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第6页
-
采用中医学理论中药治疗 胃火牙痛
作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牙痛一症的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较甚以 及牙齿的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以看见流 血出脓,脉象洪数,舌苔黄厚,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口气臭秽、口渴喜冷饮,头痛 以及肿连腮颊。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阴虚 火旺、胃火炽盛以及外感风邪三种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火牙痛。随着社 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许多人每日摄取过量的肥甘 厚味,这是导致胃火牙痛的主要原因之 一。以中医学理论为根据采用中药治疗, 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胃火牙痛患者12例,年龄 20一25岁。患...
-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探索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 陈联发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被学术界公认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其中精神调摄、修心养性是根本,中西医药物治疗是基础,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运动疗法是核心,中医理疗和中医药膳是特色。 为了改善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减少死亡率及患病率,除了基本的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心脏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西方心脏康复模式客观、定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突出中医学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传统的康复养生理念的优势,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的中西...
-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 ( 1916—)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精 心研究中医理论,主张 “伤寒 ” “温病”统一辨证论治, 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主编专著 8 部, 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 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 正固本顾护五脏之气尤为重要。针对现代火神派偏 用大剂量辛温燥烈之...
-
心悸的中医理论临床体会典型病案
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心悸 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剔不安,甚至不能 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 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较重 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1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情志心理因素在心悸疾 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 。心 悸之病短期难愈,患者长期为其所苦,易产生焦 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境,同时不良情绪也会加 重或诱发心悸的反复发作。现结合临床案例,将运 用 “双心同治&rdquo...
-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 指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因而不能满足机体 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系统瘀 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是临床常见病, 多 发病, 变化较快,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 发症。随着全球老龄化进展, 65 岁以上人口心衰发病 率占 1% , 76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则更高 [1 ] 。目前, 心 衰已经成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临床综合 征之一 [2 ] , 已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心...
-
快速止牙痛的经验效穴(干货,有理论有手法)
1 治疗风火牙痛—— 按压翳风穴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针治牙痛可直达病所,所以对风火牙痛有良效,常有针入痛止之效。按压同样有效。 2 治疗胃火牙痛——针刺或按压内庭穴 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常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擅清热。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
-
基于自噬理论探讨补气活血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新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 脑 是对缺血最敏感的器官之一, 脑缺血可激活内质网应 激, 内质网腔内蛋白质的折叠与修饰受阻, 错误蛋白质 堆积, 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 从而激活自噬。研究表 明, 自噬过程在血管新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性 血管新生是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思路。中医药补 气活血对缺血性脑损伤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其机理 是否与调节自噬水平有关, 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一探讨。 1 自噬与血管新生关系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衰亡的细胞器及 损伤的蛋白的过程。自噬过程中, 非必须蛋白或细...
-
论《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诊治的启发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是中医学理论 的渊薮, 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都基于《内经》 所建立 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所用的 理论依据也未曾超越其语言框架。 冠心病是现代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现 代中医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也形成了 一定的系统性认识,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以 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本文尝试从 《内经》 理论出发, 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对 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作进一步的概括和阐 发, 以期对现代中医治疗冠心...
-
基于“痰瘀”交互理论论古代医家癫狂病辨治思路
癫狂病是以精神错乱、 神志异常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类疾病, 癫病表现为精神抑郁、 表情淡漠、 沉默痴呆、 语无伦次、 静而少动; 狂病表现为精神亢 奋、 喧扰不宁、 躁妄不安、 骂人毁物、 动而多怒。 两者 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在病理上互相转化, 故常以 “癫 狂病” 并称 [1] 。 当前中医界将癫狂病界定为神志病, 结合现代精神病学概念, 基本取得共识: 癫病符合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 分裂症; 狂病则基本符合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 和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
-
脑中风理论 治脑卒中的经验八法
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脑卒中理论新颖,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脑卒中的经验归结为八法,以供同道参考。 ①开闭固脱法 脑卒中闭证、脱证,多见于脑卒中中脏腑的危急阶段。任继学认为,此证多因寒(邪)、虚(正)相搏阻隔脏气,脏气与脑气不相衔接,阴维、阳维、阴络、阳络等窍络窒塞,神机失灵所致。故可见口噤目张,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洪数弦大等闭证。凡闭者,欲其开,不开则死;凡脱者,欲其固,不固则亡。大凡搐鼻、揩齿、探吐、开窍等皆为开法,故常用开关散、三宝、三化汤(大黄、枳实、厚朴、羌活)开窍启关,兴奋神机。对于脱证...
-
孙申田经颅针刺刺激疗法治中风病理论探要
中风病具有高发生、高致残、高死亡、后遗症重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自20世纪70年代起,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奠基人之一孙申田教授,借助CT、MRI、fMRI等影像学手段和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等神经电生理技术,从形态学、机能学和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层面,对中风病的头穴针刺疗法及其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取得了累累硕果。其创制的经颅针刺刺激疗法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有特殊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治疗手法和显著的即刻效果。 特殊...
-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多累及大、中动脉,多被认为是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炎症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血脂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中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药物仍为降脂类药[2]。但这些药多被证实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寻求对本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仅局限在脉本体的病变,还与其他脏腑功...
-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
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是著名蒙医大家,尤其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今笔者将苏荣扎布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希望中医同仁能有所借鉴,共同提高。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楚斯、黄水、黏虫”。蒙医理论将疾病的性质归纳为寒热两种,将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
-
魂魄理论防治抑郁障碍 抑郁能不能治好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探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多种原 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 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在情感 方面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观念消极、兴趣 索然,躯体方面主要为疲劳乏力、睡眠障碍、食欲 减退、性欲下降、全身疼痛等。本文基于中医魂魄 理论,通过阐述魂魄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系,强调 抑郁障碍的关键是魂魄问题,基本病机责之魂魄失 常,神机不和。现详述如下。 1 魂魄概说 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而中医学本 身是文化医学,同样蕴含魂魄概...
-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从小肠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挑战之一,尤以中老年人高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水肿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以正性肌力、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手段有限,故从多角度出发,寻求慢性心力衰竭的其他治疗手段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从小肠出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是一种可行的诊疗思路。 1 理论基础 1.1 中医理论探讨 (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
-
唐蜀华运用“瘀热”理论辨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ACS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瘀、热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瘀包括血瘀和瘀血,前者指血液运行迟缓,血流不畅及局部不通,是一种病理状态,而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二者可互为因果。血瘀之甚可在局部造成瘀血,一旦瘀血形成,阻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