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第2页
-
基于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的中医传承
●中医的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与中医传承息息相关,中医人必须牢牢把握关乎中医本质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中医科学观,把握对于古圣先贤、当代名医名师、自己个人三种经验的学习积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文化积累涤清中医学习之路。 ●今时之中医不仅要有坐堂行医的本事,还应具备创新发展学科的信念和能力。当我们的中医人视野更宽、思维更广的时候,不仅是给予了自己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也同样是为我们的中医学科开启了一扇扇发展之门。 ●产业化意味着一门学科的知识、产品具备了更为广阔的服务天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
-
中医师承教育 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中继站
中医师承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医生存、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医学流派的重要原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其一生甚至囊括了几代传承的学术精华,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更重要的是比课堂教学和医院实习有着更鲜活的中医临证特点。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师承教育发展的高级模式,是围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它集教、学、研于一体,密切结合临床,是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中医科研成果的孵育地,是中医学术传承和流派交流的平台。随着名老中医工作室制度化、规模化开展,将对中医药学术的传承、...
-
中医学在传承中有所失落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传承之中不断发展,也时常有所失落。 古代书写材料不方便,甲骨、金文只有片段的言语信息,所以古代记载医学知识的文献是十分稀少而珍贵的。 宋代印刷术推广开来之后,虽然医学书籍能够依靠刻印而逐渐普及,但是仍然时有失传,因此,得一个善本很不容易。时代不断发展,印刷术也赶上了技术革新的快车道,各种书籍出版空前繁荣。书店里印刷精美的图书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 有中医爱好者,听了科普讲座或经中医诊治后,对中医深感兴趣,于是赶快到图书大厦想买一本中医启蒙的书来读。没想到关于中医的...
-
中医传承应重视侍诊
侍诊是中医师徒传承的最佳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尽快掌握父辈的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中医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及方剂的选择,药物的加减应用等,为今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笔者亲身体会为例,王氏妇科,世代相传,历经29代的口口相授、耳濡目染,前辈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一方一药,均在侍诊中得到传承。 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王氏族人,大多幼承庭训,从识字起即开始接受家传医学的熏陶。《药性赋》《王氏家传汤头》《王氏脉诀》《中医基础理论》等,为王氏传人早期必修课。稍长,即学习中医经典,临床各家学术理论。《傅青主...
-
两会代表委员共话中医药传承发展
张伯礼:探索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教育模式 主持人:院士您好。您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对于中医药教育非常了解。您觉得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伯礼: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人才培养。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师徒相传,这种传承教育是有成效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开始设立中医院校,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主体。应该说,半个世纪以来,院校教育在整个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平台,不可或缺。当然院校教育也有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往往书本知识多一...
-
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应百花齐放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实践,提升中医药服务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也指出了中医理论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中医理论传承不足,缺乏对中医理论原创优势的研究,核心理论现代诠释与现代科学基础薄弱,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弱化。二是中医理论创新不足,临床应用不系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三是经费投入和成果凝练不足,研究平台条件薄弱,专业化人才队伍作用有待发挥,缺乏稳定的传承创新团队,体...
-
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有依据可传承
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研究员领衔的有关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标准化研究,以常用中药大黄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尔菲法(Delphi法)证实了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科学性和可传承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可用于大黄商品规格等经验鉴别与品质评价的专用比色卡。该论文近日在美国著名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在线发表。 经验鉴别是历代中医评价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中药材经验鉴别往往被斥之为不客观、不科学,越...
-
汇聚一方名医 传承中医文化
编者按:中医药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通过名医馆、文化馆等建设,不仅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和凝聚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升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针灸传承专家郭诚杰教授,各级名老中医36位,汇聚了陕西省中医的优...
-
传承中医要让青年人热爱中医
多年来的带徒工作,更深切地体会到传承教育是教好中医、学好中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过去中医带徒只有散在的书籍,没有系统完整的教材,不像西医有正规的教材。中医大部分是经验医学,掌握在这些名老中医手里,只有口头传承,才能继承。比如脾虚舌质淡,什么叫舌质淡,这些无法确切地写到教材上,老师如果不指点什么叫舌质淡?淡到什么程度用什么药?学生很难明白。而师带徒传承的教育方法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我带几个学生,我会在看病过程中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舌苔必须要吃什么药。另外学生跟着我学习望舌苔,基本上看十个人的舌质舌苔...
-
信息技术加快中医传承步伐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是关涉中医传统方法承继延续与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的国之大计,在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战略性共识与积极的实践推动下,祖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事业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的中医传承实践方法的一些固有局限,只有依托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中医传承实践方法论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活力,才能全面支撑中医药传承事业的创新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祖国医药事业的国际性与现代化发展。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加强中医临床信息管理、数据深度挖掘与利用,可以有效、快速、全面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并实现经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