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衰

心衰

  • 四逆汤治疗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四逆汤秘方制作方法。

    四逆汤治疗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四逆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四逆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四逆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四逆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

  • 从“太少两感”论治心脏恶性肿瘤合并心衰重症

    从“太少两感”论治心脏恶性肿瘤合并心衰重症

    心脏肿瘤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发病率约为0.02%,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法。研究报道其中位生存期为6~11个月,由于病发于心脏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危重症,整体预后较差。因此,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提高罕见恶性肿瘤合并危重症的疗效,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实践探索的难题。   笔者近日治疗一心脏恶性肿瘤合并心衰重症的高龄患者,从中医角度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患者心脏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复感外邪形成太阳与少阴同时受病的太少两感病,在少阴兼表证的基础上,少阴阳虚不能奋...

  • 心衰肾衰予以参麦葶苈救心汤加减

    心衰肾衰予以参麦葶苈救心汤加减

    罗某某(住院病案号),男,64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罗元头北五巷。 主诉:发现肌酐升高5月余,胸闷、气促1周 现病史:缘患者2012年12月25日因“咳嗽、咳痰10余天,气促3天”至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肺部感染、肾囊肿(多发),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予抗感染、平喘、减轻心脏负荷、护肾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出院。后患者气促症状多次发作,多次在广医二院和我院总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高...

  • 肾衰,心衰,予以参麦葶苈救心汤加减

    肾衰,心衰,予以参麦葶苈救心汤加减

    罗某某(住院病案号),男,64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罗元头北五巷。 主诉:发现肌酐升高5月余,胸闷、气促1周 现病史:缘患者2012年12月25日因“咳嗽、咳痰10余天,气促3天”至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肺部感染、肾囊肿(多发),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予抗感染、平喘、减轻心脏负荷、护肾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出院。后患者气促症状多次发作,多次在广医二院和我院总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高...

  •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的“心痹”、“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著作中很多论述与其描述症状相似。陈宝贵教授认为,冠心病心衰之病因主要为心脉失养,外邪侵袭,年老体弱,阳气虚衰。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以心肾阳虚为根本,与五脏相关;标实为血瘀、水饮、痰浊等,是病理基础。据其病机,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温阳利水。临证常用生脉饮合五苓散合四逆汤加减治疗。  ...

  •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心衰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心衰经验

    黄春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 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3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 中医”,1997及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 第二批及第四批带徒名老中医专家。 黄老从医40余载,对冠心病、心律失 常、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病、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内科杂症 的中西医诊治颇有造诣。现将黄老治 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 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导致心肌收 缩功能和(...

  • 葶苈子治心衰

    葶苈子治心衰

    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尤宜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亦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梅国强常以之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伴见水肿喘满者,疗效甚佳。 至于本品药量,他在使用时多超出常用剂量,用至10~20克,水肿甚者,可逐渐加至25克。...

  • 中药治冠心病心衰

    中药治冠心病心衰

      患者韩正学,男,63岁。2011年6月28日就诊。患者于6月10日以胸闷、气短一年余,加重伴右侧胸痛两小时入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经治疗半月余效果不明显,遂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家属不忍邀余去治。诊时见患者胸闷气短,咳喘不得平卧,痛苦面容,全身浮肿,双下肢尤甚,大便可,小便不利。血压120~90毫米汞柱,心率90次/分,体温36.5℃。桶状胸,嘴唇紫绀,听诊两肺哮鸣音,脉象弦滑。中医诊疗:心悸怔仲,胸阳不振。遵照急则治其标原则,当即给予西药速尿40毫克肌注,氨苄青霉素6克加...

  •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杨某,女,80岁,农民,2012年10月18日就诊。   主诉:气喘,呼吸困难2周,渐加重,伴下肢水肿。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余,血压常波动在160/100~150/95mmHg之间,常服降压零号、卡托普利等维持血压。近10年又患哮喘,每逢感冒、气候突变复发。   诊时: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胸闷如窒,痰多泡沫,不能平卧,唇甲紫绀,肢体浮肿,尿少乏力,舌暗苔腻,脉细结代。入院后查:体温37℃,BP:180/100mmHg,双肺可闻干湿罗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

  • 心衰治疗新概念

    心衰治疗新概念

    治疗心力衰竭,传统的方法是“强心、利尿”,实为“病马加鞭”。所谓心力衰竭,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强心”治疗,只能是令心脏拼尽最后的力量。正确的做法是休养生息。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有一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在当今医疗界影响颇大。但他们的那一套治疗模式,在终末期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面前,明显表现出回天乏力和爱莫能助之感。他们推荐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包括:心肌干细胞移植、植人心脏转复除...

  • 心衰的治疗注重阳虚水停而大施温阳利水之品

    心衰的治疗注重阳虚水停而大施温阳利水之品

    李七一,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医学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院长;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第四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和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中医内科、心内科专业工作近4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主张对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和...

  •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任《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临...

  • 治疗心衰益气养阴之功

    治疗心衰益气养阴之功

    目前,在中老年人中患有冠心病的并非少见,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病程的不断进展,大多数人会出现心力不足的表现,甚至心力衰竭。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血供不足,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 冠心病中老年患者常常心力不足,尤其是劳累后易出现气短心烦、四肢乏力、疲倦无神等症状,这是心力衰竭的表现,要予以重视。 中医古籍中对于冠心病的论述很多,此病属于“胸痹”、“真心痛”范...

  • 赵锡武 创治疗心衰新法 独有专擅

    赵锡武 创治疗心衰新法 独有专擅

    赵锡武 (1902年—1980年),河南省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自学成才,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籍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善用仲景方术防治疾病的特点和风格;在运用中医药方法系统观察和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独有专擅。 创治疗心衰新法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根据多年的经验,赵锡武逐渐摸索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即以真武汤为主方,适当配用“治水三法&rd...

  • 定喘神奇丹治矽肺 心衰

    定喘神奇丹治矽肺 心衰

      喘证之成多因肺肾虚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辨证奇闻》中有定喘神奇丹,方药组成为人参二两、牛膝五钱、麦冬二两、北五味二钱、熟地二两、山茱萸四钱,用治人“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气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笔者常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喘证,效果良好。   案1矽肺   韩某,男,74岁,煤矿工人。于2007年5月就诊。   自述患矽肺多年,曾在某市职业病防治所确诊。每年气候变化时极易受寒,咳嗽气喘。发则即到当地医院给予吸氧、抗生素、平喘解痉药等治疗。一年...

  • 肺心病心衰 临证从痰饮辨治的意义

    肺心病心衰 临证从痰饮辨治的意义

    肺心病心衰,中医多认为属于“肺胀”、“喘证”等范畴,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受伤,不能敛降所致。笔者认为,临证从痰饮辨治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中,肺心病心衰以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或伴有下肢水肿为典型症状,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其病机多为久病心阳受损,痰瘀壅滞,水饮内停所致。故从痰饮论之尤为实用,责之脾肾肺阳虚,痰饮生成更能体现其病因病机。 温药和之 痰饮为阴邪,非温不化。《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方选茯苓四逆汤加味

    心衰水肿 刘某,男,65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诉反复双下肢浮肿2年,伴有心悸胸闷,腹胀,尿少,每服西药利尿剂水肿即消,因服药后极度疲倦,难以坚持,停则又发,病情反复。亦曾服温阳补肾等中药而无效。半月前水肿再发,伴有咳嗽、咳痰,服利尿剂效果不显。现症见: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畏寒,面色无华,口干不欲饮,轻咳,咯少许白痰,尿少,舌暗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涩。查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二、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EF值尚正常。胸片示:双侧胸水,肺炎。腹部B超示:肝脾大,腹水。西医诊断为:冠心...

  • 能改善心衰的三种运动

    能改善心衰的三种运动

    心力衰竭的康复目标以改善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达到这一目 的,除了药物干预外,还应适度锻炼。 瑜伽适度的瑜伽动作对慢性 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的,还有助于 减缓与心脏病病发死亡有关的炎 症。瑜伽不仅能减缓与心力衰竭有 关的炎症,还可增强患者的耐力和 生活质量。专家提醒,心衰患者在进 行瑜伽运动的时候,应选择强度较 小的动作。 水疗水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 种新型慢性心衰的康复训练方式, 指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浸水、水中 运动(如水中踏车、水中操等)。研究 发现,心功能Ⅱ一Ⅳ级的心力衰竭患 者,在4l oI=水中半卧位...

  • 真武汤治冠心病心衰

    真武汤治冠心病心衰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载。罗陆一幼承祖训,研习岐黄,转益多师,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师承罗陆一并侍诊于侧,聆听教诲,获益良多,现谨管窥所得,选取三则其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之验案,以飨同道。   真武汤治冠心病心衰   陆某,女性,85岁,退休工人,于2017年4月1日初诊。   患者阵作胸闷、胸痛,近一个月加剧,既往患高血压病多年,未服药治疗,症见晨起眼睑浮肿,...

  • 心衰中医方药 宣痹通阳方

    心衰中医方药 宣痹通阳方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或心室充盈压的升高达不到泵血需求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甚或咳血、少尿水肿,少数可出现胸腔、腹腔、心包等多浆膜腔积液,重者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并常因此住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此病属于中医胸痹、悬饮、水肿范畴,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情况   患者谢某,男,81岁,主因“喘憋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10天,加重2天”于2016年10月17日收入本...

  • 临证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 益气滋阴为大法

    临证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 益气滋阴为大法

    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 简称心衰) 是由任何结构性 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满足机体 需求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1 ]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 “心悸 ” “喘证” “水肿”病证范畴 [2 ] 。现将临证 治疗心衰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益气滋阴为大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虚虽以 “气阳亏虚”多见,然不应忽视同时存在的阴血亏 虚。阴虚原因有三: 一是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如 《黄帝...

  • 防治“心衰”延缓心脏损伤的发展

    防治“心衰”延缓心脏损伤的发展

    心力衰竭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对心脏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延缓心衰发病过程、保护心脏功能非常重要。能使心脏负荷过重或能造成心肌损伤的因素都可导致心衰的发生。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贫血以及有突发心脏病史或心功能不全者,都属于心衰的高危人群。 早期或轻度心衰症状不明显。而在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中,只有20%~35%的患者是心衰所致,单凭这个症状,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常有患者确诊时才发现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心衰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无力...

  • 中医学“心衰”病 方剂邓氏养心汤加减

    中医学“心衰”病 方剂邓氏养心汤加减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各种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和)功能变化,导致心脏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治疗心衰取得一定疗效,但心衰的患病率、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中医药在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将其纳入《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王叔和《脉经·卷第三》“心衰则伏”,认为阳气虚弱致水液停滞为主要病机,并提出调节阴阳、利其小便的治...

  •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历经60载,已发展为卫计委国家中医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在许心如教授等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地学术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具特色的“治心三法”。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许...

  •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史大卓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史大卓教授继承前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五脏元气虚损,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2],瘀...

  • 心衰瘀血证的致病要素医治办法

    心衰瘀血证的致病要素医治办法

    中医学古代文献中虽有心衰之名,但无专篇论说,心衰病名首见于宋·赵估编《圣济总录·心脏门》,其余论说多散见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心水”等病证。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云:“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水肿。少阳...

  • 阿米巴痢疾方 冠心病方 风湿性心脏病方 慢性心衰方

    阿米巴痢疾方 冠心病方 风湿性心脏病方 慢性心衰方

    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鸦胆子肉20粒。 用法: 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痢。 主治:阿米巴痢疾。 冠心病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g,竹茹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橘红10g,枳壳6g,甘草5g,丹参18g。 功效:益气祛痰,温通心阳。 主治:冠心病。 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

  • 早期心衰可防可治 做好自我监测

    早期心衰可防可治 做好自我监测

    高先生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数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走几步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自觉手脚发胀。他以为这些症状是工作劳累所引起,加上疫情宅家,每天活动量也有所减少,所以并没有进一步留意和就诊。直到双下肢浮肿无法消退、平躺时需要垫高几个枕头,坐下来都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时,才来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查吓一跳,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高先生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伴发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先生入院后马上就收到了病重通知,原来这次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是心衰引起的。因为在心衰的状态下,人体各脏器都会受...

  •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概念, 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心衰之名, 但其相关临床表现早于《黄帝内经》中有所描述, 如《灵枢·胀论》云:“心胀者, 烦心短气, 卧不安”, 《素问·痹论篇》云:“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 嗌干善噫, 厥气上则恐”。就其论述的表现来看, “心胀”“心痹”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极为相...

  • 中医气血理论辨证治疗慢性心衰

    中医气血理论辨证治疗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治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尽管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其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心衰的发病率、病死率仍然很高。岐黄学者林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北京市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气血学说理论,提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心气虚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