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名

方名

  •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其方实为麻黄汤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乃医治风寒两伤,营卫俱实的良方。仲师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感寒身痛苦,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小,汗出恶风者,不行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认为逆也。?’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但是,本方延用至今,其功用已被后世医家更多发挥。对其现代临床运用的研讨也有很大深化,本文在此略作赘述。 1 方名意思...

  • 苓芍术甘汤方名由来与释疑 白长川论功效为和阴利水

    苓芍术甘汤方名由来与释疑 白长川论功效为和阴利水

    •类方的相同属性,主要体现在核心治法上。“苓芍术甘汤”所代表的“和阴利水”法,丰富了水液代谢异常病证的治法,具有重要价值。 •类方辨证是在主证基础上出现症状变化,对主方进行的加减。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病机为辨证的核心,类方的治法相类、对应病机相似,用药是类方间异同的具体体现。 “类”概念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代表,是认识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体现,是推动思维运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事物“异同&rdqu...

  •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凌耀星运用经方名方临证经验

    经方是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名方是指著名的药方,宋朝苏轼在《与徐仲书》中提及:“名方良药,亦已拜赐。”把握好经方名方的运用,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今有幸拜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凌耀星的《中医治疗疑难病130例纪实(以下简称《130例》)一书,感受到了凌耀星对经方名方的灵活运用。 经方名方列举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在《130例》中,对于脾虚气弱者,常以此...

  •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中药学内容丰富,有些方剂名同、名似但实异,有些中药同出一物而功异,现选出一些常用且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些方剂和中药进行分析介绍。   方名相同而方异   中医方剂始《内经》十三方后,代有发展,在名目繁多的方剂中,除具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物配伍、剂型更换等变化特点外,有许多方剂具有方名完全一样,而药物组成、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方名相同而易于混淆的方剂,对业医者知晓十分必要。如:   柏子仁丸:同此方名之丸剂有二。一为经产之剂,一为收涩之剂。经产之剂出自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 唐祖宣 研读经典渐成一方名医

    唐祖宣 研读经典渐成一方名医

    当人大代表34年,我提出的398件关于中医药的提案中,有60多件是提请有关部委局加大对中医药投入力度的。今年3月,我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 关于中医药立法,从七届到十届人大会,我联合几百名代表签字写提案建议,到十一届人大时,《中医药法》被列入立法规划。 今年开两会时,我建议将《中医药法》列入今年国务院立法计划一档项目,加快审议。同时,建议全国人大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法立法工作的指导和督促,促进《中医药法》早日出台, 在法律层面保障中医药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加强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完成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他创造了很多中药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仲景处方精当,用药严谨,尤其药量增减变化更是出奇制胜。今不揣浅陋作一探讨。   药味相同,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一般认为仲景遣方用药因病立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然而从《伤寒论》一百余首处方来看,并不尽然。桂枝加桂汤与桂枝汤其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前方桂枝增加二两,主治奔豚气;后方则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汤...

  • 汇聚一方名医 传承中医文化

    汇聚一方名医 传承中医文化

    编者按:中医药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通过名医馆、文化馆等建设,不仅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和凝聚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升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针灸传承专家郭诚杰教授,各级名老中医36位,汇聚了陕西省中医的优...

  • 《伤寒》以方名证

    《伤寒》以方名证

      《伤寒》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此患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这个病人用五苓散……”因熟悉了用经络脏腑辨证,感到胡老治病奇特,贸然问之:“老师,您怎么不辨证啊?”已显疲惫的胡老微微一笑:“慢慢给您讲吧!”听胡老星期天讲授经方知识,才启...

  • 经方名家冯世纶对六经辨证独到的运用体会

    经方名家冯世纶对六经辨证独到的运用体会

    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对六经辨证有自己独到的运用体会,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自己跟师过程中一点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初学《伤寒论》时,拜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由于对《内经》不理解,后来学习《伤寒论讲义》,因为是白话文,本以为入门,返回来再读《注解伤寒论》,始得成无己“以经解经”。多少年来,以此思路运用经方也有些收获,但在实践中也有诸多的酸甜苦辣,总觉未得《伤寒论》真谛。偶然机会拜读了杨麦青教授所著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一书后,有些同感,但在临床中仍不敢大胆使用经方。201...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