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苗族

苗族

  • 苗族治疗肺部疾病 掐蝴蝶疗法

    苗族治疗肺部疾病 掐蝴蝶疗法

    掐蝴蝶疗法又称掐飞蛾,是苗族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掐特定的反应区来刺激经脉、调节气血,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以止咳平喘、清热宣肺而达到治病目的。 苗医认为,人体的前胸廓就像一只巨型的蝴蝶(飞蛾),两侧为翅膀,中间为身,上方锁骨中点为头,整个蝴蝶形均为取穴的范围。苗医把咳嗽、高热、气喘为主症的肺部 疾病称为“飞蛾 症”。发病期间,患 者的胸部可呈现出 红色、黄色、褐色或灰色等各种皮肤颜色改变,被称为蝴蝶斑。红、黄色的皮肤异常改变称为铜蝴蝶,褐色、灰色的称为铁蝴蝶。医学研究证...

  • 苗族预防疾病的习俗

    苗族预防疾病的习俗

    早在秦汉时,苗族对疾病的预防就非常重视和讲究,还特别重视对环境卫生的保护,防止病从口人,而且注意传染病的隔离,把预防分为未病先防和已病预防传染等两个方面。 川、黔、滇、湘等地的苗族大多有以下古老的预防疾病的习俗。 一、惊蛰到来,各家用石灰在门上画弓箭,撒石灰于阶石上,以驱杀毒虫。 二、端午悬挂菖蒲、陈艾于门上以达到辟邪往来;节日中午饮少许雄黄菖蒲酒,并与朱砂粉喷洒房间内外,屋前屋后,以防虫兽袭人。近河者龙舟竞渡,强身健身。并煎百草汤液沐浴。 三、清明时节苗家喜在门前插柳枝、簪柳于头首上,以驱毒辟疫。熬大锅...

  •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苗族医药传承之路

    由于苗族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千百年来,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宗教活动等形式使其世代相传。 ●口头传承苗族医药的口头传承是靠苗语世代相传的,如苗族古歌、诗歌、谚语传说、故事等多种语言形式。如贵州一带苗族民间流传的“龟精的传说”、“福哥的故事”、“文先果的传说”等等。正是通过千古吟唱传诵,才能使苗医流传至今,成为当今仍具有较强临床活力的民族医药学。 ●宗教活动是特殊载体我国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但大部分苗族同胞中还保持着以...

  • 苗族特色外治法

    苗族特色外治法

    补口疗法 也叫填补疗法;是苗医用于黏合创口的古老方法;本法利用椿树脂作为黏合剂黏合创口,简单、经济、实用,至今还在苗族民间使用。取椿树分泌的树脂一块,棕红色半透明者较好;选光洁;平整的一面厨冷水蘸湿;右手握刀轻刮树脂;干后蘸水再刮。创口先清洗,消毒,不能留有异物,将刮好的树脂填补入创口中,并用一粗棉线将树脂压入创口时即可。填充创口时务必将树脂压至创口的底部,不能留有空隙。填充后勿接触水,以免药物脱离和伤口感染;此疗法适用于各种难以自愈的小创口,一般1次即愈合;不需要再次换药。 隔虎疗法 又称为隔药法,隔药意思为隔阻...

  •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断根药疗效高

    苗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其起源、用药经验、医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断根药是苗医用药的一大独特现象,许多断根药是一症一药,一病一方,治疗效果可达 95%以上。所谓断根药,是指苗族群众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自己总结出的对某一疾病或几种疾病有独特疗效、世代相传的一味药物或几味药物的配方,疗效高、组方单一、实用、简便是其主要特点。 断根药多为单方,即一药治病,少有组方,配方也多为2—3味药,如苦荞头,苗医用来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可用苦荞头适量,水煎服;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苗医用...

  • 侗苗族汽浴疗法

    侗苗族汽浴疗法

    汽浴疗法又叫熏疗法,是黔东南苗族同胞最喜好的民间疗法,是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汽体来熏蒸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机制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及物理温热作用,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和全身生理病理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汽浴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独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的物理疗法。自古以来,苗族、侗族同胞利用屋边地理优势,在土坎上挖一个深洞,洞上架几根木棍,木棍上面放许多松树枝,下面置一口锅蒸煮草药使之产生药物蒸汽,病人坐在松枝上,四周用席或布单遮挡保...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疗法苗族
  • 苗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苗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今年4月16日清晨,天气大好,我们一行乘车穿行在黔东南雷山县的山里,山路崎岖十八弯,景色奇美。我们此行目的是拜访望丰乡公统村一位非遗传人——苗医王增世。我在车上遐想,苗医或许像一些苗药广告中的模样:头上缠着厚厚的头巾,穿着蓝色土布民族服装,留着白色山羊胡子…… 在山坳中,错落的房屋显得很安逸。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了王增世苗医的家,出来迎接我们的王苗医比想象的要年轻,从外表上看与我们汉族也没什么区别。他热情地把我引进他的家,也是他的诊所、传习所、药房和...

  • 苗族叭贴疗法

    苗族叭贴疗法

    叭贴疗法是—种苗族民间用来治疗突发性急症的方法,是医者将适量生姜等药物嚼烂含于口中,再以门对准患者有关穴位(如百会、人中、印堂、风池、风府、肩井、神阙、涌泉等)用力吸至发红,并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以治疗突然晕倒、急腹痛、头剧痛、寒战怕冷、四肢冰冷等症。 如人突然晕倒,医者则迅速将生姜放在口中嚼烂,然后用嘴对准晕厥者头顶正中的百会穴,用力吸十来秒至头皮颜色发红,然后将生姜敷于百会处,一般1分钟左右患者即可苏醒:突然怕冷,打寒战,医者则把豆蔻等温性药物放在嘴里嚼碎,用嘴吸红患者的神阙穴(肚脐),随后将药物敷...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疗法苗族
  • 苗族蚩尤拳

    苗族蚩尤拳

    蚩尤拳可以说是苗族最古老的武术套路之一。它是把从战场搏斗中的单兵动作串起来而形成的套路,在当时主要是为了便于操练。之所以得以传承至今,一是与苗族的祖先崇拜蚩尤有关,打蚩尤拳有怀念先祖之意。二是有实用价值,在实战中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训练中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激发其民族意识和精神。 打蚩尤拳要穿戴特制的服饰。一般是头戴铜角帽,身穿棕片甲,手腕套虎爪。铜角帽的制作是在杀牛时割下牛头,顺牛角两侧各留一条二指宽的皮做帽带,牛头颈后留下一尺左右的牛皮作为保护后脖子用,然后连同牛角炮制后,按人头形状绷紧,再将牛角外包以...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苗族
  • 苗族医药:大山深处的瑰宝

    苗族医药:大山深处的瑰宝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四大民族之一(1000万人口)。苗族的分布以贵州省为中心(约占苗族总人口人50%),并向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区辐射。苗族也是一个国际性民族,除中国外,日本、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也有苗族分布。 历史沿革 西汉刘向的《说苑辨物》:吾闻古之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者也,行医于乡里。《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100多种与苗药同名同义”(《湘西苗药汇编》)。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一册有15种,第二册有...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