮困扰! 避开过碱洗发水 保持头皮舒爽 常常有老年人抱怨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虽然明白自己因为年龄增长而导致的头发掉落,但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当皮脂腺逐渐萎缩,皮脂分泌量逐渐减少,所以老年人皮肤会越来越干燥,一般的皮脂腺和毛囊相联系,在头皮上则表现为掉发。而当老年人的抵抗力低下,受到糠秕孢子菌感染时,头屑就会增多并掉落。当老年人的头皮在如...

  • 中医大家李可 破格救心汤

    中医大家李可 破格救心汤

      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其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其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为什么这张方可以屡起沉疴?笔者思考了很久。   先看本方的适应症:一是四肢冰冷,面色白光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沉微迟弱,50次/分左右,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二是冷汗淋漓,喘息抬肩,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120~240次/分以上。   笔者认为,第一组症状是真阳衰竭之象;第二组是气不归根之象;在垂危之时往往...

  • 小毛病与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

    小毛病与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

    我们经常会因为身体的一些小毛病而烦恼,比如感冒咳嗽、打嗝、嘴唇干裂……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有这些困扰的朋友不妨试试! 橘子皮缓解皮肤皲裂 冬季皮肤油脂分泌少,皮肤干燥粗糙,手脚裂口,中老年人更易出现。一个缓解皮肤龟裂很好用的小妙方:吃完的橘子皮,放入盆里加开水泡2分钟,先洗手再泡脚至水不热为止,每天晚上洗一次,连洗3~4天,皮肤干裂粗糙的状况会改善很多。 萝卜蜂蜜能止感冒咳嗽 冬天是咳嗽高发季节,有一个治疗感冒咳嗽的小方法值得一试:先取一个白萝卜,洗净...

  • 利咽方 助大家利咽润燥

    利咽方 助大家利咽润燥

      有慢性咽炎的人经常会因为咽喉不适而有“清嗓子”的习惯,但长期使劲儿“清嗓子”其实并不能缓解不适感,反而会加重症状。有见及此,特来信推荐一条利咽方,以助大家利咽润燥。   利咽方包含玄参、桔梗各10克,生甘草5克。加适量清水煎上药20分钟,每日1剂,每日2次,有滋阴降火、利咽消肿的作用,适合慢性咽喉炎患者,咽喉有痒感、干燥感,或声沙、失音者饮用。(贺州房先生)   专家点评: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邓力表示,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

  • 给大家推荐一些腮腺炎食疗方

    给大家推荐一些腮腺炎食疗方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饮食对于急性腮腺炎颇为重要,如果饮食安排不当,往往使病程延长,腮腺消肿迟缓。该怎样注意呢? 患病急性期间要多饮水,饮食宜用清淡的流质,例如米汤、牛奶、豆浆、藕粉、蛋花汤等。也可用果汁,但应选用甜味的。凡是味酸、辛辣、有腥味、很鲜、过甜,或质地较硬的食品都不宜吃,这些刺激性食品可使腮腺局部疼痛加重。要等腮腺肿胀消退,症状好转后,可以吃半流质饮食或少渣软饭,直到痊愈。流行性腮腺炎忌食辛辣、海鲜发物及坚硬之物。室内忌吸烟,避免闻及...

  • 历代中医大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中医大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颇为丰富,多从营卫阴阳、魂神髓魄、心、肝、肾、脾胃、痰、瘀、火等认识。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主任医师认为,脾、胃、大肠属于土脏,具有斡旋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为五脏之枢纽,“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实际包含了脾、胃、肠的功能。过饱过饥、饥饱无常、进食不规律、过劳过逸、作息紊乱及滥用药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脾胃损伤,影响阴阳交替而致失眠。在临床上脾胃湿热、食积内停、胃火炽盛、肝胃不和等均可归属于“胃不和”。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胃失和降,阴...

  • 金涛教授 教大家如何“防梅”祛湿

    金涛教授 教大家如何“防梅”祛湿

    近来江南连绵阴雨,梅雨季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湿漉漉的雨天,还有让人喘不过来气的闷热。最近就有不少人为“湿热天如何祛湿、淋雨后喝杯姜茶管用吗、家里的被子发霉了,经常睡会生病吗?”等问题到医院咨询。北方天气也愈加湿热,不妨也借鉴一下南方“防梅”的经验。记者专门采访浙江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金涛教授,教大家如何“防梅”祛湿。 金涛介绍说,从中医养生来看,如果近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可能就是寒湿侵犯内里,损伤了脾胃。如果感觉容易犯困、精神不振;起...

  •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某些收容贫病的病坊、广慧坊、安济坊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东渐才开始建立起来的。1900年设立的山东官立中西医院、1906年开设的内城官医院及1908年创办的外城官医院,都分设中医、西医两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公立中医院。中央国医馆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筹设、建立的首都国医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院。 筹设首都国医院 1930年5月7日,焦易堂联合谭延闿朱培德、邵元冲、陈立夫等著名人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6次政治会议提出了设立“中央国医馆&r...

  • “伤寒大家”张汉祥上与官悟尘

    “伤寒大家”张汉祥上与官悟尘

    张汉祥,生于1911年,天津市人,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政协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常委。青年时在京勤工俭学,同时在燕京大学旁听学习。拜京城名医方伯屏为师学习中医,后入协和医院学习并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940年至1949年,先后任山西省立医院、兰州国立西北医院药局主任。期间时常隐居潜修,以天资颖悟及勤奋苦学,系统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博采各家之长,耽嗜典籍,融会贯通,尤对仲景学说领悟颇深,终成大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总医院药局主任,高干疗养所所长。曾当选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

  • 宋代养生大家陈直提出的养气七法

    宋代养生大家陈直提出的养气七法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在最公平中又最不公平?所谓最公平,在于每一个人此生都只有一次;所谓最不公平,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都有天壤之别。公平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攥着拳头而来,也都是撒手而归;不公平的是有的人是哭着来,笑着走,有的人是哭着来,哭着走。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人们不要被无休止的不合理欲望所控制;庄子告诉我们“鼹鼠饮河”不过果腹,每个生命最本质的需求或许并不巨大,不必放任自己的欲望;孟子说养浩然之气时要“持其志,无暴其...

  • 值得大家去尝试的中药搭配

    值得大家去尝试的中药搭配

      现在人们对待“吃”并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与美味,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如何在日常的饮食中吃出保健的效果。我们在吃的时候总会觉得这个中药也不错,像夏天我们经常煮薏米粥来祛湿,我们可能会觉得百合也可退湿热、润肺止咳,就会添加一点来加强粥的祛湿效果。   那么,在这么多中药中,是不是有值得大家去尝试的中药搭配呢?本期开始我们将有专家陆续为你详解中药里搭配的“黄金搭档”,搭配出更加健康美味的中药膳食。   指导专家 乔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

  • 读《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有感

    读《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有感

    品读完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一生经历,让我思绪万千,一个人在年轻时勤奋苦读,不甘落后并立志学医济苍生,学成之后不忘父亲恩师教导,舍医赠药、开业南通、创办医院、办学、讲学各地,技不私密育后人。很多人对朱老的生活经历感到很神秘,有些不大理解,有的人说是“朱良春现象”。朱老是这样回答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 笔者以为在”朱良春现象”中或者说在任何有所成就者的...

  • 把冬病夏治十几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把冬病夏治十几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进入伏天,冬病夏治也在逐步升温,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热议,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也在不停宣传。我院在6月份也举办了两期全市治未病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我把冬病夏治十几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谈到冬病夏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贴敷,那么冬病夏治是不是仅仅是贴敷这么简单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要进行冬病夏治,把冬病夏治的道理搞清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冬病夏治源于我国古代《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rdquo...

  • 中医治病大家都吃啥?

    中医治病大家都吃啥?

    医祖扁鹊 灸疗调肝降血压 扁鹊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认为肝阳上亢型(现在的高血压),强调疏肝药以杜仲为先的观点。 神医华佗 调脾疏肝治心脑 华佗三国时期名医大家,针对厥心痛(心梗/衰)、半边风(脑梗、中风)提出调脾胃,疏肝,常用土茯苓、千斤拔、杜仲同时入药。 仙翁葛洪 五脏恒通百病消 葛洪早在1700前就提出脏器必须同调,并将验方记录在了自己的《肘后方》,此方共有药材28味,包含可同时调节心脏的狮子尾、当归等保证血液流通顺畅;调肝脏的杜仲、四方藤等可清除肝脏垃圾溶解血栓、稳定血压...

  • 结识中医科普大家马有度

    结识中医科普大家马有度

      时间易逝,日月如梭,转眼已过25年了,在我的中医学术生涯中,尽管已参加、主持过中医药学术会议,但1988年9月19日在湖北省黄石市举办的首届中医科普研讨会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次会议是由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专家、科普作者参加的一次中医科普工作研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中医科普工作研讨会,为今后中医科普工作的发展吹响了集结号,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识中医科普大家马有度   在黄石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仰慕已久的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马有度。马教授时任重庆医科...

  • 中医药健康旅游大家谈

    中医药健康旅游大家谈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在广西南宁联合召开中医药健康旅游工作座谈会,研讨论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12个省(区、市)旅游局(委)、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旅游、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及开发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工作提出建议,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以供参考。 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地黄丸有个大家庭

    地黄丸有个大家庭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胡筱娟主任,介绍了四类人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胡主任告诉记者,六味地黄丸其实还有很多小“兄弟”,如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这些地黄丸都是以补肾为主的中成药,它们都发源于六味地黄丸,但由于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同的中药,因此治疗的侧重点不同。” 老大——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滋阴降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热尤其是相火妄动的良药。...

  • 金元四大家治疗带下病特色的探讨

    金元四大家治疗带下病特色的探讨

    刘完素首倡以热辨带,治以清热利湿,主张“以辛苦寒药,按法治之”。张子和以湿热辨带,提出治带与治痢同法,“皆可同治湿法治之”,擅用吐下法祛除湿邪,创如圣丹;并注意胃气的顾护,提倡食疗补虚。李杲开以脾胃论治带下的先河,主张温补中焦,升发阳气,“治法当大泻寒湿”,“治宜缓,大忌汤散”,“以丸药治之”,独创四圣散外用。朱震亨以痰湿论带,认为痰湿内生,下注成带,治疗“宜升”,&ldq...

  • 聚餐让大家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聚餐让大家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世事洞明皆学问”,很多健康的大道理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聚餐来说,要想让大家既吃得饱又吃得好,就得煞费点菜人一番苦心了。从健康角度来说,以下几点值得留意。   一是注意菜品的合理搭配。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宜点一桌荤菜或一桌凉菜,得有冷有热、有荤有素。煎炒炖煮、鱼肉蔬饭,尽量每种都点上一些。如此一来,不仅显得菜品丰富,摄取的营养也比较均衡。一般来说,除了主食,可以点1/3的素菜、1/3的荤菜、1/3的半素半荤菜。   二是注意少点荤菜,多点蔬菜。在“三高&...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大家
  •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1869~1933年),为临床实践之大家,“绍派伤寒”之杰出代表,处方用药心悟颇深,自撰《药性探源》。我们在整理胡宝书学术经验中,认为《药性探源》源于药性,来于实践,有学术价值,实用性强,从中可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及“绍派伤寒”之遗风。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香附:性温,味苦辛,略甘。善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乃气中之血药。妇科调经必用,内科气痛当备。《良方集腋》之良附丸治寒凝气滞之胃冷痛;《韩氏医通》之青囊丸治一切气痛。胡宝书认为,香附之所以...

  •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朱良春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朱良春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这三类患者就有1亿多人,风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对风湿病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素问》《灵枢》《金匮要略》对于痹痛的论述,代表几千年前中医先贤的深入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高度。但是,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的研究并没有完全穷尽。 中医界的风湿大家 中医界诊治风湿病,有很多著名医家,比如“风湿三老”“南朱北焦”等约定俗成的说法,在业界很有影响力。 &ld...

  • 大家都有病 好心态是医生

    大家都有病 好心态是医生

      《大家都有病》是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又一力作,讲的是都市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因压力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而造成种种笑话和悲剧……   朱德庸说,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少数人得到财富,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被都市化了的现代人群,出门即面临交通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于是,焦虑、神经衰弱等心理症状不禁于人生的各个拐点如影随形。心理专家指出,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

  • 针灸大家谢锡亮

    针灸大家谢锡亮

    谢锡亮简介 谢锡亮(1926-2018),男,汉族。生前历任主任医师、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谢锡亮灸法》《健康长寿与灸法》等多部著作,发表《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心得》《用直接灸法防治艾滋病》等90余篇文章。生前曾多次受邀赴美国、日本等国家参加世界性针灸大会,为中国针灸尤其是灸法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1月16日,记者惊闻针灸大家谢锡亮老先生故去,心中感慨万千,夜半难眠,往事历历在目...

  •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1萧龙友:伤食腹胀用糊米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糊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宽中解暑,妙用非常。 ★2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 其回...

  •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医名更着,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徐小圃先生初受业其父杏圃公,弱冠时即悬壶问世,为当代著名的儿科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以擅用温药而名噪海上。先生能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由于认病辨证精确,处方善以化裁,配伍灵活,因此,经先...

  •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中医奇葩。上下数百年间,有文献资料可考证的新安医家近1000位,著作800多部。这些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新安特色。新安医学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就是当代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济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疗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是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手部触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手部触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手部触诊,比如会感觉到对方的手很冰凉,那么就说明此人阳气虚,血液循环较差。手感热的话就是实热病或者阴虚火旺了。手感粘主内分泌失调,特别是糖尿病人多见。 很多女生都会手汗多,未必感觉到粘,这种情况多为脾胃热,心火旺盛,热逼津液而出。但如果兼手感冰凉的话,那就是阳虚不摄津液的表现了。 也有寒热交错的情况,夏天热甚,冬天冷甚。此属阴阳失调,多为气血两虚,情况更加严重,因为这种情况往往属于虚不受补的状态,不是你想补就那么轻易补得进去,还得慢慢调理肠胃开始。 这种人一方面需要用很平和的物品帮他祛...

  • 给大家推荐几款含有红参的药膳

    给大家推荐几款含有红参的药膳

    说起人参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圆参,山参,生晒参,红参,糖参等,今天要和大家说道说道这个红参,其实红参就是人参蒸制后干燥所得。用时除去芦头,蒸软后或稍浸后烤软,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或捣碎。品质较高的红参表面会呈半透明状,且有大纵皱纹。 红参在经过高温炮制后,因为热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成份上发生变化。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构成和含量也达到更均衡的配比,会生成水参及白参不具有的新成份,即红参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G-Rh2,Panaxytriol,maltol等。G-Rh2、Panaxytriol有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

  • 帮大家做到“人老性不老”

    帮大家做到“人老性不老”

      很多男性虽然年龄相近,性生活质量却差别很大。有的人到了70岁性能力依然很好,有的人40多岁就“不行了”。究其原因,“性年龄”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   男性一般在20~22岁左右身体发育成熟,生理机能逐渐达到顶峰,之后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医学上认为,男性性衰老在50岁左右。此时男性雄性激素明显下降,身体会出现许多不适,如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不好、头发越来越稀、体力下降等。性方面也会发生改变,如性欲减退、性反应迟缓、勃起能力下降、生殖器萎缩、精液量有所减少等。...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