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 第13页
-
参赭镇气汤 陈宝贵心解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参赭镇气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中,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等症。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六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六钱、生龙骨六钱、生牡蛎六钱、生杭芍四钱、炒苏子二钱组成。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方中人参补气,与赭石并用,能救气分之脱,亦取仲景旋覆代赭汤意也;赭石镇冲气上干,降胃气上逆;山药平补脾肺肾,为虚劳要药;山萸肉补肾助阳,收敛元气;生龙骨、生牡蛎、生芡实、生杭芍益肾,收敛元气;苏子降肺利膈。&rdq...
-
一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小便不利验案的启示
王某,男,87岁。2014年2月16日初诊。 主诉 咳嗽气喘半月伴心慌胸闷气短一周。半月前因外感风寒,出现咳嗽气喘,夜间不能平卧。甘肃省某医院拍胸片显示:右下肺部感染,肺气肿,心脏增大,主动脉弓膨隆。B超:前列腺增生。血压:150/100毫米汞柱,心律不齐,心率:100次/分。 刻下症 咳嗽气喘,咯吐泡沫样痰,胸闷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心悸出汗,怕冷畏寒,小便不利,腹胀便干,口唇青紫,舌质红,苔白腻,便有齿痕,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脉浮数,尺脉沉取无力。 西医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普遍人群易感性的一类新型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腹泻、流涕、鼻塞等症状[1]。笔者在参加抗击COVID-19的工作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认为该疾病可归属中医“寒疫”范畴,应用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COVID-19临床表现及“民皆病”的传染性,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疫...
-
小儿肺炎喘嗽 鼻衄 乳蛾 中医举数则验案
小儿肺系疾病较多,常见如肺炎喘嗽、乳蛾、哮喘、鼻衄、风温、感冒、喉痹、喉瘖等证,临床表现虽各有异,但总不越乎肺脏之病理变化。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认为,善治者只需了解特点,辨清证候,不外调其气机、适其寒温、理其虚实而已;唯小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寒热虚实易于转化,遣方用药必须灵活应变,防患未然,并始终注意维护正气。下面列举数则验案,以飨读者。 守呼吸出入之机,善调升降 案一:肺炎喘嗽 杨某,男,4岁。患儿微恶风寒、温温发热、鼻塞、咳嗽3天,服王氏保赤丸、琥珀抱龙丸无效来诊。诊见面赤咽...
-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临证善用经方。笔者有幸随其侍诊3年,获益良多,现整理其治疗发热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交流。 案 一 笔者朋友邓某之母,女,50岁,于 2016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午后低热1周。现病史: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数天后出现头痛伴咽喉不适,未予处理,后咽喉不适消失,余症未减,遂于当地诊所静脉输液3天,效果不显,自行要求停针剂。刻下症见: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鼻塞,有稠涕,咳嗽,咳吐少量白色稠痰,咳甚则觉胸闷...
-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为内科之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患者往往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迁延数日或经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消退,然而常遗留咳嗽一症,难以缓解,轻者数日不解,重者可延至数周,甚至数月难愈。此类患者大多外周血象不高,影像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于此病往往没有特效方法,临床治疗大多给予镇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欠佳。中医学重视机体整体的状态,量体裁衣,灵活辨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辨证准确则可收佳效。 目前,现代...
-
柴瑞霭 风温外感发热案验案介绍
柴瑞霭,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春季外感热病,柴瑞霭教授认为:春季是冬季冷冽的寒气渐退,气温回升,由寒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是风木当令,阳气升发,气候先由寒转温,再由温渐热,若温暖多风,感受风温病邪成为风温;若春阳过盛,感受温热病邪形成春温;春季又是寒冬已过,春暖已至,然寒温交替反复,若偶为风寒所折,体弱者易发为中风,体强者易发为伤寒。今将柴瑞霭教授的验案介绍如下: 案:风温外感发热案 舒某,女,46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
-
无明显外感内热症状婴幼儿发热验案
路某,男,1岁6个月。2015年11月9日初诊。 其母代述:小儿发烧3天,体温高时可达39℃,汗出时烧可退,2个小时左右复烧。刻诊见:身灼热少汗,手心手背皆热,精神可,不思饮食,昨日解大便2次,今日大便未解,无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外感症状,亦无口渴、唇干等内热症状,咽部鲜红伴有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略腻,指纹浮紫,脉数。 此乃温病,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小柴胡加石膏汤合升降散化裁: 北柴胡15克,淡子芩6克,潞党参8克,炙甘草3克,小红枣5克,生石膏20克,白僵蚕6克,净蝉蜕3克,赤...
-
陈五一擅治各种不明原因发热 验案介绍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主任医生陈五一擅治各种不明原因发热,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择取一则验案介绍如下。 方某,男,73岁, 2016年2月15日初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每天下午2时开始发热,到傍晚7时达到高峰,腋温超过40℃,体温越高恶寒越重,全身酸痛。先后在省市两家三甲医院诊治,均未明确诊断,叠用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效。高热时靠吲哚美辛栓对症处理,用后热退,全身大汗淋漓,第二日则更为乏力困倦,痛苦异常,然高热又至时不得已又用之,如此循环不已。同时出现食欲减退,身体日渐消瘦,精神倦怠,时有意识...
-
贾六金临床治疗发热 兹举验案一例
贾六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首届名中医,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治疗发热,无论外感内伤,辨证精准,分期论治,疗效卓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兹举验案一例,以飨同道。 徐某,男,30岁,主因发热2周于2016年12月5日来诊。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每于下午体温开始上升,最高达39℃,伴头痛、乏力。血常规示:WBC:21×109/L,L:75%,血清支原体IgM抗体为1:320,静脉输注青霉素800万U/天,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天...
-
暑热侵袭(高热伤津,大便秘结)阳暑证验案
暑热侵袭(高热伤津,大便秘结)阳暑证验案 张男,20岁,1982年7月29日就诊。患者述曾在田间烦劳数日,此后即感头晕、头疼,肢困乏力,发烧,体温39.8℃,经某医诊治,肌肉注射安基比林不验,又给补液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体温降至37.5℃,停药后体温又复升至40℃,曾注射柴胡针和用其他退热药不验,体温持续3日升降返复不定,头疼、头晕,心烦欲呕。而来求中医诊治。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数有力,皮肤灼热,头疼心烦欲呕,腹微胀,无压疼,大便秘结3天未解,体温40℃。 诊断:暑邪伤津型感冒。...
-
布鲁氏菌病发热验案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五根汤
三仁汤合小柴胡汤治布鲁氏菌病发热验案一则 患者女,53岁,2021年5月28日初诊。主诉:发热2个月,每日下午及傍晚体温升高到39℃,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及进行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北京协和医院特需门诊检查,等待结果之余,经人介绍来笔者门诊就诊。刻下: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偶见胸闷,口苦口黏,心情不畅,饮食不香,喜叹息,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湿邪阻滞,郁久化热。 治则:清热化湿,宣畅气机。 处方用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清半夏10g,...
-
湿热病邪所引诸多病症 中医验案详解
盛增秀治疗湿热病经验述要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症的总称。临床上常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身重体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1]。中医所称的“湿热病”, 涉及到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 涵盖内、外、妇、儿和皮肤各科。现代不少病症, 如肠伤寒、痢疾、胃炎、肠炎、肝炎、关节炎、尿路感染、盆腔炎、带状疱疹、湿疹、原因不明低热等, 从中医病因学和发病学来分析, 常与湿热病邪有密切的关系。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病证, 已成...
-
自拟百合鸣宁方治神经性耳鸣验案
神经性耳鸣主要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到一侧或双侧耳内不同程度的蝉鸣音、轰鸣声等异常声音,多伴有患侧听力的逐渐衰退。笔者受《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启发,根据中医学圆运动的气机升降模式,结合清代医家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自拟百合鸣宁方(黄芪20g、茯苓30g、白术10g、山萸肉15g、醋郁金10g、醋北柴胡10g、葛根30g、川芎12g、法半夏10g、磁石20g、石菖蒲20g、当归10g、百合15g、炙甘草5g)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一则医案如下。 患者女,31岁,...
-
朱文元治疗消渴验案四则
朱文元先后就读于原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是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善于诊治肝胆病、糖尿病等疾病。从事中医近50年,对中医消渴病的诊治亦是造诣精深,有独到之处。现将朱文元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案例4则,作简要整理,供同仁参考。 肺胃燥热,阴津亏损案 王某,男,43岁。初诊时间2017年10月12日。主诉为烦渴、多饮、多尿3月...
-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气愤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枯燥而堵塞,继则声响沙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确诊: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
史载祥治冠脉肌桥心悸验案赏析
史载祥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冠脉微循环病变、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病。以下介绍其用自创之升陷愈消方治疗冠脉肌桥心悸医案一则。 都某,男,59岁。2022年7月29日初诊。主诉:阵发心悸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每于凌晨1~3点发作心悸,持续至5~6点缓解,伴心烦、易惊,胸闷、胸痛(前胸刺痛感,持续数秒可自行缓解),持续心悸致无法入眠,...
-
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五则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1.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