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
骨伤科中医用药 归经引经
中医用药有归经、引经之说,起源较早,在宋代已有较多的临床运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常利用某些药物对人体某些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引导与其同用的药物达到特定的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头颈部引经药 头后部用太阳经引药,如羌活、蔓荆子、川芎等;头两侧用少阳经引药,如柴胡、川芎、黄芩等;前额及眉棱骨用阳明经引药,如升麻、白芷、葛根、知母等;巅顶用厥阴经引药,如吴茱萸、藁本、细辛等;颈项部用白芷、葛根等。 四肢引经药 上肢用桑枝、桂枝,也可用羌活、防风引药人经;臂膀用姜黄;下肢用牛膝、海桐皮、独活,也可用木瓜、千年健、防...
-
黄有荣骨伤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患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 瑞康医院黄有荣教授从事 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余年,善于中西医结合 治疗骨伤科疾患。笔者有 幸师从黄有荣教授学习多 年,受益颇多。兹将黄有荣 教授治疗骨伤科病证的经 验简述于下,以飨同道。 1注重活血化瘀与柔 肝舒筋 黄有荣教授认为骨伤 科疾患多因劳损所致,筋 骨劳损导致瘀血内阻、血 脉不通则痛,因此活血化 瘀是治疗骨伤科疾患的必 备方法;骨伤科疾患常涉 及脏腑,其中以肝、脾、肾 为主。三脏之中肝主筋,筋 骨慢性劳损可损及肝,因 此他认为,柔肝舒筋在治 疗劳损伤筋之类的疾病中 尤为重...
-
中成药治骨伤科疾病
中华跌打丸外敷治肩关节周围炎:取中华跌打丸适量,捣烂,参加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肩关节患处,部分包扎,每天换药1次,接连外敷用药7~10天可愈。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七厘散外敷治跌打损伤:取七厘散1~2支,参加白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敷料掩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接连外敷5~7天可愈。可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 季德胜蛇药片外敷治肋软骨炎:取季德胜蛇药片5~10片,研为细末,参加60度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敷料掩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3次,一般用药7天后痛苦即可消失。可清热解毒...
-
畲族医药 畲族骨伤科疾病用药情况
畲族骨伤科方药应用规律和特点分析 畲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目前在全国约有七十余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福建、江西、浙江和广东四省。受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制约,畲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山区地带,生活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恶劣。而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治疗疾病所积累下来的宝贵民族医学经验和财富,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理论体系。骨伤科疾病是畲族人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在畲族医药中,关于骨伤科治疗的理论、方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畲族医药学》《畲族医药学》所记载的骨伤科方药...
-
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浅析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
-
刘柏龄治骨伤科疾病验案解析
国医大师刘柏龄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聆听敦诲,作为刘柏龄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的负责人,现将刘柏龄的宝贵经验、医案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补肾益脾壮骨治疗骨质疏松案 李某,女,55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15日初诊。诉腰背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自觉晨僵现象明显,四肢沉重,乏力,腰背酸痛,时轻时重,近1个月症状加重。50岁绝经。服过大量钙片等,无明显效果。诊查:轻度驼背,活动轻度受限,脊柱广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示:脊柱(胸腰段)后凸变形,各椎体...
-
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 毕生心血从事中医事业
宋贵杰,汉族,1938年2月生,甘肃省清水县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骨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医正骨》、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甘肃中医杂志》《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编委,甘肃省高等院校、甘肃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满腔热诚 传承创新 宋贵杰教授早年就读于河南...
-
中医骨伤科是医院的龙头科室
松原市中医院,前身是扶余县中医院,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医院。它服务区域为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县。 全院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年门诊量约14万人次,年收住院病人3000多人次。 松原建市前,这里叫扶余。扶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产生了以王立德、贾俊卿、崔鸣山、王惠民为代表的老一代四大名医和以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柏龄教授,吉林省名老中医董治中主任医师这些中医界大师级人物。扶余这块土地人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