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
-
苗医热水泡脚保健防衰
热水泡脚是苗族医学中传统保健法之一。苗医认为,人之脚犹如树之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勤用热水泡脚,具有保健防衰功效。 1.泡脚特点 苗医足浴要求保持好温度和规定的时间,认为这样才能发挥最佳保健养生效果。比如,热水泡脚选在临睡前进行,开始时热水不宜过多,只需浸过脚背即可,水温在50℃~60℃;水凉后逐渐加热水,目的是维持水温的恒定。一边浸泡时,一边要用双脚相互搓动或者用手搓脚,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洗后擦干脚,可继续搓按两脚心(涌泉穴)数分钟,这样能增强足浴效果。对患有风湿病、关节痛的人,苗家人也常选用人参...
-
三大苗医药文化圈
我国苗族人民主要生活居住在以湘西为中心的东部片区、以黔东南为中心的南部片区及以黔、滇、川边区的西部片区。由于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活跃在各个文化圈的医药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文化圈。 一、东部苗医文化特色此区主要以欧氏、唐氏、龙氏的苗医学术观点为主。 湘西凤凰县苗医欧志安将凤凰县苗医整理归纳了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苗医四大特色:命名的民族性、分类的特殊性、加工炮制的简易性、配方的灵活性。二是苗医的四大特点:巫医一家、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武一家。三是苗医疾病的四大门类:内科、小儿科、外科、...
-
《苗医药的身影》——《中国苗医史》序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我十分尊重本民族专家自身的经历、来自他们本地的调查和用本民族文字表述的医学经纶。对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欣赏他们用飘着乡土气息的汉文来著书立说。我读过达尔文时代的探险家的故事,一直警惕研究民族文化中居高临下的殖民观念,反对抱着文化偏见的任何管窥蠡测,讨厌那些从海滩上捡了几只贝壳就炫耀广庭的浅薄之辈。 田华咏等几位湘西和贵州的学者编著的《中国苗医史》,是一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综述性著作,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感,他们从众多的史料中披沥出不少苗医药文化的“内部档案”;也有较强...
-
剥眼疗法:苗医治眼科疾病
剥眼法是苗医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剥眼法是用缝衣针、银针作为治疗器械,对病人眼睛的结膜、眼睑等部位进行剥治的一种传统眼科治疗方法,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该疗法对部分眼科疾病,有其独到的治疗效果,如胬肉病、梅花病、沙眼病、泪囊炎、白内障、青光眼等效果最佳。 苗医认为,眼胬肉病的形成,是由于眼睛中的红筋过度增长,不断地延伸扩大发展所致,严重者则延伸至瞳孔,影响视力造成失明。又如洲艮病,是红筋分布在眼睑中的出口处水肿、充血扩大所致,泪道阻塞不通也是因红筋水肿。再如白内障、青光眼等部分眼科疾病都与红筋有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