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
-
水痘临床上为两种证型予以治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浊蕴结,阻于肌表所致。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传染性强,常见于儿童,潜伏期10~14天。出疹前有发热、头疼、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1~2天内出现皮疹,初发于躯干部,逐渐波及头面部及四肢,口腔黏膜常受累。皮疹先为红色丘疹,几小时以后形成绿豆大小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疱液清晰,中心微凹,疱破结痂,一般不留疤痕。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风热夹湿型 病情较轻。发热不适,咳嗽流涕,皮疹稀少,颜色...
-
白癜风 分为三种证型予以治疗
白癜风,中医称为“白驳风”,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化学因子、黑色素细胞缺乏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邪、肝气郁结、肝肾不足,使气血不和、肌肤失养所致。本病多见于青年,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肤色脱失成乳白色斑片,界限清楚。全身各部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手背、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也有沿神经分布的。笔者在临床上分为三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满意疗效。 气血不和型 皮损突然发生,呈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的云片状。发病前体质较弱。舌淡红,脉细滑。方药:白蒺藜、何首乌、生地、熟地、...
-
脂溢性皮炎 临证分3型予以论治
脂溢性皮炎与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胃内热蕴蒸,或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本病好发于头面、鼻旁沟、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脐窝及腹股沟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损处多为淡红色或黄红色如钱币状斑片,上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见于干燥脱屑斑片,自觉瘙痒。可有精神易兴奋、皮脂分泌异常或有偏食习惯。病情严重或处理不当可发展为脂溢性湿疹甚至红皮病。此病笔者临证分为3种证型予以论治。 肺胃热盛型 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皮损红色,并有渗出、糜...
-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分为轻重予以治疗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中医称之为“红花草疮”,是因过量食用红花草类蔬菜等,并受日光照射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食用蔬菜、日晒及禀赋不耐有关。本病多见于女性及儿童,好发于春、夏两季节,尤以3~5月的农村地区多见。发病前食用过灰菜、苋菜、紫云英、猪毛菜、洋槐花、棠梨叶、榆树叶、萝卜叶、刺儿菜、莴苣、小白菜、油菜、马齿苋等,并有日光照射史,潜伏期几小时至1天。患处为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自觉紧张、胀痛、刺痛、麻木和瘙痒,亦有少数患者伴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皮损为弥漫性非凹陷...
-
尖锐湿疣 以下方剂予以治疗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男女生殖器及肛周、仅次于淋病后第二位高发的性传播疾病。发病前多有不洁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感染史。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3个月。临床上偶可见儿童发病,一般系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如毛巾等而传染。男性患者好发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肛周和阴囊;女性患者好发于大小阴唇、会阴、阴道口、阴道内、尿道内、宫颈、肛周等处。患者中偶有发于口腔、咽喉、气管等部位者。初起为淡红色丘疹,渐增大增多,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形状大小不一。可有瘙痒、外伤摩擦后出...
-
急性乳腺炎五种证型予以论治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部位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疾病,中医称之为“乳痈”。本病多由乳汁郁积或乳头破裂,继而发生细菌感染所引发。其主要症状是初起时患侧乳房肿胀疼痛,患处压痛,表面皮肤发红,同时全身发热。可出现高热寒战,白细胞增高。脓肿表浅的可自行向外溃破;在深层的除慢慢向外溃破外,还可向深部浸润,形成乳房后脓肿。若治疗不当,可形成慢性迁延性乳腺炎,肿块长期不消,甚至可形成乳瘘,经久不愈。本病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乳汁瘀积,化热酿脓,或肝郁胃热,气滞血壅所致。笔者...
-
细菌性阴道炎分两种证型予以治疗
细菌性阴道炎,是因为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的生态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认为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有鱼腥味或臭味,外阴潮湿不爽。性交时或性交后异味加重。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以及外阴瘙痒。体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呈灰红色;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有时呈乳黄色或灰绿色,有腥臭味。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湿热下注 白带增多,有腥臭味,阴道灼热,性交疼痛,外阴瘙痒,食欲不振,口淡或口苦。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细...
-
中药增液汤加味予以治疗阴道干涩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容易出现气血不足,肤失濡养的症状,特别是患过某些耗气动血的疾病,阴津亏损,更容易生风生燥,自觉外阴皮肤瘙痒,阴道有干涩感。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朱副主任建议用中药增液汤加味予以治疗,以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增液汤加味,方用玄参20g,麦冬15g,生地15g,怀山药30g,当归15g,仙茅12g,淫羊藿12g,炙甘草12g,太子参30g,山萸肉20g,熟地20g。患者如有内热症状,可加黄柏、知母退其虚热。方中诸药合用,可使气血调和,冲任、脏腑得养,可改善女性阴道干涩、外阴瘙痒的症状。...
-
治幼儿肠炎 予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患儿刘某,女性,1岁2月余,体重10.3千克,因发热、腹泻3天就诊。3天前患儿出现发热,腹泻日10余次,为糊状便,带黏液,但无脓血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1012/L,中性粒细胞82%。大便常规检验提示脓细胞2+。 诊断:肠炎。给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口服泻痢停、阿莫西林胶囊。因高热曾用过1次地塞米松2mg。治疗3天后热退、腹泻次数逐渐减少,但4天后腹泻加重,8~10次/日,泻下黄色稀便,每次量少,有黏液,无脓血便,便时啼哭,口渴喜饮,纳差,无恶心呕吐,小便量少,...
-
双腕双肩背部冷痛予以养血通痹汤加减
患者刘某,女,33岁,分娩后1年余,主诉:双腕、双肩、背部冷痛8个月余,加重2周。 诊见:双腕、双肩、背部冷痛,怕风,怕冷,时有汗出,遇寒后症状加重,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外院确诊为产后风湿病。诊断:产后风湿,阳气亏虚。予以养血通痹汤加减,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白芍15 g,桂枝5 g,小通草5 g,细辛3 g,威灵仙10 g,浮小麦30 g,仙茅10 g,雪莲花5 g,淫羊藿10 g,附片10 g,甘草5 g,大枣8枚。1剂/d,水煎服。 服7剂后患者全身...
-
肾小球肾炎 予以二至丸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患者年某某,女,45岁,发现肾小球肾炎7年,高血压7年,此次因劳累后出现腰酸双下肢肿胀3天。2012年6月5日就诊,诉腰酸,肢肿乏力,头晕,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尿常规示:蛋白(++),潜血(++);肾功能正常。血压140/95毫米汞柱。辨证为肝肾阴虚兼有脾虚证,予以二至丸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地黄2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30克。14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分服,同时口服依那普利,以控...
-
肾病综合征,水肿病,汤剂予以四君二至丸加减
蔡某某 男 64岁 地址:越秀区濠畔街108号404房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9月 现病史:2012年在当地人民医院行肾穿:MCD,不排除FSGS。予60mg激素治疗,1月后upro转阴,规律减量。2013年2月激素减至5mg时,尿蛋白1+~3+,2012-2-20改用激素20mg加晓悉,2周后自行停药,蛋白尿未转阴。2013年4月激素15mgqd。2013-5-7尿常规:pro3+。scr:86.8;TC:7.20,TG:1.85,LDL-c:3.33。 症见:乏力,腰酸,纳差,双下肢浮肿,舌暗...
-
心衰肾衰予以参麦葶苈救心汤加减
罗某某(住院病案号),男,64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罗元头北五巷。 主诉:发现肌酐升高5月余,胸闷、气促1周 现病史:缘患者2012年12月25日因“咳嗽、咳痰10余天,气促3天”至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肺部感染、肾囊肿(多发),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予抗感染、平喘、减轻心脏负荷、护肾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后出院。后患者气促症状多次发作,多次在广医二院和我院总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高...
-
肾衰,心脾肾亏虚,予以真武汤温肾利水
陈某,男,50岁,住址:广西省北流城西路 主诉:双下肢浮肿1年余 现病史:缘患者于2011年1月开始常觉疲倦乏力感明显,当时至医院就诊,确诊2型糖尿病,现服用拜唐苹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后多次查血肌酐波动于250umol/L左右,同年11月于中山大学第一附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糖尿病肾病(IV期肾性贫血)2.高血压病3级”,经药物治疗及单超脱水治疗后症状稍改善。2012年5月患者因活动后气促,双下肢浮肿入住我院肾内科,查Cr:270μmol/L;尿液肾功8项:IgGU:...
-
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
胃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部血管破裂而导致血液溢出,经口吐出或由大便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和部分胃炎。胃穿孔大出血病情危急,应立即施行手术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少量的慢性胃出血应用中药治疗比较合适。笔者在临床上将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气虚失血 症见胃病日久,胃脘隐痛绵绵,时而痛甚,饮食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常排柏油样便,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治法:益气补虚,清热止血。药物组成:生地30克,黄芪、大黄各15克,黄连9克,生甘...
-
反复咳嗽 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祛风止咳
吴某,女,56岁,2013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少痰2个月余。患者不慎伤风后出现咳嗽,先是咽部不利,随即阵发性呛咳,不能自主,以夜间为甚,夜不能寐,时有汗出,汗出恶风,两肩部怕冷,少量白黏痰,并多次感冒,咳嗽反复,迁延不愈。曾在某医院以中草药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神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体型偏胖,纳食尚可,二便调,舌淡苔簿白脉浮缓。 辨证:营卫不和,风舍于肺所致咳嗽。 治则:调和营卫 祛风止咳,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
-
孤独症中医治疗予以启闭安神颗粒和黄芽汤加减
李某,男,8岁。家住西安市碑林区互助路14号。2020年07月27日初诊。诉发现语言少,不主动与人交流、情绪不宁4年余。3岁多入园后发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言语简单以单字为主,不合群。就诊于西安某院,予以颅脑MR、脑电图检查(家属代诉无异常)及相关评估,考虑为孤独症谱系障碍。4岁多因患儿自主语言少,在我院间断配合康复训练及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患儿多动症状较前减轻,行为较前规范。刻下症:孤僻独行、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反应少,对玩具感兴趣时间短暂,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跟随及参与游戏,不能用手指指物,能说...
-
肠郁,肠易激综合征,予以激愈方化裁
张某,女,32岁。2006年7月11日诊。 患者反复腹痛3周,发作不定时,痛无定处,以右腹多见,腹胀,大便时稀时干,常伴有腹泻,为黏液便,无血便,排便后缓解。近2日上述症状加重,胃纳稍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体查:全腹软,脐周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肠郁。治以健脾柔肝,祛湿止泻。予以激愈方化裁。 处方:陈皮10g,防风10g,白术15g,白芍15g,木香5g,香薷10g,厚朴10g,扁豆花10g,川连3g,佩兰10g,藿香10g,鸡内金1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湿温病 分证型予以治疗
湿温病是感受湿 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 外感热病。本病多发于 夏秋之交多雨潮湿季 节。临床以起病缓慢, 身热不扬,胸痞身重, 舌苔腻,脉缓,病势缠 绵,病程长为主要特 点。现代医学的伤寒、 副伤寒、胃肠型感冒、 钩端螺旋体病的某些 类型,临证时可参照本 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 上,笔者将本病分为六 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 1.湿遏卫阳型:证 见恶寒无汗,头身困 重,肌肉疼痛,胸痞,或 有咳嗽,不口渴,舌苔 白,苔白腻,脉濡缓。治 宜芳香化湿,解表和 中。方用藿朴夏苓汤或 三仁汤加减(藿香叶、 厚朴、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