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案 第15页

验案 第15页

  • 成肇仁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

    成肇仁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

      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于1982年在该院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治急性病有胆有识,治慢性病有方有守,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造诣尤深。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今择成师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徐某,女,32岁。2012年8月3日初诊。   患者自述因气短、心悸两月,曾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经友人建议寻求中医治疗。现仍气短(以吸气较易...

  •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

      “扶阳法”是以重视、推崇阳气为基本思想,在遣方用药上擅长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物,尤其是擅长大量运用附子治疗阳虚证的治疗方法。扶阳法的创始人清代郑钦安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键,“人所以持以立命者,惟阳气乎,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某些疑难病证从辨阴阳出发,对其真阳虚之病证,运用扶阳法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下面对两则具体病案进行分析,来谈谈扶阳法的辨证。   案一:日光性皮炎案   郭××,女,34岁,初诊日期2...

  • 钻研《伤寒杂病论》验案三方

    钻研《伤寒杂病论》验案三方

      笔者坚持不懈钻研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效如桴鼓。   验案一   张某某,男,47岁,2008年11月10日就诊。头痛两年余,晨起恶心、痰多而白。舌淡红薄白苔,左关脉浮中取有力,沉取无力。   处方:吴茱萸6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10枚,白芍10g,乌梅10g。三服,水煎服。   药后诸症减,继服6服而愈。随诊至今未复发。   按:《伤寒论》第387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本患者头痛、恶心、痰多而白,正合此条。肝为阴尽阳生之脏,早晨为阴阳...

  • 顾植山教授 附子山萸汤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 附子山萸汤验案举隅

    顾植山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他全面系统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六经三阴三阳理论指导运用经方,运用肾命理论与冬藏精思想指导运用膏滋方“治未病”。余有幸忝列门墙,师事先生,观其临证善用运气方,于疑难病症屡获良效,运用之妙堪称神验,兹举顾植山甲午年运用《三因司天方》附子山萸汤验案,藉此探析他临证运用运气方之临证思路, 以便于更好推广运用。 《三因司天方》之附子山萸汤 2014年为农历甲午年。宋代陈无择在《三因司天方》针对六甲...

  • 雷昌林治葡萄疫验案

    雷昌林治葡萄疫验案

      孙某,女,18岁,1971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过敏性紫癜13日。患者于3月29日以急性肾炎住院治疗,4月7日发现双下肢出现鲜红色皮下出血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考虑过敏原为链霉素所致,遂停用该药,给予扑尔敏,钙片等治疗,无效。   4月16日双上肢又出现较多鲜红色皮下出血疹,于是增加强的松,1日3次,每次10mg,并注射安络血。   4月20日四肢出血疹又大量增加,从腋至前臂,从腹股沟至小腿,均出现密集鲜红色皮下出血疹,触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请中医会诊:症状同上,苔白,舌质红,脉弦。...

  • 列举4则中医凉燥证验案

    列举4则中医凉燥证验案

    “凉燥非燥”——仝小林辨治凉燥证经验发微 有关燥邪致病理论的论述自古有之 。“金元四大 家” 之一刘完素提出“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的燥邪病机;后有吴鞠通于《温病条辨》 中论及燥分温 凉 , “故深秋燥令气行, 人体肺金应之, 肌肤亦燥, 乃火 令无权, 故燥属凉, 前人谓热非矣” , 温燥因燥热, 凉燥 因燥寒。杏苏散为凉燥证之主方 , “燥伤本脏, 头微痛, 恶寒,...

  •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乙未年用五积散验案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之一,但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尚没有被广大同仁很好地认识。 笔者2014年3月拜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组长、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为师,跟师临证一年多,受益匪浅,并运用运气理论试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近日,笔者据乙未年运气特点,仿效顾植山教授应用五积散治疗胃脘痛、痞证、腹胀及痤疮等,疗效确凿。兹举三案,与同道分享。 病案1 尹某,女,36岁,2015年4月20日初诊。胃脘胀痛两月,餐后及未至酉时加重,延及后背,伴胸闷嗳气,食欲不振,...

  • 黄煌教授用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

    黄煌教授用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

    黄煌教授是著名的经方方证与药证研究专家,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黄教授结合先贤及自身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四证:面证、腿证、腹证、精神证,认为只要出现此四证(不必全部出现)时,即可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辨证使用桂枝茯苓丸。文章通过介绍四证,分析黄教授应用桂枝茯苓丸的思路。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

  •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王桂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作为贺普仁教授的学生,笔者跟师期间感受到老师独特的针法和显著的疗效。现将老师两例医案介绍如下: 摇头风案 裴某,女,56岁。头部摇动自己不能控制3年,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在发怒、情绪波动时加剧,曾诊为“脑动脉硬化”,未做治疗。后来症状加重,头摇动终日不休,曾服息风中药3剂,无效。平素纳可,mifang.fuwenhao.com二便调,时有头晕,烦躁易怒,面润。苔白,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肝风内动。 治则...

  • 大小补肝汤验案集锦

    大小补肝汤验案集锦

    近期,有关大小补肝汤临床应用的很多稿件中都谈到了跟庚子岁五运六气的关系。在某一时段,相应的运气方常会集中出现一方多治的临床特效,这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一大特色。对新冠肺炎疫情,顾植山教授等提到了《黄帝内经》中三年化疫的“木疠”。“木疠”的病机是金胜克木,而补肝汤恰是治木虚之方。新冠肺炎患者的严重乏力及一些后遗症如焦虑抑郁等,与补肝汤的主治症非常相近,故对古方补肝汤的发掘应用,或许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启发和帮助。 大补肝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案 山东省...

  • 现列举地黄丸临床验案数则

    现列举地黄丸临床验案数则

    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主要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劳热,消渴,或虚火牙疼,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药;山药补脾固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均为辅药;茯苓利湿健脾,使山药补而不滞;泽泻宣泄肾浊,使熟地补而不腻;牡丹皮清泻肝火,使山茱萸补而不涩,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及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并发现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应用上具有广泛而显著...

  • 明辨证、抓病机经方治疗验案举隅

    明辨证、抓病机经方治疗验案举隅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 而能否准确辨证、 紧抓 病机就是关键。导师吕冠华教授临床经验丰富, 辨证 精当, 善抓基本病机, 活用经方, 临证治疗疗效甚佳, 现介绍导师运用经方治疗验案 5 则。 大柴胡汤治疗胁痛案 孙某, 女, 76 岁, 2016 年 1 月 14 日初诊。自诉右胁 部疼痛 1 月, 曾有咳嗽, 小腹部疼痛, 咳嗽和体位变动 时疼痛加重, 口干, 饮食一般, 睡眠不安, 大便干, 3 ~ 4d 一行, 排便不畅, 舌暗红, 苔薄黄, 脉弦数。查: 血常规及 胸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 胁痛病, 证...

  • 乙未年用备化汤验案举隅

    乙未年用备化汤验案举隅

    •基于运气思路诊病抓的是气机、时机、隐机、先机,注重病机的整体性,病机相同则异病同治,不拘泥于某方治某病。 •运气方的组方原则遵药物四气五味,“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应用运气方,要牢记“三因制宜”和运气多因素综合动态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气象、脉象、症象,“观其气至而致其治”,灵活化裁,方能取效。 2015年为乙未年,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针对乙未年五运六气分别立有紫...

  •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 1 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 朱光建 关键词 上热下寒;补肾引火;交通上下;调畅经络 邱明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 导师。邱师业医四十余载,处方用药精准平和,疑难 病症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诊,观近年来临床诸多疑 难病,寒热错杂比比皆是,尤以上热下寒居多。夫寒 热证共见,法当寒热药并用,交通上下,调畅经络,邱 师处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加味治疗此证,真知灼见。 吾谨遵其义,试分析一则上热下寒之病例,以飨同道。 验案举例 柳 某 某,女, 53 岁, 2015 年 9 月 18 日 初 诊。 近 2 个月来上热下...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案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案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黄某,女,56岁,2017年4月27日就诊。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体重下降,半年来下降10余斤,易出汗,口渴稍多饮,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轻微胸闷心悸,运动后稍气促,消瘦,易出汗,口渴稍多饮,无多食易饥,无头晕头痛,纳可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百合3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南沙参15克,炙甘草15克,大枣20克,浮小麦30克,瓜蒌仁15克,西洋参15克(另炖)。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0剂。...

  • 猪蹄爪甲地黄汤 介绍三则验案

    猪蹄爪甲地黄汤 介绍三则验案

    猪蹄爪甲地黄汤是三峡大学医学院钱达春教授医治血液病验方,是方据《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改变而来。因犀角药源奇缺,价格昂贵,故以价廉物美之猪蹄爪甲替代。笔者将其加味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屡获效验,介绍三则验案于后,供同路教正。 益气摄血固崩漏 蔡某,女,37岁。患者一年前因经来冒雨双抢,尔后经来淋漓不断,每次连续20余天方止,经净四五日后又作。迭经中西药医治年余,重复未愈,妇产科主张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惧怕手术而求治于余。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净已月余,量少色淡,时夹污黑血块...

  •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十全育真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陈宝贵心解

    张锡纯原解 十全育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此方主治虚劳证,症见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见弦数细微等。其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组成。加减为: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汗止后再服原方;先冷后热而汗出者,其脉或更兼微弱不起,多系胸...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神经官能症验案举隅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神经官能症验案举隅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类方中的代表方之一,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又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药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r...

  • 孙浩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验案三则

    孙浩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验案三则

    桂枝加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黄芪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通阳除湿之功,为张仲景治疗黄汗、黄疸兼有脉浮、表虚症状之主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临床运用桂枝黄芪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疗效显著。现摘录验案三则如下。 咳嗽案 田某,女,5岁。患儿自3岁入托以来反复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后久咳不愈。一月前患支气管肺炎治疗后,每晚睡前及早晨起床后阵咳,时咯吐清痰,白天单声偶咳,时流清涕,咳时伴汗出,胃纳不...

  •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张恩树用一阴煎治杂病验案解析

    一阴煎源自《景岳全书》,由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牛膝、丹参、甘草组成,具有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阴亏津伤所致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一阴煎治疗中风后遗症、巅顶头痛、眩晕等杂病,收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中风后遗症案 顾某,男,53岁,1991年9月7日入院。患者因半身不灵活、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入院,经CT检查,诊为右侧内囊腔隙性脑梗死。经...

  • 崔公让治雷诺综合征二验案

    崔公让治雷诺综合征二验案

      概述   雷诺综合征属中医“脉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内因是素体血虚、阳气不足,外因是寒邪凝滞,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四末失于温养所致。《诸病源候论》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气血衰损,不得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明确指出了本病的病机为正虚气血不足,寒凝脉络,四末失养。   本病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冬季易发,常因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而诱发。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时多以双侧肢体末端出现对称性皮肤颜色变化为主,伴肢端发凉、麻木及针刺样疼痛...

  •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吕某,性别:女,年龄:59岁。就诊时间:2012年10月5日。籍贯:北京市房山区。就诊时令:霜降。 初诊:主述:口、眼干3年。刻诊:3年前见上述症状,在协和医院行风湿免疫、CT相关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此外,时有视物不清,纳差,不欲饮,寐不安,大便成形、便量时少,小便时黄。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望其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舌根部苔微黄、少津;右脉细弦,左脉弦滑、尺弱。 辨证:脾胃不运,阴津亏乏。 治法:养阴生津,运脾益胃,养血安神。 方药: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2克,生山药15克,密蒙花12...

  • 花金方教授治重症肌验案举隅

    花金方教授治重症肌验案举隅

      花金方,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花金方教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介绍于下。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症”的范畴,早在《素问·痿论》中就有记载“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r...

  • 治局限性硬皮病验案

    治局限性硬皮病验案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阳气虚怯,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侵袭阻于皮肤肌肉之间,以致营血不和,气血疑滞,经络阻隔,痹塞不通所成。 而阳气不足为病之本,瘀血阻络为病之候。药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养血和营,化瘀通络为主;合丹参、鸡血藤增强其活血通络之效;落得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软坚散积,药理研究,落得打具有改善胶原代谢的功能,能抑制结缔组织基质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对上皮细胞有赋活作用,可使硬皮病的硬化皮肤变软。 党参、桂枝、陈...

  • 郭剑华手法治疗筋伤验案

    郭剑华手法治疗筋伤验案

      编者按郭剑华系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偏、截瘫等病症,疗效显著。本版今起将于每周三介绍其治疗筋伤验案,敬请关注。   10岁男孩患寰枢关节半脱位(颈部伤筋),症见左颈肩不适,频繁扭动颈项及抽动左肩,此乃筋骨错位、气血不和所致。借轻手法舒筋、理筋以放松颈项、肩背肌肉,予卧位定点旋转扳法纠正寰枢关节位置而获痊愈。本案重在先以手法轻按摩,令其骨和筋舒,再进行复位手...

  • 以六经之法辨治湿热病证 临证验案举例

    以六经之法辨治湿热病证 临证验案举例

    刘英锋从六经辨治湿热杂病特色验案举证 刘英锋教授, 曾先后师承于江西中医泰斗姚荷 生先生、 经方大家陈瑞春, 秉承先师病因病所病机 三维一体之辨证思想, 不拘伤寒温病学说之争, 融六 经、 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之法于一炉, 以应治临床疑 难杂病, 极具特色。 其擅长以六经之法辨治湿热病 证, 疗效独到, 特此介绍。 理论基本观点 首先, 刘教授认同明代柯琴的著名论点: “仲景 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不专为伤寒一科” 。 即六经为人 身本有, 外感之风寒热湿燥火, 甚至内伤之情志饮食 劳,...

  • 经方中五行生克思想的应用验案

    经方中五行生克思想的应用验案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提出 :“五脏相通, 移皆有次。五脏有病, 则各传其所胜, 不治 。 ” 《金匮要 略》 提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 既为我们 提供了肝病治疗的原则, 也是仲景先师运用“五行生 克” 思想既病防变的示范。其实经方中本来就蕴含着 五行生克、 即病防变的的思想, 但这些方剂大多因各种 原因被忽视, 甚至被误认为“不科学” 而限制了临床应 用。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

  • 余瀛鳌通治方验案按

    余瀛鳌通治方验案按

    由李鸿涛博士编撰、余瀛鳌审订的《余瀛鳌通治方验案按》一书,近日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余瀛鳌作为我心目中崇敬的文献学家、临床学家,他的书有磁铁样的作用,立时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致,一连几天都在书中游弋。   通治方,立论清晰,是作者对“通治”理论概念的诠释。“通治方”,即通用方,就是以病立方,“不以分型论治的形式铺叙,便于读者在仓促之间按病索方”。“教材中疾病分型多、方子多,反而不好学;拟出了多种疾病的通治之方,治疗一个...

  • 湿滞互结证定义 湿滞互结证验案

    湿滞互结证定义 湿滞互结证验案

    湿滞互结证是一个常见的中医证候。但因其复杂性,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据张西俭治疗湿滞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故总结探讨如下。 湿滞互结证定义 湿滞互结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湿邪和积滞互结于中焦,气机阻滞,化生郁火,从而产生多样临床表现。 湿滞互结的关键病位在中焦,即气机运转之枢纽部位。湿滞互结证的关键病机是因结致郁,因郁致热,并因其火热之性推动上焦气机的过升,中焦气机凝聚不行,下焦气机的过降,进而产生遍及全身的临床症状。 湿滞互结证的舌象特点 津液的异常分布导致舌苔的变化:...

  • 温阳通脉治脚冰凉验案

    温阳通脉治脚冰凉验案

    解某,男,75岁。因定时脚冷如在冰水里10天,于2019年7月5日首诊。10天前夜里2点,感觉脚趾如在冰水中一样被冰醒,至天快亮时自愈,当时未在意。后来每天夜里都会在2时左右被冰醒,且被冰的范围逐渐扩大,上移至全脚和小腿。为防脚凉,在下身盖被子,而上身却汗出甚多。 查见体胖,脉细弦,舌正常。足背动脉搏动细弦,触之脚趾凉,双腿肢体血流图未见异常。证属寒滞经脉,肢端失养。治宜温经散寒,疏通经脉。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制附子10g(泡透),麻黄6g,细辛6g,肉桂4.5g(后下),柴胡10g,...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