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承 第4页

传承 第4页

  • 中医院技能大比武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中医院技能大比武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0/TC249) 日前公布,由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导,深圳市中医院、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罗湖区中医院等单位参与的《中药材的编码》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编码》获得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投票支持,按照ISO规则通过立项。这是继《中药编码规则》《中药饮片的编码》《中药方剂编码系统》《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4项国际标准立项后,深圳市再添的两项中医药标准获ISO国际标准立项。 深圳市市长许勤此前就此作出批示,“我市在中医药领域积极参与国际...

  • 中医学术传承会 中药外治用具 教师学中医

    中医学术传承会 中药外治用具 教师学中医

    姚树锦从医60年学术思想传承报告会日前在陕西召开。 姚树锦是清、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首批陕西省级名老中医,他创立并运用“扶正固本”“补脏通腑”“阴阳升降”学术思想,从医60年来,他带教培养了千余名“西学中”人才,担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期间,培养了省内外5批10余名传承人,为上万名海内外患者解除病痛,受到广泛赞誉。 报告会上,姚树锦众多弟子分享了心得体会,认为传承教育是加快人才培养...

  •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普及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河北省省会唯一一所市级中医院,是该省建院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医院中医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突出,是全国已经命名的29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两家以医院单体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医疗机构之一。 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有着独特人文、技术、历史等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石家庄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注重中...

  •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名医网络平台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名医网络平台

    4月23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3+3”任应秋名家研究室负责人、任应秋长女任廷革教授,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捐赠任应秋著作及收藏资料等物品。 任应秋是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组组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及医古文研究会会长等职。捐赠物品包括任应秋教授年轻时上海沦陷后、抗战期间到长沙组织同学油刻的陆渊雷著《伤寒论今释》,50岁之前出版的论著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创造条件设立“任应秋藏...

  • 传承中药技术有硬支撑

    传承中药技术有硬支撑

    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山东省第一期培训项目3月启动,济南市中医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药临床药学”培育单位后,再次获得国家级项目培训单位资格。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单位,将每年4次,连续3年举办培训,同时该项目已列为国家级继续医学培训项目。 这些得益于该院在完善医院综合服务功能和提升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竭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本着“院有...

  • 传承中医 中医药学科本身的知识传承

    传承中医 中医药学科本身的知识传承

    本月12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此次启动的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实施,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尊重中医药学科本身的知识传承规律,尊重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医学教育规律,探索完善、优化中医药学课程体系与结构,尝试建立教材、教辅与纸质、多媒体、网络移动等技术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率先启动的第一批教材涵盖中医学、中药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等5个专业,共109种,新教材将...

  •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由于苗族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千百年来,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宗教活动等形式使其世代相传。 ●口头传承苗族医药的口头传承是靠苗语世代相传的,如苗族古歌、诗歌、谚语传说、故事等多种语言形式。如贵州一带苗族民间流传的“龟精的传说”、“福哥的故事”、“文先果的传说”等等。正是通过千古吟唱传诵,才能使苗医流传至今,成为当今仍具有较强临床活力的民族医药学。 ●宗教活动是特殊载体我国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但大部分苗族同胞中还保持着以...

  • 传承发展中医药要学习中医经典

    传承发展中医药要学习中医经典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笔者认为这句话具有重要涵义。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人没有做好中医药传承,却急于创新,以至于把中医的精华丢失了,成了舍本逐末。事实证明,很多中医药的出色成果,恰恰是在中医典籍里找到了开启成功的钥匙。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青蒿素治疗疟疾,都是从古医籍或验方里找到的方法,可以说没有传承发展,就没有这些举世...

  • 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

    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

    @仝小林北京 继承是创新的源头。屠呦呦在关键突破上借鉴了中医古籍。中医药人一定要充分挖掘老祖宗的智慧,为现代医疗服务。任何数典忘祖,任何妄自菲薄,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背叛。 @中医针灸杨金生 在当今重视中医药传承和文化保护的大环境下,宣传和挖掘中医药技术应注意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研究,力求中医药表达当代化、诊疗规范化、评价客观化,这不仅是当今中医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逐步走向国际化健康发展的需求。 @天方中医谢小强 支持中医药事业...

  • 中医都是如何进行一种传承

    中医都是如何进行一种传承

    古代中医的传承之路 中华医药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大师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甚广。其经典的医学理论、独特的诊疗手段、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延续至今,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在最开始的中医的都是如何进行一种传承的呢? 1 师徒授受,流派争鸣 师承即师徒之间进行传授学习的方法,又称“亲炙”,它是我国古代传授医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对中医学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忧虑中医传承 抵制中医西化

    忧虑中医传承 抵制中医西化

    作者:王淑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世纪初,张晓彤的名字才渐为中医圈内人熟知。他的名气,却非源自他是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儿子,而是源自近些年来他以民间中医从业者身份,时时为中医药发展奔走疾呼发出的响亮声音。 经历坎坷,能力很强。自小学习优秀,考入北京四中,没成想遇上“文革”,下乡插队到内蒙土默特左旗,知青一当就是11年。期间不怕吃苦,从生产队长、大队长一路当到公社副书记兼大队书记。1979年返城,办过饭馆、开过商店、做过饮料和糕点,又到中央机关当国家干部,再转到国营酒店当部门...

  • 基层中医传承“冬病夏治”学术经验“医养结合”

    基层中医传承“冬病夏治”学术经验“医养结合”

    7月11日,江西省首届“冬病夏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西等地的国内著名专家,以“热敏灸技术在冬病夏治中的运用”和“‘扁鹊十层脉’冬病精确夏治”等为主题,对“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研究的新理论、新经验和新方法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并做现场演示。 在学术交流之余,与会专家们还在该院治未病中心义诊。(邱佩君)...

  • 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民间药膳秘方 中药生产企业

    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民间药膳秘方 中药生产企业

    近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出台《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人才工作要点》,对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四项措施,包括启动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 2015年,该市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方面,开展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验收和督导,启动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完成全国第五批、重庆市第二批“师带徒”出师考核工作。继续实施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市级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加大重点学科团队建设力度,造就一批骨干人才。推进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

  • 癌症防治中西医并重 研讨中医传承 互联网创新管理

    癌症防治中西医并重 研讨中医传承 互联网创新管理

    9月9日,山东省政协召开“促进传统中医传承和发展”界别协商会。会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该省传统中医事业发展情况,并与参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进行协商交流。 与会代表认为,山东中医药事业应遵循中医发展规律,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统筹规划,打造和弘扬齐鲁中医学术流派。 会议介绍,山东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2015~201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加强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又...

  • 刘云鹏学术思想传承 中药颗粒方 助力适宜技术普及

    刘云鹏学术思想传承 中药颗粒方 助力适宜技术普及

    近日,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刘云鹏学术思想的月经病研究” 在湖北举行,全省150余名学员参加。 刘云鹏是荆楚“刘氏妇科”奠基人、全国名老中医、首批湖北中医大师。“刘云鹏治疗不孕症四步疗法”、“调肝十一法”、“治疗崩漏九法十一方”等理论被国内诸多教材、参考书录入。 荆州市中医医院将开展传承刘云鹏学术思想系列惠民活动。届时,著名妇科流派传人将为荆州患者诊疗。 (汪振华)...

  • 中医针灸北京专家 朱丹溪医学文化传承

    中医针灸北京专家 朱丹溪医学文化传承

    9月18日,由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2015年全省中药特色技术大赛省级决赛结束。经角逐,甘肃省中医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该院有2名个人荣获一等奖,1名个人荣获二等奖。 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32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内容包括中药理论和实践技能两部分,理论知识比赛包括中药传统鉴别、中药学及中药炮制基础知识,采用笔答形式,实践技能比赛分小组进行。 9月18日,以“针灸传扬、与我同行”为主题的中医针灸随手拍国际摄影比赛落下帷幕。此次比赛主要内容...

  • 中药制剂实行市场调节 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开展中医药服务

    中药制剂实行市场调节 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开展中医药服务

    浙江省2013年启动实施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以来,至2015年8月,全省78家县(市、区)级中医院中有72家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开展基本条件建设后,其中57家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占79.17%。这表明,浙江基本实现了县县建好一所中医院,全省80%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水平的三年规划目标。 2013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卫生厅联合下达《浙江省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规划》,推出了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8项关键指标,其中床位数、建设用地、建筑面积和医疗设备等4项为中医院相应级别等次的硬指标...

  • 传承弘扬齐医文化 为百姓送上健康大礼

    传承弘扬齐医文化 为百姓送上健康大礼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节”日前举办,系列活动“齐医中国·扁仓书院”大讲堂开讲。临淄区作为扁鹊和淳于意的故里,是齐医学的发祥地,已开展一年多在“齐医中国”系列活动,旨在重塑齐医历史地位。 大讲堂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柳长华作《中医药文化生产力》的讲座,杨志敏、周琦、欧阳珊婷、顾漫等专家分别就民间特色方药挖掘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研究进展、鸟图腾与扁鹊医学、扁仓医学史等作演讲。...

  •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

  • 胸怀大志 传承名师

    胸怀大志 传承名师

    2015年12月13日,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溘然长逝。作为朱良春的学生,有幸追随朱良春左右,聆听大师教诲,亲受大师风范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厚扎实的理论学养、活人无数的临床实践、高德大义的济世仁心、甘为人梯的大师风范,这是一代鸿儒大医朱良春先生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医药学界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朱良春出身于书香门第,为朱熹公第29代裔孙。说起他与中医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中学时期。那时他不幸患上肺结核病,不得不辍学一年,父亲为他请来中医治疗。为了让病能好得快些,他一头钻进医书...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传承
  • 传承创新 杏林更有后继人

    传承创新 杏林更有后继人

    ——岐黄杯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摘要 俞募配穴理论基础及协同效应机制探讨与思考 蔡荣林 指导老师:申国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 穴位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穴位配伍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在针灸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俞募配穴法是在中医阴阳学说和气街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经典配穴方法,俞募配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亦相得益彰,但是其协同效应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笔者结合中医理论探讨俞募配穴的理论基础,...

  • 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 高度重视医案写作

    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 高度重视医案写作

    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推广应用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批准在各省、市、自治区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对如何做好传承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成绩斐然。 就拿我本人的传承工作室来说,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传承工作,不仅要“授人以鱼”,即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继承人。更主要和更有意义的,应当把重点放在传授...

  • 李济仁传承中医的事迹

    李济仁传承中医的事迹

    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李济仁家族传承中医的事迹后,在感动之余,又让我想起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李济仁为何成为“上门女婿”? 李济仁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6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才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从一...

  • 马有度:传承创新型“钢杆”中医

    马有度:传承创新型“钢杆”中医

    人物简介:马有度,著名中医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一手抓学术,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独著、主编中医著作20余部,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著作奖。业绩入选《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医成功之路》等。 “钢杆中医马教授,赤胆忠心献中医;同仁学习好榜样,当今杏林一名人”。这是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原局长吴昌培在“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交流会”上的感叹!重庆市原副...

  • 贺普仁逝世周年纪念之际 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

    贺普仁逝世周年纪念之际 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

    在父亲贺普仁周年纪念之际,回顾中华针灸的传承史,一位位苍生大医浮现在脑海,正是他们楷定古今,正宗传承,才使中华针灸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父亲正是这样的大医,“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是他毕生的耕耘与创建。认识这一体系的传承价值,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正承、正用、正传传统针灸是其传承价值的根本。“针灸三通法”学术体系问世以来,业界、学界的视线多集中在“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和“微通”“温通”&...

  •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现代中医药如何传承,怎么发展?从自身的传承之路来看,国医大师李济仁总结了四句话十六字: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李济仁垂髫病苦,又逢战乱,因缘拜师于新安“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张舜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济仁、张舜华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而今,国医伉俪,同仁同...

  •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男,1939年12月生,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并留校任教,全国老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是蒙医学史学科创始人、当代蒙医基础理论学科奠基人、蒙医药古籍文献研究学科奠基人。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厅授予“名蒙医”称号,同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 传承古老瑶医暮年壮心不已 褚清纯

    传承古老瑶医暮年壮心不已 褚清纯

    ——记广西金秀县瑶医医药专家褚清纯 金秀瑶族自冶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这里风景独特,医药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孕育出富有神奇功效的瑶族医药,在中华民族的医药瑰宝里独树一帜,如今正放射出独特的光芒。这里钟灵毓秀,民间名医辈出,他们为瑶族医药的传承,为民族的健康繁衍默默耕耘,如今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褚清纯医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褚清纯,生于湖南湘潭民间草医家庭,未退役前任广州军区某卫生所所长,1964年调派到金秀大瑶山从事瑶医药工作。现为金秀县卫生局特聘瑶医药...

  • 开放式传承 让维医薪火相传

    开放式传承 让维医薪火相传

    走进新疆维吾尔医药专科学校的历史博物馆,仿佛身处精彩纷呈的历史长河,那一页页泛黄的古籍,无声地展现了维吾尔医学2500年来的光辉进程。 在这所新疆唯一的维吾尔医药学校,30年间,一代代维吾尔医学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服务百姓。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学到名老维医的医疗经验,还能查阅珍贵的维吾尔医药经典古籍。这都得益于学校对教学方针的及时调整,让流散民间的维医经典技艺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 抢救式收集保护维吾尔医古籍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核心地区...

  • 中医针灸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医针灸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人物背景: 杨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保护项目课题组负责人。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中医针灸申遗成功4年来,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中医针灸传承保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