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案 第14页

验案 第14页

  • 腹泻久泻治疗方 平胃散验案举隅

    腹泻久泻治疗方 平胃散验案举隅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排便习惯的频率,便质稀薄或呈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等症状,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200 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1]。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大于4周,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2,3],相当于中医的“久泻”。慢性腹泻发病机制较复杂,可由肠道感染性疾病、非特异性炎症、消化性障碍等原因引起,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4,5],该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吸收障碍、免疫力下降、精神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 燕忠生治疗口臭验案二则

    燕忠生治疗口臭验案二则

    燕忠生系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从事内科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及中晚期肿瘤,对治疗口臭有独到的方法。 口臭中医称之为“口气”“口中异味”“臭息”“口中秽恶”“口气臭”等,即呼吸或说话时排出的一种不愉快的气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交流中的细节,口臭严重影响人的心理、身体健康,以口臭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

  • 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现举验案七则

    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现举验案七则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记载:“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该方证病机为寒饮郁肺,气逆上冲。笔者用此方常...

  •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病因病机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认为该病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

  • 胸痹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 中医验案

    胸痹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 中医验案

    全国名中医袁金声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认为胸痹多为痰浊阻塞,以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治疗主张以治痰为主,并根据痰浊所兼挟的发病因素进行论治,特总结于下。 医案一 汪某,女,70岁,2019年2月3日就诊。现感胸痛、憋闷,乏力困倦,双下肢酸软,气短声微,怕冷,四肢肢端冰凉,纳少,小便清长,夜尿频,大便可,夜寐不安,舌紫暗,苔白腻,脉弦紧。 诊断:(阳虚夹痰型)胸痹。 治则:散寒化饮,通阳泄浊。 方药:枳实15g,瓜蒌壳15g,薤白10g,厚朴1...

  • 沈桂祥辨治肺纤维化验案解析

    沈桂祥辨治肺纤维化验案解析

    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均可累及肺,产生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可合并有胸腔积液。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后期肺功能严重不全,低氧血症迅速恶化,但不伴有心、肝、肾病变,年龄小于60岁者,可考虑肺移植。 肺间质纤维化一病,中医典籍无明确记载,根据该病临床症状、体征,可归属于中医“肺痿”“肺痹”范畴。《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ld...

  • 白长川治颅内感染验案二则

    白长川治颅内感染验案二则

    颅内感染的成因多是颅脑开放性损伤,或细菌污染颅内所致,严重者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管壁坏死而出血,死亡率为3.8%~30%。本文仅以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治疗颅内感染的两例会诊病例为前提,浅谈颅内感染的辨证思路和治法。 治则治法 本病的病机为毒热直接上犯脑窍,治疗颅内感染强调急则治其标,治法主要可分为清法、透法、泄法和开窍法四法。 清法即清热法,是指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泄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高热或伴寒战是颅内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主症,且以热入营血为主,首选清法治疗,以清营...

  • 单兆伟治口臭验案1则

    单兆伟治口臭验案1则

    单兆伟教授为首批全国名中医, 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现整理单兆伟教授从脾胃虚弱论治口臭验案1则, 以飨同道。 患者, 男, 42岁, 2004年6月19日初诊。主诉:口臭5年余。患者5年前与朋友吃火锅后腹泻1周, 经治疗后腹泻已止, 然出现口中异味, 认为伤食, 即予吗叮啉、四磨汤等助消化药物治疗, 证未减, 渐成口中臭秽, 与人交谈时常以手捂住口鼻, 甚是苦恼。曾经多方医家诊治, 多以脾胃积热、食滞不运等论治, 取效甚微。刻下症:...

  • 健脾养心汤治失眠症验案一则

    健脾养心汤治失眠症验案一则

    肖某,女,26岁,2022年2月6日初诊。主诉:睡眠多梦1年余。患者1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多梦,但非噩梦,整体睡眠质量较差,白天头昏、头胀,精神不佳,纳差,易汗出,活动剧烈时心慌,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时间为1月20日,经量偏少,痛经,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用健脾养心汤加减:党参30g,麦冬18g,五味子6g,焦白术18g,茯苓18g,炙甘草6g,陈皮12g,姜半夏15g,...

  • 甲状腺相关眼病验案两则

    甲状腺相关眼病验案两则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睑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目珠突出”“鹘眼凝睛”等范畴。 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在甲状腺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体系。笔者有幸跟随陈如泉学习,获益匪浅,现列举其治疗TAO验案两则。 医案一 患者女性...

  • 丁书文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验案二则

    丁书文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验案二则

    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从西医角度看是三种独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但三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影响。中医的两大特点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患有不同疾病的同一患者,通过症状、体征找到其所属证型而确定治疗思路,即中医讲的“异病同治”。遵循这一原则,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临床中常见大量患者同时罹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丁...

  •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火鍉针滑烙刺治疗慢性咽炎验案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地区慢性咽炎的发病率高达78.65%[1]。慢性咽炎病因复杂,以多细菌感染为主[2],其次是非感染性因素,如职业暴露、生活习惯、咽喉反流和过敏性疾病等。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涩、发痒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维生素治疗;中药辨证内调脏腑等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疗程久、易反复;射频、激光等物理疗法效果较好[3,4],但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且所用设备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本...

  •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小儿咳嗽病因较多,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肺结核等,其临床表现虽各异,但总不越乎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认为,咳嗽初起,常因寒邪犯卫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鸣等症,病机表现以肺气失宣为主,治疗当以宣肺透邪为主。宣发肺气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清宣法适用于外感风热证,常选用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等加减;温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证,常选用三拗汤、杏苏散、华盖散等加减。孙浩指出,若痰...

  • 史载祥衷中汇西辨治不明原因发热验案

    史载祥衷中汇西辨治不明原因发热验案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及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详尽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类疾病。西医学治疗本病多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为主,因病因不明,疗效欠佳,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全国名中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史载祥临床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各类发热疾病,往往药到病除。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学习。 患者男,39岁,2023年3月31日初诊。主诉:发热1月。患者于1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恶寒、周身肌...

  • 面瘫,口眼歪斜,验案举隅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面瘫,口眼歪斜,验案举隅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面瘫又叫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本文只讨论周围性面瘫)。近几年因使用风扇、空调及乘车船的人群增多,呈多发倾向。其病多因风邪侵袭头面,产生口眼歪斜等症状。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传统治本病多以牵正散、大秦艽汤为主,笔者立分期分型辨证之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曾撰写发表论文《面瘫的辨证与防治》。笔者治疗面瘫多例,亦均在短期内治愈。 分型:本病以风寒、风热两型居多,间有寒湿及湿热型。如舌红、脉浮数,面部松弛有烘热感,咽红或疼痛者,为风热型,可用银翘散加祛风解毒药,发汗解外邪;如...

  • 沈桂祥诊治“三阳合病”验案辨析

    沈桂祥诊治“三阳合病”验案辨析

    患者臧某,男,48岁。2021年10月15日下午初诊。诉头痛发热夜甚,肢节酸痛乏力一周余。症见昼夜发热,夜间加重,头痛如裂,肢节酸痛,大烦渴,大汗出,清晨减轻,周而复始。乏力纳差,大便偏干。每日上午发热头痛诸症减轻。先后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西医诊断为急性咽气管炎,予抗生素输液治疗1周,效不佳,遂求诊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沈桂祥。刻诊:发热,头痛如裂,肢节酸痛,乏力,身热汗多濈然,烦渴引饮。咽喉充血不痛,扁桃体不肿大,无咳嗽喘鸣。体温37.8℃。舌红苔黄略燥,脉洪数。 辨证...

  • 李发枝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李发枝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发枝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通过跟随李发枝学习,总结李发枝应用自拟龙胆夏枯汤、镇肝熄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辨治三叉神经痛验案三则如下。 案一 王某,女,56岁,河南省郑州市退休职工。于2016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右侧面部疼痛4年余,加重1周。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疼痛,曾在郑州市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初服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疼痛减轻,近1周来痛势加重,发作渐频,每日发作4~5次,发作历时约3分钟,再服前药不效...

  • 哮喘治疗思路 两则验案对比探讨

    哮喘治疗思路 两则验案对比探讨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学验颇丰,善治温热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在临床中强调新感伏邪致病,治疗多于少阳三焦切入,取法多遵叶、吴,用药轻灵不滞,这在其治疗外感热病和肺系疾病中体现充分。现选取孔光一治疗哮喘方面的两则验案进行对比探讨,以反映其治疗思路。 医案一 许某,女,11岁。2009年3月3日来诊。诉喘发1周,初低热,痰黄,鼻不利,咽红大,痒痛。4岁始喘,新生儿肺炎,脉细弦滑,苔薄黄尖红,隐点。输液服激素两天。处方:前胡、桔梗、僵蚕、菊花、浙贝、车前子(...

  • 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

    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

      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对《伤寒论》中八法的研究造诣颇深,尤擅和法运用。笔者在跟随成老抄方学习之余,亦注意收集和体会其和法的匠心独运,活法圆机,兹择录两则于下:   胆结石:熊某,女,49岁。2010年4月15日初诊,诉胃脘阵发行疼痛已半月,多于午后发作,牵引右肩背不适,伴恶心干呕,大便偏干,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B超示多发性胆囊结石。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北沙参30克,麦冬1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炒川楝子10克,...

  • 多食而不多饮 辨治奇难病证验案:食亦

    多食而不多饮 辨治奇难病证验案:食亦

      王某某,女,50岁,干部,1987年9月2日初诊。患者2年多以前忽感食难用饱,日进食四五顿仍有饥饿感,每于夜间醒来还要加餐,一昼夜进主食量由原来的0.5千克渐增至2千克,大便干燥,体重却渐减。曾在数家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经多种检查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自罹病以来大便一直干燥,近因病情加重,日进食2千克仍感饥饿,四肢乏力。察患者体瘦,面色略黯,舌淡红苔灰白,脉细弦,尿黄,大便干结如栗。阅其以往服过之药方,多为滋补之剂。分析此病多食而不多饮,尿黄而量不多,时历两载有余,体虽瘦而未至形削,且尚可坚持轻工...

  •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择验案三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治疗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兼以外感风邪,以肌肉麻木为特征之血痹证的有效方剂。本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   中风先兆   金某某,男,51岁,朝鲜族,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二周前头目眩晕,时觉脑中昏聩,语言现一过性不利,呕吐多痰涎,继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头重脚轻。当地卫生院诊为“脑血...

  • 相反药同用治验甚众 今仅选验案一则

    相反药同用治验甚众 今仅选验案一则

      中医治病十分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相反为七情之一,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张子和《儒门事亲》载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历代大多...

  • 四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病验案

    四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病验案

    四黄散由栀子、黄芩、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成细粉而制成。临床用四黄散加蜂蜜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方法:取适量四黄散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药面积大于红肿部位1~2厘米,厚约3~4毫米,持续湿敷,每日换药1~2次,现配现用。 一、急性乳腺炎 蒋某,女性,28岁。2008年6月6日初诊。患者产后24天,右侧乳房肿痛结块2 小时余,乳汁不畅,并觉微恶寒发热。查体:体温37.6℃,右乳外上象限近乳晕处触及一约2-2厘米×2.8厘米肿块,皮色微红,触痛明显,无波动感。苔薄黄,舌质偏红,脉弦数。诊断为乳痈初期。...

  • 疑难症验案:名中医赵斌

    疑难症验案:名中医赵斌

      甘肃省名中医、陇南市成县中医院院长赵斌主任医师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疑难病症颇有心得,现举4例验案。   筷子蘸药滴服解昏迷   1987年5月,农民赵某打水时突患脑出血,顿时神志昏迷,急诊入院。赵斌初与本院一高年资西医主治医师同诊,续以营养脑细胞、止血、抗感染、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平衡等西药静滴,三天后复苏。不料第五天,病情复发,且昏迷程度转为深度,伴发全身高热、紫斑、时时搐搦,右侧肢体全瘫,因虑输液药用已不能满足病情需求,遂排除一切输液建议,赵斌通知将救治药改为中药犀角地黄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用筷子头蘸药持续从患者口...

  •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正浩教授自1968年从本校中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临床各科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对张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感触良多,获益匪浅,现特择录吾师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与同道共赏。   郑某某,男,65岁,2012年9月11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6月出现散在皮下紫癜,2012年8月又因出现严重双眼充血,患者自述双眼色深如“猪肝”色,伴口腔黏膜出现血疱和出血,前胸和四肢散在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瘀斑,紧急入院,经相应检查后确诊为...

  •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吾曾有幸立雪伤寒大家刘渡舟师门两载,受益良多。刘老仙逝已一秩有二,师恩如海,不敢忘怀;值清明时节,洒泪执笔,谨以拙文遥祭刘老在天之灵。   刘老尝谓“中医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独领风骚,而为中医之魂。医者不穷究仲景之书,譬犹‘兵家之废阵图,吏者之废律令也’。但是,学用《伤寒论》需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喻《伤寒论》这堵墙坚厚,苟能穿入,达登堂入室,则&ldq...

  • 李寿庆应用小续命汤验案两则

    李寿庆应用小续命汤验案两则

      李寿庆主任医师,五世业医,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崇尚仲景学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兹介绍临床应用小续命汤验案两则,供同道交流参阅。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麻黄、防己、人参、黄芩、肉桂、甘草、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组成。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本方具有祛风扶正,疏通经络,温阳利水的功效。   在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祛风逐湿,以开其表;又邪雍于外,则里气不宣,故郁而化热,当以...

  • 疏肝化瘀止痛验案

    疏肝化瘀止痛验案

    刘某,女,65岁。2013年1月2日初诊。患者诉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平躺下之后,身体接触床的部位就会自觉发热刺痛,其余部位正常,自测体温不高。此症状已月余,服用中药和西药(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脉象弦稍涩,舌质暗紫。证属气滞血瘀,血瘀发热。治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炒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川牛膝10克,桔梗3克,川芎15克,郁金12克,丹参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玄参2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半小时服用。忌食...

  • 顾植山教授水肿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水肿验案举隅

      《黄帝内经》提出治病要“必先岁气,勿伐天和”,临床必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常参天地之理,调运气之方,临床效果显著。我们跟师顾植山教授,试学用于临床,某些疑难杂症,或囿于辨证论治层次而难取效者,试用五运六气理论思路,常收意外惊喜之效,此举二例,冀作引玉之砖尔。   病案1   卜某,男,71岁,2012年5月7日初诊。   左膝以下肿胀,活动不利5天。   患者20余天前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诊为“脑血栓”入住神经内科。十...

  • 饥不欲食嗜猪油中医验案

    饥不欲食嗜猪油中医验案

      张介眉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中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巧思治疗心脑血管、脾胃等科疑难杂症。笔者在此举例说明。   李某,女,52岁。患者饥不欲食,但嗜猪油,烦渴思饮,干呕呃逆,苔少,脉细数。   方药: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鲜石斛60克。水煎服,日1剂。   服药3剂后,患者服猪油量减少,继续服药1周后症状消失,不赖猪油。后再服药1周巩固疗效。   按:本例病怪,喜食猪油,初甚为不解。细思之,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