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
菟丝子粥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妇人带下病,习惯性流产。菟丝子粥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菟丝子粥的秘方制作方法,菟丝子粥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妇人带下病,习惯性流产。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菟丝子粥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腿脚软弱无力,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妇人带下病,习惯性流产。...
-
爱人用干墨鱼加鸡蛋治愈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的一种疾病,分白带和红带。白带又叫白奔,多是因妇女月经未净与男人同房造成的。白带呈白色膜液,与鼻涕相似,有臭味。此病的早期症状有腰痛、脸黄、肌瘦、不孕、无力、无眠等。如果白带不早治转为红带就严重了,甚至将危及生命。带下病的病因以湿为主,与脾虚肾亏、湿热、湿毒、病虫等诸多因素有关。涉及现代医学之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炎等疾病。 我爱人近年来患了严重的带下病,整天无精打采。吃了很多中西药,花了不少钱,就是不灵。后来用下方治疗,第一剂病情好转,第二剂病就痊愈了...
-
偏方:妇女带下病试试扁豆加山药
妇女带下病试试扁豆加山药 带下病是困扰很多女性的常见病,但由于讳疾忌医的心理,多数人都不选择去医院治疗,总以为没多大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结果时间越拖越久,病情越来越严重。 近日,阿甘接到一位名叫小月的女性读者打来的电话,小月说,她今年29岁,刚结婚一年,还没要孩子,自己的带下近期很不正常,量多且为淡黄色。她不愿去医院检查,想让阿甘帮她问问专家,能通过哪些小偏方来治疗。 针对小月对病情的描述,东风新村中医院的主任医师张铁戈说,女性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病...
-
治带下病中医经验方
临床采用中药治疗带下病62例,其中临床辨证为脾虚型者27例,证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面色苍白,肢体无力,神疲,纳呆,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湿热型者29例,证见带下量多色黄而臭,质稠粘,或赤白相兼如脓,阴部灼热瘙痒,舌质红,苔黄,脉数;肾虚寒湿型者 6例,证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小腹有冷感,腰骶酸痛,小便频数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基本方:车前子、土茯苓、薏仁各30 克,木通9克,泽泻、党参各15克,苍术、白术各10克,山药、芡实各20克。 加减:湿热证加炒1U栀、黄柏各10 克,蒲公英、银花各...
-
治带下病 色黄如豆渣样
宋某,女,27岁,2010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色黄,如豆渣样,阴痒,伴四肢无力。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7月23日。13岁月经初潮,西医检查有宫颈糜烂。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湿热下注,治以健脾祛湿为主。处方:党参15克,苍白术各10克,薏苡仁30克,芡实20克,甘草6克,车前子10克,陈皮8克,土茯苓20克,白芍10克,山药12克,柴胡8克,地肤子20克,石榴皮12克,蛇床子12克。7剂,水煎服。 以该底方加减,21剂后见好转。 按: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带下不是一个...
-
妇科带下病宫颈炎 药粥调养
三年前,我患了妇科带下病。刚开 始时,私处总是湿湿的,因为症状较 轻,我没有在意,但发展到后来,分泌 物越来越多,还伴有腹痛。越来越严重 的症状让我慌了神,去医院检查,B超 显示宫颈肥大,伴有许多小囊肿,最后医生诊断为宫颈炎。 医生给我开了一些口服药、外用 药,嘱我回家按医嘱使用。回家后,我 按照医嘱自行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带 下症状似乎减轻了许多,但腹部还是 时不时地疼痛。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症 状时好时坏。由于长期服用消炎止痛 类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引发了我的胃 病,胃病加上妇科病双双来袭,让我苦 不堪言。 我找...
-
不孕症,带下病,清热健脾化湿处方
主诉:人流术后2+年,未避孕至今未孕。 现病史:平素月经6-7天/30-32天,经量中等,有小血块,痛经(+-),2010年元旦结婚,婚后于2010年5月孕50天无痛人流一次,术后避孕3月,2010年8月开始未避孕至今未孕。G1P0A1。平素带下稍多,时有下腹部绵绵作痛痛,行经时腹痛略有加重。2011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双侧输卵管轻度积水,盆腔粘连。LMP:27/3—3/4。现症见:带下稍多,下腹隐痛不适,纳欠佳,大便质稀,小便调。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男方精液...
-
妇科带下病 刘启廷多年临床经验方
带下病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颜色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霉菌、阴道滴虫、念珠菌等细菌感染后引发妇科炎症,常出现白带色、质、量、味的异常,引发带下病。 病因脾肾亏虚,湿热入侵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
-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黄某,37岁,工人,1992年4月11 日初诊。 带下反复发作半年。1年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较多,自觉疲劳不支。半年来,带下量多,时而色赤不鲜,点滴不净,伴阴痒,经前性急易怒,乳房胀痛,时有阴吹,大便干结,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辨证分析:肝藏血,主疏泄,本例患者带下色赤,伴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等症,实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湿热下注胞宫,带脉失约所为。肝不能藏血,有泄无藏,故带下色赤,点滴难净。经将行乃相火内煽易动之时,故肝之郁结愈甚而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纳呆,大便秘结,为阴虚有热之象。 诊...
-
妇女带下病 白果莲肉治
女人如果有带下,下身就会有一种异味,我曾长期受此困扰,后来听说白果莲肉粥可以治疗带下病,我就试着吃了一段时间,带下和异味均有明显改善。处方是:白果6克,莲子肉15克,粳米50克,乌骨鸡1只占内脏。先将白果、莲子肉研成细粉,纳入鸡膛,再加入米、水,慢火炖煮,食肉喝粥,日服2次。 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对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的症患有显著疗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对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有显著疗效。乌骨鸡能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
女性带下病 治法温经止带
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有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其量不多。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此病,治法井然,用药灵活,兹举例如下。 孙某,女,47岁,2014年5月31日初诊:患者于4~5年前开始白带色黄有味,月经先期,一般提前1周左右,量色正常,伴全身畏寒,四肢不温,夜寐梦多,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畏光恐声,急躁易怒,性格内向,纳可,大便1日1~2次,小便调,伴有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患者有花粉过敏史,望其形...
-
带下病 运气方静顺汤加泽泻
静顺汤治疗带下病 王某,女,52岁。 4月1日早晨发热,体温38.5度,咽干、咽痛、干咳无痰,舌暗,苔白薄燥,脉浮数,予顾植山推荐的朱肱《活人书》葳蕤汤(玉竹、白薇、麻黄、葛根、石膏、川芎、羌活、杏仁)半付热退。但遗留有咳嗽、痰少、咽干,换用麦门冬汤(麦冬、桑白皮、紫苑、白芷、法半夏、钟乳石、党参、淡竹叶、甘草)3剂。4月5日反馈咳嗽已愈,但近2日白带增多,且外阴肿大,不红不痒,小便稍黄,舌质暗,苔白腻,脉沉。考虑患者平素脾虚有湿,麦门冬汤滋阴润燥之力大,故而出现带下色白,如今寒水之势强,故果断...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升阳除湿健脾温肾 诊治带下病
杨某,32岁,工 人,1991年9月19日 初诊。 带下量多1年, 加重半年。自诉1年 来带下量多,质清稀, 色白,有臭味,伴阴痒。 结婚半年来阴痒加 重,带下绵绵,阴部清 冷,带下味腥。经期容 易感冒。平时腰膝酸 软,乏力,性欲淡漠,月 经周期不准,经水净 后下腹胀痛。末次月 经为1991年8月30 至9月4日。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缓。 诊断:带下病。 辨证:脾肾亏虚。 治法:升阳除 湿,健脾温肾。 处方:党参15 克,白术10克,土茯 苓20克,陈皮6克, 苍耳子10克,川断10 克,川杜仲10克,...
-
治带下病验案
病例:患者,女,29岁。患者于2 年前初夏做绝育手术后3个月,外出途中遭受大雨淋湿受凉后.出现小腹及腰骶部坠胀疼痛。继之出现月经紊乱。带下增多,黄稠有味。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又按腰痛治疗年余无效。现带下转为淡黄而稀,量多,每天需2包卫生纸,伴口淡无味,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黄水滑,脉沉细。辨证:下焦湿热。处方:茵陈、滑石(包煎)、薏苡仁各 20克,蒲公英、茯苓各10克,甘草、黄柏、白术、川牛膝各6克。5 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二 诊.5剂后腰痛明显 减轻。带下减少 2/3,又在上方基础 上加减共进...
-
妇女带下病多由带脉失约 临床治疗方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如涕如唾者,称为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色红者称赤带。另外,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之称,总称带下。 中医认为,本病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至于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所致白带,临床也为常见。 凡带下色白,黏腻稀薄,秽气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劳则带下更多者,为脾虚湿浊下注,应健脾除湿,佐以收敛。临床上常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