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药
-
胰腺癌治法中医方药 益气阴祛邪浊
国医大师何任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肿瘤十二字治疗法则,临证运用,颇具成效。笔者跟随何任临诊多年,见何任辨治胰腺癌机圆法活,症变方改,而取效甚佳。现整理先前侍诊医案,谨对何任基于不同主症辨治胰腺癌的学术经验做一探究。 胰腺癌起病隐匿而发展速度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的第6位。美国癌症协会201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死亡率高居肿瘤第4位。因此,精心...
-
癥瘕,原发性肝癌,治则中医方药
卢某,男,63岁,2001年12月5日首诊。诉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因纳差、消瘦、乏力于2001年5月10日在某医院检查发现“肝占位”,于2001年5月15日在某肿瘤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CT提示:右肝有1个低密度灶,大小6.8cm×4.2cm。于2001年5月、6月、7月在肿瘤医院介入治疗3次。于2001年12月5日到广安门医院就诊。CT提示:肝硬化,肝癌介入治疗后改变,仍有残余病灶存在,大小4.0cm×2.0cm。HBsAg(+),AFP正常,肝功能正常。右背部不适,上腹胀满,纳差,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沉...
-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方药验案
杨某,男,65岁,长沙市人。 患者2010年12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已不能手术切除,在外院化疗1周期,化疗后出现肠梗阻,即行肠梗阻手术治疗,后未再行化疗,于2011年3月4日要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精神欠佳,神疲乏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食少纳呆,稍腹胀不适,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瘀毒内结。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解毒。 方药:肺复方加减。北沙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土贝母6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陈皮10g,法半夏9g,炒谷芽...
-
胃癌未手术切除,中医方药,益胃散结汤加减
黄某,男,74岁,湘潭市人。 患者从2008年8月起上腹疼痛,呕吐,呃逆,纳少,纳食不化,疲乏无力,经对症治疗无效于2008年11月10日在我院作胃镜检查:胃底及贲门巨大溃疡,活检病理:(胃底)高中分化腺癌。腹部CT:贲门胃底部肿块影范围5×6cm周边不清。肝、脾、胰、肾、腹腔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胸部CT:双肺肺大泡,左肺条索状影(慢支)因家属考虑患者年岁高,且有慢性肺部疾患,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同意剖腹探查手术,于2009年元月21日求吾师中医治疗。 症见:慢性病容,胃脘胀痛,纳差,纳食不化,呕吐,呃逆,头晕...
-
治胃癌术后诊疗思路中医方药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研究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胃癌在治疗上,早期发现、尽早手术、术后预防复发转移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刘沈林活用抑木扶土法调和肝脾、恢复中焦气机调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诊疗思路 刘沈林强调,胃癌发病本以脾胃虚弱为基础,手术之后更加耗伤气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脾胃受损,脾气更虚,运化不健,不能正常摄入水谷而化生气血,则正气日渐虚弱,无力抗邪,邪气在体内不断积聚化生癌毒,肿瘤易复发或者转移。预防胃癌术后患者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要着眼于调动患者自身...
-
治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中医方药治则
国医大师李佃贵创立的“浊毒理论”依照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浊毒分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其更直接、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发展的内在规律,将传统中医学的预防原则和现代预防医学的具体措施结合为一个整体,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阻止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新思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上皮内瘤变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我国最新专家共识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胃癌前状态,将...
-
过敏性紫癜,瘀点式荨麻疹样皮疹,中医方药
吴孩,10岁,2006年11月7日初诊。1个月前开端呈现皮肤及黏膜紫癜,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偶尔有腹疼痛或关节痛体现。皮肤体现为小而涣散的瘀点式荨麻疹样皮疹,四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面色白,神疲乏力,舌质淡白,苔嫩滑,脉纤细。一月前曾在县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西药配用激素医治,作用欠安,时没时现,经人介绍来求治中医。 确诊:肌衄(气失和煦,血渗络脉型)。 治则:益气和营,化瘀止血。 方药:党参8g,黄芪12g,桂枝6g,白芍8g,升麻5g...
-
带状疱疹腰部疼痛伴大面积大水泡 中医方药
带状疱疹 刘某,女,64岁,于2016年8月29日初诊。主诉:右腰部疼痛伴大面积大水泡10天。患者10天前不明原因腰疼,渐出现红点、小水泡,在家治疗,症状渐加重,水泡由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疼痛加重,到卫生室输液4天无效而来诊。 刻下:患者从腰部至少腹大面积皮肤红斑,大、小水泡有的融合,疼痛剧烈,伴寒热往来,疼痛如刺,昼轻夜重,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热毒郁于少阳而发。给以黄连茯苓汤加味治之。 方药:黄连9克,黄芩10克,茯苓30克,炒车前子10克,通草6克,清半夏9克,麦冬10克,远志6克,柴胡...
-
风热型桃花癣 热毒型桃花癣 中医方药
桃花癣又称单纯糠疹或面部干性糠疹、链球菌红斑、链球菌糠疹、单纯面部糠疹、寄生性色素缺乏、面部干糠疹及中医称为吹花癣等诊断名词,但皮肤局部病灶改变较为简单,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色素减退斑,组织病理示黑素细胞减少。易发生于皮肤较黑或有异位性体质的人。 临床表现:皮肤上有白色斑片,开始为少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呈淡白色或淡红色,边界清楚,斑片逐渐扩大增多,表面较干燥,多有少量灰白色鳞屑。斑片多见于颜面部,尤以面颊部、额部多见,偶见于颈部、四肢及躯干。患儿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部分患儿可...
-
湿疹案中医方药 分析与体会
湿疹案 杨某,女,60岁,于2016年6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上肢肘关节至手腕皮疹瘙痒10余年,加重半月。患者10余年前小麦黄时,不明原因出现双上肢肘关节至手腕皮肤色红、瘙痒,挠后出黄水。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理想。平时涂以皮炎平治之。天气转凉诸症减轻。半月前上症又发,肘关节至手腕,皮肤红肿,皮肤厚硬,瘙痒甚,流黄水,伴有心烦,大便日3次,大便质黏不畅,小便黄,纳可,睡眠可,舌红胖大,苔薄黄腻,脉弦滑数。既往有哮喘病史40年。患者证属湿热郁于肌肤。给以黄连茯苓汤加味治之。 方药:黄连15克,茯苓3...
-
频繁遗精中医方药治疗
这是一种流行于青少年常有的谬误观点。他们认为,频繁遗精大伤“元气”,性功能不也就会随之丧失殆尽了吗?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多余的,健康未婚男子每月遗精1~2次属正常,4-5次以上是多了些,这可能与生殖泌尿器官炎症或某些生活因素诱发有关,例如穿紧身裤、夜间睡眠局部太热、白天过分劳累等。但现代医学已经明确,遗精与阳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然,频繁遗精对人的精神影响还是有的,可以用一些中医方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1.泽泻15~ 3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用此方治疗相火妄动所引起...
-
男性龟头肿起水泡溃疡 中医方药案
邹某某,男,62岁,1960年6月28日诊。患者龟头肿起水泡已十余日,有二个溃疡,经内服外治,肿溃未消,腹股沟淋巴腺亦肿大,脉洪数有力,舌红、苔黄腻,小便黄,大便正常。其人体壮实,善饮酒,喜水果。属酒火水湿郁蒸,湿热注入下焦。以清热利湿为治。 方药:龙胆草(酒炒)一钱五分、黄芩(酒炒)一钱五分、焦栀子一钱五分、泽泻二钱、赤小豆三钱、木通一钱五分、山茵陈三钱、豆卷三钱、甘草稍二钱、黄柏(盐水炒)一钱五分、川萆薢二钱。 二诊:诸证如前,饮食和大小便俱正常,黄苔略减,脉势稍缓,原方去黄芩加银花藤四钱,土茯...
-
马志坚采用中医方药治类风湿
马志坚是山西省一位民间中医,从医近二十载,一直从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病症。他在辨证运用经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免疫学相关知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用药方面独树一帜。笔者将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进行总结,供读者参考。 中医认为类风湿属于“痹证”的范畴,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疼痛。近年来,随着西医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数学者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此,马志坚常采用的方药如下:...
-
产妇产后小便不利 中医方药
2005年12月,笔者与家父曾会诊一例产妇产后小便不利,淋漓艰涩案,至今记忆犹新。 患者刘某,女,29岁,产后半月余,恶寒发热,小便滴沥难出。经医院输液、导尿治疗,症状未解。会诊时观其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少腹疼痛不适,小便难出,伴恶心呕吐;舌淡苔黄腻,脉沉滑无力。 家父诊后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液,膀胱主尿液的蓄存与排泄。肾气足,则膀胱气化正常。肾气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通,湿热生而致淋。甚则小便点滴不通而成癃闭。故此案肾虚为本,膀胱生热为标。正如《丹溪心法》所说:“诸淋...
-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中医方药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 内痔分为4度:Ⅰ度排便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脱出肛门。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脱出肛门,排便后自动还纳。Ⅲ度痔脱出后需手辅助还纳。Ⅳ度痔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其中Ⅱ度以上的内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和外痔...
-
中医方药治乙肝伴肝硬化
乙肝伴肝硬化是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丁某,男,43岁。2018年03月06日初诊。诉:患乙肝10余年,发现肝硬化一个月,效果不佳。后请江苏省扬州市名老中医张恩树主任医师诊治。刻诊:面色萎黄、眼睛稍黄。门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纳谷不香,苔薄腻,脉细弦。 诊断:臌胀(湿热久积、肝郁血瘀)。 治则:疏肝健脾,活血化...
-
肾脏病 肾性血尿 古方新用中医方药
肾性血尿为肾脏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按病因可以分为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源性血尿和其他疾病引起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两大类,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等。肾性血尿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而中医单纯应用止血药的治疗效果亦不理想。国医大师张大宁对中医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张大宁运用四神丸加减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因机证治 虚实夹杂互为因果肾性血尿属于中医&ld...
-
IgA肾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则治法中医方药
IgA肾病(IgAN)是一类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弥漫性沉积为特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西医对IgA肾病的治疗主要以RAS阻断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对少量蛋白尿(<1g/d)效果不尽如意。国医大师郑新用中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IgA肾病以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腰痛、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膏淋”“尿血”“血淋&rdqu...
-
肾病综合征,水肿病,重视脾胃的调理,中医方药
病人姓名:潘某 病人性别:男 病人年龄:75岁 入院日期:2013-01-22 病人住址:广东省广州市 发病节气: 大寒 2013.1.27首诊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8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5月起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5-6次/天,夜尿3-4次,量较多,伴头晕、精神疲倦、腰膝酸痛,无胸闷心悸、气促等。遂至荔湾区中医院门诊求诊,门诊医生予补肾利水中药(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于2012年8月26日往荔湾区中医院住院治疗,查24小时尿蛋白为:6261....
-
痹症(寒凝血瘀脾肾阳虚)中医方药
素体气血亏虚,外受风寒,寒客胞宫;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谓之痹症。正气亏虚是痹症形成的主要病因。《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痹症的形成是在正气亏虚的前提下,正虚邪实,风寒湿侵袭机体发而为痹症。祛风散寒,清热和营为治痹症的方法高某,女,42岁。2016年3月12日。诉双侧膝关节腰部疼痛10余年。刻下症:形寒肢冷,消瘦乏力,腰膝困疼,经期头痛腹痛,手麻,月经量少,伴有黑色血块。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迟。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
-
痿症治则中医方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验案3则
国医大师李济仁是新安医学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济仁在继承新安医学前贤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诊治经验颇丰,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等疑难顽疾的诊治,独具特色,临床屡起重症沉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并且在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进行病案收集整理工作,受益匪浅。兹举其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验案3则整理如下,并附笔者学习心得,希望能为同道提供参考。...
-
内伤发热中医方药治法
医案 气虚发热案 牛某,女,45岁。2014年5月15日初诊:间断性发热、乏力、头晕1年余,加重5天。症见:语声低微,面色潮红,乏力,头晕,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寐差,易感冒,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诊断:(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黄芪50g,党参15g,白术15g,甘草15g,陈皮15g,当归15g,茯苓15g,砂仁(后下)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柴胡10g,升麻10g,防...
-
中医方药护胃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
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赵文霞不仅专于诊治肝系疾病,对脾、胃、胆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遣方用药更是精准巧妙。现就赵文霞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经验略陈固陋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因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性炎症性病变,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部手术或胆囊切除术后的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是指由胆囊结石、高脂饮食所诱发的胆囊炎症性病变,据其发...
-
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方药
张某,男,75岁,因“反复胸痛11月余,加重1月”于2013-02-18入住我院 现病史 缘患者去年3月开始出现反复胸痛,以胸骨后明显,无向肩臂放射,多在活动后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每次持续10余分钟,无心悸,无气促,无嗳气返酸,无恶心呕吐,无脚肿,无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口服(具体不详),症状时有反复。今年1月19日患者胸痛剧烈,持续约1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建议行搭桥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予泰嘉、阿司匹林、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药...
-
治帕金森病愈后复发中医方药
安肾丸源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腰痛》。安肾丸由葫芦巴、补骨脂、川楝子、川续断、桃仁、杏仁、小茴香、茯苓、山药等组成,盐汤为引。刘渡舟先生习惯在安肾丸中取独活寄生汤法加桑寄生,取青娥丸法加杜仲,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曾治愈一陶姓患者,女,70岁。该患于1991年被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病,经刘渡舟治疗,后痊愈。1998年9月2日,患者发现帕金森病可能会复发,见手颤,背强,下肢无力,站立、活动困难,多汗,舌黯红,苔白厚,诊为由帕金森病愈后引起的后遗症。药用安肾丸加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