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学术

中医学术

  • 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的建立

    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的建立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的建立,称得上首开先河,对探索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中医骨伤源远流长。各地骨伤流派,均历经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汇聚,而成为区域性的集大成者,至今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是中医骨伤学科的源泉和支撑。 然而,中医流派的传承发展和推广应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内部来说,一则是各学术流派区域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特点,其普遍适宜性亟待进一步挖掘、整理、评价;二则是各学术流派囿于传统传承方式,学术发展的开放性明显不足,亟待积极...

  •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编者按:近日,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交流发展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成立。与会专家围绕中医骨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创新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及中医骨伤学术流派思想理论、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版摘编大会主题报告专家观点,以资参考。 •成立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就是要集结全国各地中医骨伤专业、骨伤科及中西医结合、传统民间医、民族医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骨伤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现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推广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

  • 岭南伤寒 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

    岭南伤寒 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

    近代岭南伤寒学派的发展概要与学术探析 岭南伤寒, 是伤寒特色学科与岭南地域医学结 合所形成的一门专属学派, 是岭南医学重要的组成 部分, 也是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岭南医 家, 自清代以降, 近代以来, 活跃于医坛, 以张仲景 《伤寒论》为研究对象, 发挥经方在岭南区域防病 治病作用, 学术绵延近300年之久, 形成了独具一格 的学术特色。 现简述如下。 发轫晚起步高,成就斐然 岭南伤寒研究始于清代, 由于地理、 经济、 文化 等原因, 清代之前伤寒学的研究没有在岭南萌芽。 直至清初南海何梦瑶《伤寒...

  •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医学术的源头与底蕴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医学术的源头与底蕴

    ●中国文化传统就是中医药学理论成型和发展的根基。深入探索文化和中医药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之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近代西医对中医诊疗方法产生了极大影响。无数中医从临床实践出发,深悟经典之奥理,兼容新知,使中医药学在医疗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优势,并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中医学追求的是“顺应自然——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这样一种整体和谐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

  • 中医学术“辨证论治由来”

    中医学术“辨证论治由来”

    笔者撰写的《辨证论治的由来》一文(以下简称“拙文”)在2015年4月2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陈永灿先生又于2015年5月27日刊发了《辨证论治首见于〈证治要义〉》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笔者的有关说法提出了质疑。有商榷就得有回应,倒不是为了争辩出什么,目的是使围绕“辨证论治由来”这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和广泛,以期对中医学术与临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可能首见于《临症指南医案》...

  •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民国以降,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医学界为争取加入国家教育系统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彪炳千秋、永载史册的斗争。在此期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中医教育研究团体——中国医药教育社。 从教育着手革新中医学术 自1912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发生后,中医界就展开了上书请愿、集会游行的不懈努力,但直到1938年,虽然已有众多的私立中医学校,而中医还依然没有被纳入教育系统。当时被公认为“中医领袖”的陈郁,&ldqu...

  •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的优势不断彰显,研究特色不断发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方法不断创新,学术交流不断活跃,学术传承日趋规范系统,学术成果丰硕厚重,中医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凸显。 现代西医学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病越来越引起人们反思,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诸如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重视养生保健的理念,强调治未病,长于全身心综合调理的辨证治疗方法等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

  •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

      背景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流派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的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学术研究探索向项目建设发展转变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

  •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当前关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研究问题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对于传承研究的要点不外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这似已成共识。但对于这三者内涵的认识未必一致,以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承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学术思想研究   在整理研究名老中医(或学术流派)学术思想过程中,经常看到以下一些表述:“提倡中西医结合,共谋发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视女子以肝为先天”,&...

  • 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五个关键点

    发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五个关键点

    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一大批历史源远流长、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各个流派发展的历史。 目前,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应抓好五个关键点。 注重认识把握传承传播规律 我们今天重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首先就要确认究竟哪些是属于中医药学术&ldquo...

  •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6月,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成立天津市王忠民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工作室导师王忠民的指导下,跟师学员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一定成绩,深深感受到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巨大作用,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名师指教 以身作则 王忠民曾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医院工作多年,具有很扎实的临床功底与科研能力。先后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发表省级以上刊物专业论文155篇,获得中药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个人与他人合著出版专业书籍15部,发表医药科普文章1500余篇。...

  • 膏方在中医学术体系中的作用

    膏方在中医学术体系中的作用

    膏方在治未病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膏方已演化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中医处方原理、配伍规律、加工工艺、临床应用及贮存保管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膏方与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及临床各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目前膏方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须正确加以引导,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膏方在中医学术体系中的作用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的学术内核。膏方主要针对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下降、亚健康以及体质辨识有所偏异等人群,主要作用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简析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简析

    裘沛然先生认为: “中医学术流派是医学理论产 生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 也是医学理论传播及人才 培养的摇篮” 。 洪净等 [1] 认为医学的不同流派在历史 进程中独特的内在创新特质各有千秋, 因人、 因地、 因时、 因事、 因派而异。 学术流派虽然以学术为主 线, 然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地域性是中医学术流 派显著的特征, 地域性医学流派是中医 “三因制宜” 原则之因地制宜的具体诠释。 事实上在众多的医学 流派中, 冠以地方名称的不在少...

  • 中医学术传承会 中药外治用具 教师学中医

    中医学术传承会 中药外治用具 教师学中医

    姚树锦从医60年学术思想传承报告会日前在陕西召开。 姚树锦是清、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首批陕西省级名老中医,他创立并运用“扶正固本”“补脏通腑”“阴阳升降”学术思想,从医60年来,他带教培养了千余名“西学中”人才,担任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期间,培养了省内外5批10余名传承人,为上万名海内外患者解除病痛,受到广泛赞誉。 报告会上,姚树锦众多弟子分享了心得体会,认为传承教育是加快人才培养...

  •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

      “学术流派必须要有特色”,这是见仁见智的当代学术流派研究领域中少见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学术流派的特色,如何区别独特的学术主张与门户之见,目前还缺乏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特色是流派的灵魂   所谓特色是指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因此,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是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学术思想或技术方法。综观古代中医学术流派,刘完素倡“六气皆从火化”而奠定“寒凉派”之基础;朱丹溪明滋阴之法理...

  •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月犁传统中医奖颁奖 银杏叶药品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月犁传统中医奖颁奖 银杏叶药品

    理事会华东院长论坛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活动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论坛以“新常态、新医改、新发展”为主题,聚焦院长职业化与深化医改、“互联网+”与中医院发展、文化建设、绩效管理与专科建设等中医医院发展的热点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武继彪、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贾青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张大鸣出席论坛。 针对院长职业化与深化医改,信息化与中医院管理,文化建设与中医院发展等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范吉平、山东...

  •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

  •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术的理论中心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术的理论中心

    “扶阳门户”是指理论上推重阳气,临床上着重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干姜、桂枝(肉桂)等温热药物为杰出特征的一种学术思想和临床系统。其间,尤以擅用附子为特征。从现代社会的疾病特征和疾病谱的改变看,中医“扶阳”疗法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和明显的效果。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些所谓晚年缓慢病患者,即“扶阳”学说所说的“久病与素禀缺乏之人”,多是中医温扶阳气医治办法的适应人群。实践证明,充沛认识“阳气”在人体生...

  • 中医学术之理论特色 疏调气血矫枉纠偏

    中医学术之理论特色 疏调气血矫枉纠偏

    •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的最大特色是在识病的同时辨证论治。 •中医在顾护脾肾先后天的基础上,整体调节的思想在防治难治性疾病、复杂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方面有自身优势和特色。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观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学术之理论特色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漫长历史里,大量的社会医疗实践过程中,历代医家们根据不断观察、反...

  • 《黄帝内经》大赛 中医学术流派相聚羊城

    《黄帝内经》大赛 中医学术流派相聚羊城

    11月14日,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决赛在京举行,这是全国第一次以《黄帝内经》为内容的比赛,报名人数超过12万,暨南大学、浙江大学等400多所高校学子积极响应,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本次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从9月10日正式开赛,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担任大赛总指挥,国医大师王琦等专家担任评委。 激烈角逐 掀学习经典热潮 共有18支代表...

  •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中医学术流派是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1903—1959)和朱良春(1917—2015)共为宗师的近现代重要学术流派,是孟河医派重要的分支。两位宗师以其明确的学术宗旨皇古融新,以高深的医术救危疾奋,著书立说,并授人薪火,拥有一大批跟随和继承其学术的弟子门人。 从“朱良春现象”到章朱学派...

  •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孔嗣伯老中医系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名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孔嗣伯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温病学,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到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尤其在运用孔门家传方药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建树。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孔老内科疾病医案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归纳,得出高频次药物,形成孔老内科常见疾病基本...

  •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中医学术 用哲学方法得出藏象气化等理论

    王琦书院自落成至今,已一年有余。“王琦主病主方论”“王琦学术思想导图”“经方之道与启悟”“从王琦老师开创中医体质学的成就启迪科研与实践思维”“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方法论”“中医经典的永恒价值”“人体自然力与体质研究“三个质”“用药四论之阴阳论、动静论、升降论、开合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完善体系、守正创...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