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案 第9页

验案 第9页

  • 温运脾阳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温运脾阳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奠某,女,36 岁。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曾多次行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 西医予洛赛克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转诊中医服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陈夏六君子汤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偶见反酸,稍嗳气,食欲差,口淡乏味,大便溏,两手冰冷,腰酸,精神疲乏,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干姜、白豆蔻、熟附子、海螵蛸、浙贝母各8 克,丁香、肉桂、炙甘草各3克。7剂,每天1剂,水煎...

  • 治老人肾虚哮喘验案

    治老人肾虚哮喘验案

    病例:胡某,男, 70岁。 有哮喘病史10余年,冬春季节发作。此次反复不愈已年余。诊见患者面色晦滞,喘息抬肩,动则尤甚,痰多粘稠,胸闷,食少,便干,舌边呈紫色,苔黄白腻,脉细滑。此属肺病及肾,肾不纳气,治以纳肾平喘,降气化痰。 处方:磁石(先煎)、紫石英(先煎)各 18克,生地、山药、山萸肉、炙紫菀、炙款冬、制半夏、葶苈子、麦冬、丹参各12克,橘红、五味子、甘草各4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 次服。 药后症情改善, 喘转平,痰吐已稀。续 服14剂,纳食增,稍能 平卧,经月余后又发, 再予本方而缓解。 点评:...

  •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可分为原发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前者多与吸入有关,继发性肺脓肿以败血症引起的血液性肺脓肿较多见,也可来源于邻近脏器的直接侵入。病程超过3个月,迁延不愈者为慢性肺脓肿。本病属中医学之“肺痈”。   辨治方药   中医认为,肺脓肿(肺痈)形成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热壅肺,酿生痰瘀,形成痈脓。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中,就已明...

  • 慢支咳嗽 经络医学验案

    慢支咳嗽 经络医学验案

    高某,女,20岁,2012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慢性气管炎多年,急性发作,咳嗽有痰1周。患者咳黄痰,发作前感冒,素有慢性气管炎。 经络诊察:左尺泽压痛(肺经有实,急性支气管炎);右三阴交涩感(太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 选经:督脉、手太阴肺经。 选穴:针刺大椎、尺泽、列缺。 二诊:外感已愈,已不咳,仍有黄痰,口干。取尺泽、复溜。 三诊:咽至鼻腔上部仍有“痰”咳出。取列缺、照海。 四诊:已不咳嗽,咽喉里仍少量痰液,色黄。经络诊察发现尺泽下1寸结块压痛...

  • 哮喘病能根治吗 杨牧祥验案选析

    哮喘病能根治吗 杨牧祥验案选析

      哮喘病能根治吗,历代医家重视首辨虚实   杨某,女,68岁。2008年2月5日初诊。患者曾有17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遇冬寒加重。一周前不慎感寒,出现喘息气短,吸气困难,气不得续,动则更甚,伴咳声低弱,咳痰白滑量多,畏寒自汗,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瘀暗,苔白滑,脉沉细。辅助检查: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糙,在肺门部可闻及少量哨笛音,未闻及湿性罗音。X线胸片:胸膈角锐利,肺纹理增粗,未见片状阴影,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喘病,证属肺肾气虚,痰阻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自拟咳喘宁方加减...

  • 治咳嗽咳痰喘息 验案二例

    治咳嗽咳痰喘息 验案二例

      因空调、冷饮过度等因素,常见感冒咳嗽或喘息的病人,不少人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疗效差而且使病情缠绵难愈。笔者临证发现,目前的感冒、上感合并或诱发支气管炎咳嗽咳痰喘息等症,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多见。现举验案二例。   病案1:咳嗽、喘证   付某,女,44岁,2013年8月3日初诊。   诉咳嗽、喘息10余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遇感冒易发。10天前,因空调过凉而感冒,始头痛流涕喷嚏,静点头孢哌酮加地塞米松针等3天,咳嗽咳痰反而逐渐加重,又输液3天并服用不少药物,仍无效,遂求中医。   刻诊:...

  • 从虚论治冠心病(胸痹)验案举阳

    从虚论治冠心病(胸痹)验案举阳

    心气虚弱 患者,男,58岁,职员。主诉:反复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伴胸痛半月。患者诉胸痛隐隐,时重时轻,时作时休,每遇劳累症状加重,伴心悸、胸闷、少气自汗、小便清长、大便干结,2—3日1次。面色咣白,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细。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改变。中医诊断:胸痹——心气虚弱。西医诊断:冠心病。治法:补益心气,行气止痛。方药:党参15克,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石菖蒲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

  • 治高血压病眩晕加重验案

    治高血压病眩晕加重验案

    病例:彭某,女, 66岁。患高血压病6 年,经常头晕目眩,近 几天眩晕加重。1周前 突然眼黑倒地,不省人 事,约10分钟后苏醒, 醒后活动如常。现症头 目眩晕,甚则复视(视 物有重影),步行欠稳, 手足发麻,腰酸软。舌 质红暗,舌苔根黄,脉 细弦。血压:160/90 毫米汞柱,头部cT检· 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诊断为:眩 晕,中风先兆证。辨证为阴虚阳亢,肝 风夹瘀上扰清窍。洽宜平肝潜阳,通络 化痰熄风。处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 方:钩藤(后下)、白芍、生龙骨(...

  • 古方治头痛验案

    古方治头痛验案

    病案:顾某某,女,24岁。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人手,用五苓散原方: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10克。...

  • 治中风后呃逆验案

    治中风后呃逆验案

    病例:患者,男,70岁。素喜肥甘。 入院诊断小脑梗死,症见眩晕、恶心、呕 吐。入院第3天出现呃逆,按压眼球、 654—2针肌注、口服异丙嗪均无效。查患 者食少,面色苍白,舌质淡暗,苔白腻, 脉滑。辨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治以健 脾化湿,理气化痰,降逆通络。 方药:党 参15克,石菖蒲、浙贝母、白术、白僵 蚕、藿香各10克,半夏、地龙、茯苓、陈 皮、枳实、川牛膝各9克。每日1剂,水 煎500毫升,分3次温服。服3剂,呃逆 明显减轻,10剂后呃逆停止,且呕吐眩晕 好转。 点评:患者素喜肥甘...

  •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万远铁,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脑 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 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 芝,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 经验介绍如下。 万老根据“风、火、痰、瘀”的,病理因素,将中风脑病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一、风火痰瘀型 表现: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实证为主。除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外,多可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咳吐痰涎,口苦咽干等症。舌红,一苔黄腻,脉弦或弦...

  • 结节性血管炎验案

    结节性血管炎验案

    马建国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沈某,女,33岁。2013年4月9日初诊。双小腿伸侧、屈侧、踝足部出现数个樱桃或杏大小结节,呈圆形或梭形,略高出皮肤表面,颜色发红有时暗红,边缘较清,有疼痛感,压之较著,反复发作3个月。经服西药数种效不明显。述其近来觉双下肢沉重发胀,倦怠乏力,有时午后低热,皮损处有灼热不适感。食欲不振,口中黏腻,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 诊断:结节性血管炎。中医辨属:瓜藤缠。证属湿热内蕴下注,血络灼伤而发。治宜清湿热,活血通络散结。方用三妙散加味。 方药组成...

  • 失眠验案三则 王新陆

    失眠验案三则 王新陆

      王新陆教授是山东省著名中医专家,深谙岐黄之道,悬壶济世数十载,医人无数,对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独具灼见。笔者有幸忝列门墙,从师左右,受益颇深,兹将先生治疗失眠验案三则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阴虚火旺证   王某,男,46岁,失眠伴周身乏力5年。5年来经常彻夜不眠,长期依赖佳乐定维持睡眠。近1月耐药性增加,每夜睡1~2小时,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健忘,自汗盗汗,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西医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及病理征。自服补肾健脑、人参蜂王浆等品,效果不佳。   中医辨证属阴...

  • 头痛名医验案治方

    头痛名医验案治方

      陈士铎是清代名医,所著《石室秘录》等,理法方药完备,“遵古训而不拘其法,师古法而不泥其方,辨证详审,处方灵活,屡出新奇”、“其于阴阳互根之阐释,五行生克之广用,鉴别诊断之明晰,随证遣药之巧妙,堪为临床之准绳。”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氏验案可以效法。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多责之风邪为患,经言“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祛风散邪是其治疗大法。  ...

  • 治彻夜不眠验案

    治彻夜不眠验案

    病案:林某,女,50岁。初诊主诉失 眠半年,经常彻夜不眠。现神情焦虑,疲 倦貌,患者面部色黑,眠差,甚则彻夜未 眠,虽然非常疲倦但无法入眠,需服用 艾司唑仑片方能入睡,可睡三个小时左 右,上午以及夜间自觉胸口烘热,后热 气上冲,随之汗出而解,且伴有四肢麻 木,小便短赤,大便偏溏,舌暗红,苔薄 黄,脉弦滑。诊断:失眠。辨证:阴虚内 热,热扰心神,兼有痰饮。用知柏地黄丸 加减。 处方:山药20克,山茱萸15克, 熟地12克,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 柏、炙鳖甲(先煎)、陈皮各9克。水煎分 3次服,每日1剂,共7剂。...

  • 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验案举隅

    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验案举隅

    焦虑症以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 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肌肉 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 障碍两种形式。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 是焦 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常缓慢起病, 以经常或持续 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症状, 如过分担心、 紧张、 害怕 等 [1] 。中医将此类疾病多归于郁证、 不寐、 心悸等范畴 [2] , 可辨为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忧郁伤神、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胆胃不和等多种证候。西医主要采用抗焦 虑药或者抗抑郁药治疗, 但是此类药物常有...

  • 治嗜睡验案

    治嗜睡验案

    病例:患者,男, 42岁。主诉:嗜睡, 四肢无力,腰酸膝软 20日余,起因由于近 来工作繁忙,劳累过 度,渐觉精神疲倦,四 肢无力,食欲不振,少 气懒言。后出现腰酸膝 软,嗜睡。西医治疗 10日未见明显疗效而 求诊。症见神疲倦怠,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 治宜:补中益气, 温肾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 黄芪30克,党参、熟地、菟丝子各15 克,炒白术、仙灵脾各12克,当归10 克,炙甘草9克,升麻8克,陈皮、柴 胡、熟附子各6克,麻黄3克。 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5剂后症状、体征 明显改善。去熟附子...

  • 单穴治头痛验案

    单穴治头痛验案

    王某,女,42岁,农民。头痛发作2天,经针灸治疗,头痛无减反增剧,急邀余会诊。病史由情志不遂引起,当时患者呈焦急状态,头面部、上肢行针四十余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左寸关弦大,证为肝阳偏亢,风动作痛。令将诸针去除,急取耳针肝穴针刺。用泻法捻转,针后头痛即刻消失。(苗子庆 苗卫萍) 五倍子洗剂治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聚集,蕴酿成毒,浸淫皮肤,下注而成。治宜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临床采用五倍子洗剂外...

  • 治癫痫验案

    治癫痫验案

    验案:陈某某,男,45岁。患癫痫已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来每天发作,发则不省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滑。 辨证:气化不行,水饮上冲。 治则:化气行水,怯风止痉。 处方:茯苓、猪苓、桂枝、白术各18克,泽泻、钻地风、千年健、钩藤各30克,防风21克。服6剂已控制发作。服24剂,临床治愈。愈后3年无复发。 按语:五苓散治癫痫,仅适用于水饮型癫痫,且疗效甚佳。...

  • 吕文亮临床善用经方治失眠不寐验案

    吕文亮临床善用经方治失眠不寐验案

    吕文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善用经方治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其治疗不寐验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病机探讨 不寐即失眠。明代张介宾认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他指出阴阳失和,心神不安是不寐的关键。李中梓认为不寐当分清虚实,总结为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可见,不寐的病因总为虚实两端,虚则责之于心肾之阴,实当责之于胆胃痰火。吕文亮认为,本...

  • 国医大师治血管性痴呆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治血管性痴呆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当代著 名的中医大家。邓老在运用中医药 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造诣颇深, 他采用“益气除痰活血法”治疗血管 性痴呆疗效卓著。现将邓老辨治血 管性痴呆经验介绍如下。 一、气虚为本,痰瘀为标 邓老指出血管性痴呆多发于老 年人,多为虚实夹杂。其病因可归纳 为恣食膏粱厚味,劳逸不当或七情 内伤等因素导致脾气虚弱。邓老认 为本病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尤以 脾气虚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 气亏虚为本,以痰瘀痹阻脑络邪实 为标,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 ’病性不外乎虚、痰...

  • 失眠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总结段富津临床的验案

    失眠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总结段富津临床的验案

    不寐亦称失眠,亦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以及深度的不足,轻者不易入寐,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而不能再寐,醒后常见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多梦,心神不宁等症;重者彻夜不能寐。多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导致心、肝、肾、脾、胃、胆等脏腑功能失衡,心神不安而发。 通过回顾研究,总结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病的一些临床的验案,从而总结出段富津教授治...

  • 治糖尿病腹泻验案

    治糖尿病腹泻验案

    病例:刘某,女,68岁。患2 型糖尿病15年,反复发作口干、多饮、多尿,平素服用降糖中成药,病情时轻时重。3个月前出现腹泻, 3~7次/日,呈稀便,伴倦怠乏力。自汗、食少,轻微腹胀,口微干,饮水不多。腰膝酸软,夜尿频数。 在某市医院经检查诊为糖尿病腹泻,经对症治疗,疗效不佳。近半月来病情明显加重,腹泻6-10次/日而来诊。诊见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语声怯弱,舌质略暗,苔薄白,脉沉细。血糖8.9毫摩尔/升,尿糖 ++。纤维结肠镜检见粘膜充血、水肿。证属脾肾两虚之泄泻。治则:健脾补肾,降糖止泻。处方:山萸肉、丹参、芡实...

  • 摘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核验案一则

    摘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核验案一则

    经方善治急症,倘若方证相应,效如桴鼓。近日学习胡希恕先生医案,体悟颇多。现摘录胡希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核验案一则,试作解析。 治疗经过 蔡某,男,48岁。1964年11月23日初诊。 患者1962年12月诊断为胸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经治疗后长期发作腹痛、不规则发热,检查血沉快,时自汗盗汗,肠鸣矢气。今腹痛复发,已持续14日未已,在河北省保定市曾服中药10余剂不效,而来京求治。现症见午后高烧40℃,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时欲呕,苔白腻,脉沉弦紧。 胡希恕先生辨证此为太阳太阴合...

  • 腹胀痛不排便3天 小承气汤验案

    腹胀痛不排便3天 小承气汤验案

    陈德货主任医师,现任海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特聘专家,在临证中善于运用中医四诊,突出主证,治疗以经方为主,并灵活加减化裁,临床治愈疑难病例颇多,兹举例如下: 小承气汤验案 杜某,男,75岁。 主诉:腹胀痛、不排便3天,间断喷射样呕吐1天。 患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史,术后2年出现:呕吐,腹胀痛,大便不通。到急诊给予输液,腹部更胀,未坚持治疗,又于消化内科住院两周,未取得明显疗效,出院后自行使用开塞露,大便通后诸症好转。 患者5日前活动汗出后受寒,因无明显症状未引起重视。近2日腹部剧痛、...

  • 腹痛便溏1年余 治肠易激综合征验案

    腹痛便溏1年余 治肠易激综合征验案

    病例:秦某,男性,36 岁。脘痞,腹痛,便溏1年余。腹痛位置不固定,肠呜,便溏,每日3~6次,便后痛减,无明显消瘦。曾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无异常,经胃肠透视、结肠镜检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细。 予痛泻要方:白芍 15克,白术12克,防风、陈皮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停用其它一切药物。3剂后腹痛消失,大便每日1次,先硬后溏。脘痞,舌淡红,苔黄腻,脉弦 煎分3次服。停用其它一切药物。3剂后腹痛消失,大便每日1次,先硬后溏,脘痞,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 改用泻心汤法:党参 15...

  •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食积胃痛理气和胃 治胃痛验案

    病案:朱某,男,62岁,初 诊述上腹胀痛半年,脘痞食少, 腹胀嗳气,口中粘腻,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有烟酒 嗜好,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 曾口服奥关拉唑治疗。西医诊断 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 证属湿热中阻,胃气上逆型。治 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方选杏 仁滑石汤加减。处方:茵陈15 克,杏仁、滑石、郁金、法半夏、 石菖蒲、炒山楂各10克,厚朴、 橘红、通草、黄连各6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服7剂后 腹胀嗳气明显减轻,苔腻渐化, 效不更方,连服半月后不适症状 基本消失。 体会:嗜烟酒肥甘之品,...

  • 腹痛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典型验案

    腹痛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典型验案

    抑木扶土调肝脾 久泻不止温肾阳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以腹痛和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是较难彻底治愈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导师沈舒文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肝旺乘脾,脾土受伐,正如《景岳全书·杂症谟·泄泻》曰:“凡遇怒气而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治以抑木扶土,调理肝脾,以痛泻要方为主方,“痛责之肝”,抑木即泻肝,重用白芍30克,配木瓜与甘草酸柔甘缓泻肝木,缓急止...

  • 治萎缩性胃炎验案 方用一贯煎加味

    治萎缩性胃炎验案 方用一贯煎加味

    病例:谈某,男性,67岁。患者慢性胃炎史6年,多年不愈,饮食稍不当则胃脘隐痛不适,伴食少,易怒,口干,大便干结。诊见舌体偏小,舌红无苔,脉细弱。胃镜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气机不畅,治宜滋养胃阴,理气助运,方用一贯煎加味: 白芍15克,生地、麦冬、沙参、枸杞子、当归、天花粉、佛手、香附各10克,川楝子、甘草各 6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0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大便仍干结。原方加瓜蒌仁20 克,连服20剂后胃脘隐痛消失,余症亦消失。嘱隔日服中药1剂,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救。3个月后复查胃镜已恢复正...

  • 治呕吐验案

    治呕吐验案

    病例:患者,男,46岁。胃癌根治 术后2个月,做术后辅助化疗。化疗第 3天出现呕吐,每天10多次,吐出胃内 容物或清水,伴中脘痞闷,无食欲,饮 食不舒,食入难化,口干不欲饮,大便 稀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脉细弱。辨证为:气阴两虚, 痰浊中阻。治拟益气养阴,降气化痰。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 石斛、白术、茯苓各12克,半夏、旋覆 花、代赭石各10克,砂仁、生姜、炙甘 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少量 频服。服药8剂,呕吐消失,食欲增加。 点评:大病术后导致气阴亏耗,化 疗所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