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
- 
	
	名医陈可冀用偏方治冠心病确有疗效名医陈可冀经精心研究,研制出一偏方——冠心膏,其配方、用法如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配方及用法:党参200克,红花90克,苁蓉120克,茯苓120克,黄芪150克,鹿角片150克,杜仲100克,瓜蒌120克,紫河车100克,山药100克,丹参120克,五味子20克,红枣70克,当归120克,仙灵脾30克,枸杞150克,炙甘草50克,合欢皮30克,黄柏100克,赤、白芍各100克,冬虫夏草60克。上药浓煎3次,浓缩后用真阿胶90克,炼蜜250克,冰糖250克收膏。收膏后可加入人参粉50克,... 
- 
	
	陈可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芳香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分为芳香避秽、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等几个方面,其中芳香温通疗法即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邪内闭所致系列证候的最常用治法,也是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三通两补”重要法则之一。 研究显示,芳香温通方药具有温通经脉、畅达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应用于胸痹、心痛类疾病的历史悠久。近年来芳香温通治法及其相应中药制剂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得到新的拓展,特别是该类制剂为亚硝酸盐类药物不耐受者及难治型心绞痛患者提供...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可冀主张瘀毒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老年人,是全身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可见下肢麻木、疲乏、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肢端溃疡、坏死等。陈可冀院士治疗本病,主张通补兼施、寒温并用、瘀毒并治。 稳定期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常法,随证施治。他认为老年人罹患本病,多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痰结、蕴毒化热为标。 对稳定期证见患肢发凉、怕冷、酸麻、间歇性跛行者,常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基本大法,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减。 方药如: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丹参、赤芍、地龙、金银花、玄参、藿香、佩兰等。痰湿较重者,可... 
- 
	
	陈可冀强调治疗老年痴呆理论特色和优势陈可冀院士是我国著名老年医学家,曾著有《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一书,系统整理了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和优势。 他认为,老年痴呆主要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因在于年迈体虚,髓减脑消,脉络空虚,诸窍失聪,或痰湿内生,瘀血内停,郁久化热酿毒;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肾、心、肝相关。 临证中,陈可冀从虚、瘀、痰、毒辨证论治,重在以填精益髓、健脾补肾为本,兼以通络开窍、解郁醒神、化痰祛瘀为标,标本兼顾。 如以虚为主者常用左归饮、归脾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以行为精神异常和社交障... 
-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厚古不薄今,温故且知新。传统中医学是古而不老,旧而常新,永远富有生命力的。 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在思维方法和诊疗手段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两者的共同价值取向。 我希望今后的中医发展道路中,能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跨文化认同彼此的优势和特点,优势互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精髓,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只有采取这种优势互补的整合,跨学科交叉、求同结合和求异探索整合,才能使两种医学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陈可冀病证结合辨识疾病的思路与方法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陈可冀院士在继承经典,传承名家基础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该模式包括如下三种:一是中医辨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二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双重诊断疾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三是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在当前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第三种模式占主导地位。 根据病与证的不同侧重,病证结合又可分为以证为纲和以病为纲两种模式。以证为纲,即强调中医学中的“证”不同于现代医学辨病的异质性与重要性,临证注重证同则治同,... 
- 
	
	陈可冀: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路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 
-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东西方文化认同应当包含社会发展观和科学技术观等多种范畴。虽然有关这方面问题与文化历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但本质上还主要是以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为实质或精髓。 进入21世纪,当代科学文化认同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走向和进程,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和认同问题,从广义角度理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例外。中医药学在确认和强化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必然要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路向。当然,不可否认,也要理解到会有其长远存在的地域文化及伦理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