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

  • 治疗颈性眩晕川芎、丹参莫联用

    治疗颈性眩晕川芎、丹参莫联用

    周小姐患有颈椎病,最近常感到头晕、四肢发凉,分别到三家医院就诊,可三家医院的治疗方案都不同,其中一家医院的医生要她静滴川芎嗪注射液,另一家要她静滴丹参注射液,而第三家则要她两种药同时“吊”。周小姐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治疗,丹参和川芎能同时用吗? 周小姐的疑惑是有道理的。她所患的疾病是颈性眩晕,即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医生建议的这两种药在原则上都是可以的,但细究起来,还是川芎嗪注射液更好。 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上行头目,下通血海,中开郁结”;而丹...

  • 治颈性眩晕运动疗法

    治颈性眩晕运动疗法

    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症状。颈性眩晕多在起床、翻身、低头、扬头等头颈部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劳累后容易发作或加重。颈肌训练法可缓解症状。颈肌训练宜每日早、晚各进行一组,每组训练的次数不限,以患者稍觉颈部疲劳为度。 1.患者端坐位,颈部屈曲15度,下颌微收,头颈肩部自然放松。 2.辅助者用手掌根部抵住患者前额部,并施以适当阻力,患者渐次增加颈部屈曲力量至最大程度以对抗阻力,以保持“颈肌训练特定体位&...

  • 林定坤治疗颈性眩晕经验

    林定坤治疗颈性眩晕经验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退行性病变、颈部外伤以及颈部慢性损伤所引起的小关节错位从而出现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且本病常迁延不愈,反反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岐黄学者林定坤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先后师从岭南骨伤大家邓晋峰和石仰山先生,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林定坤认为颈性眩晕多由筋骨失衡、气血失调兼有邪气共同所致;在颈性眩晕的临证诊疗上,林定坤临证首先以手法、导引等平衡筋骨,再予...

  • 治颈性眩晕经验

    治颈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石决明(先煎)、葛根各20克,丹参15克,川芎、白芷、刺蒺藜各8克,党参、白芍、桃仁各12克。 加减:痰湿者加白术、半夏各10克;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各4克;气虚者加黄芪12克,天麻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0例,治愈 35例,有效6例,无效9例。...

  • 颈性眩晕治以活血定眩

    颈性眩晕治以活血定眩

      患者患颈性眩晕,出现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伴颈项后侧酸胀不适,活动稍欠灵。此为颈部筋骨错缝致气血瘀滞。治以活血定眩。温针灸百会、颈百劳温经活血、促进头项气血流通;刺风池、天柱疏风活血、柔筋止痛。加以舒筋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牵旋端提法可使筋骨整复,达到治愈。   孙某某,男,37岁,工程技术人员。2011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因“一过性运动性眩晕8天”就诊。平素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疏于锻炼。8天前因久坐伏案出现颈项不适,运动欠灵,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经西...

  • 运用傍刺天柱穴治疗颈性眩晕

    运用傍刺天柱穴治疗颈性眩晕

      【穴性特点】   人体以头为天,颈项乃人体之支柱。穴在颈上,名“天柱”,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有熄风宁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之效。该穴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重要选穴之一。《金针梅花诗钞》中有云:“天柱将颓眩晕生,头疼项强脊难伸。”《灵枢·寒热病》中记载:&l...

  •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孙女士患颈椎病10年有余,经常感觉头昏欲呕、脖子痛,前天早上起床后准备上趟厕所,谁知一起来便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瞬时晕倒过去,老公急呼“120”将其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颈性眩晕”。缓解颈性眩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医疗法。 (1)药枕 取荷叶、薄荷、石菖蒲、白芷、厚朴、桂枝、川芎、独活各100克,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制成软硬适度的枕芯,常睡此枕可以防治颈椎病。若颈项痛者,加僵蚕、羌活各100克;颈项酸困不适者,加苍术、秦艽各100克;颈肩挛痛者,加白芍、姜黄各1...

  •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颈性眩晕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

      患者因长期伏案,又不注意姿势,渐觉颈项酸楚,经常头晕,又因工作繁忙劳累病情加重,其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四诊合参,郭剑华辨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之眩晕病,结合颈椎MRI检查,确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以针刺加推拿手法,再配以补中益气汤调理,共达健脾养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袁某,女,44岁,行政办公人员,2009年03月28日初诊。   患者因“反复颈项酸痛伴头晕5年余,加重2天”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伏案,又不注意...

  • 颈性眩晕 采用针灸治疗以飨同道

    颈性眩晕 采用针灸治疗以飨同道

    颈性眩晕是以颈椎病为基础所引起,以发作性眩晕、颈肩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例如不正确姿势、受寒等因素引起的颈椎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刺激、压迫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当椎动脉受到挤压或刺激时,可造成痉挛扭曲,导致脑供血不足;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眩晕、头痛、颈肩痛等临床症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一定疗效,以飨同道。 取穴:风池、天柱、百劳、大椎、百会、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穴,穴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1寸毫针常规...

  • 颈性眩晕如何引起的 如何治疗

    颈性眩晕如何引起的 如何治疗

    现代生活人们长期面对电脑或伏案工作,在长时间保持同一颈部姿势后,如猛地改变体位(如抬头或转头),一些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头颈部板滞疼痛且活动困难,甚至突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症状。如此情况频繁发生,还常出现落枕、颈肩部怕冷等症状,那么应警惕:是否患上了颈性眩晕。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外伤、颈椎骨性结构异常或周围软组织病变等原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典型颈性眩晕的症状,就是在头位变动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如坐舟车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血压升高等症状...

  •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药用:葛根27克,天麻、木瓜各15克,川芎、蔓荆子、黄柏、黄芪、杜仲叶各12克,白芍、生龙骨、牡蛎各21克,炙甘草、党参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治疗120例,显效56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54例(眩晕症状减轻,偶有头晕);无效10例(仍眩晕,与用药前无差别)。 病案:张某,女,48岁。颈椎病病史3年,人院时主证头晕,不能行走,时有恶心呕吐,耳鸣,颈痛,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片示:椎间关系失稳,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脑...

  • 治疗颈性眩晕典型病例

    治疗颈性眩晕典型病例

    张秋才是河北省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于用经方治疗疾病,但不拘经方。他用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王某,女42岁,2014年7月5日初诊。以眩晕、恶心、呕吐2天就诊。 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有颈椎病史。平时很少有体育运动,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身体肥胖,2天前因练习颈椎“米字操”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颈椎X片:寰枢关节不稳,颈4、5椎体排列不稳。无高血压、心脑血管及内耳疾病。符合颈性眩晕诊断。 刻诊 眩晕耳鸣,头重如...

  •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 泽泻汤治耳石症 甘汤证治梅尼埃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 泽泻汤治耳石症 甘汤证治梅尼埃病

    崔书克运用经方治疗眩晕案3则 经方指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金匮心典·徐序》云:“唯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经方组成药味简洁,用药精准,效宏力专,疗效显著,为世代医家称赞。 崔书克教授从医2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临床采用“六经辨病,方证对应”的辨证方法,以六经为纲、方证为要,先辨六经,继而方证对应,方随证立,方证一体,往往一剂知,二剂显,效如桴鼓。现将其应用经...

  • 颈性眩晕 冯学功教授遣方用药临证处方

    颈性眩晕 冯学功教授遣方用药临证处方

    冯学功辨治颈性眩晕方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颈性眩晕为颈部不同病变压迫或刺激颅外段椎动脉,引起血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组眩晕综合征[1],其在颈椎病中约占20%[2]。随着伏案人群比例的增高,发病率逐年上升,40岁以上颈椎病人群中发病率可达6%~10%[3],发病机制的学说多种多样,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4]。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但治法较多,方药繁杂,其规律难以把握,临床疗效有时不易复制。 冯学功教授从医30余年,诊治中风病、头痛、眩晕等病经验丰富。在颈性眩晕诊治中以六经为纲,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陈枫“颅底七穴”组方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缓解眩晕症状,此外还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失稳状态和椎间关节的紊乱,减少复发。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颅底七穴”组方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西药治疗,且具有价廉、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的特点。 陈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从医数十年,在脑血管病、妇科病、帕金森病、糖尿病、痛证、脾胃病等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内外妇儿各科...

  •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全国名中医王新陆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诊治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络脉瘀阻王新陆在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脑病的发生应当首先责之于血浊,血浊是指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失去其清纯的状态或者血液循行紊乱,从而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不平衡的病理状态。由于血液浑浊,循行混乱,不思其道,浊血上逆,扰乱清府,则发为眩晕。 痰湿中阻过食肥甘,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上扰清窍...

  • 颈性眩晕三大注意

    颈性眩晕三大注意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患有颈性眩晕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卧姿 以右侧卧位为宜,枕头的软硬度及高低应合适,以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也可以仰卧,仰卧时枕头放置在头与肩部之间,从而使颈椎的生理前凸与床面之间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 二、坐姿 臀部要充分接触椅面,腰部挺直,双肩后展,使头、颈、...

  • 颈性眩晕当注意坐卧姿

    颈性眩晕当注意坐卧姿

    颈性眩晕多发于常坐办公室的人,发病时会感到周围景物或自身发生旋转,或上下升降,或左右摇晃,或有移动等现象。如果你是一位颈性眩晕患者,那么平日里请注意坐姿和卧姿。 卧姿以右侧卧位为宜,枕头的软硬度及高低应合适,以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仰卧时,枕头放置在头与肩部之间,从而使颈椎的生理前凸与床面之间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 坐姿臀部要充分接触椅面,腰部挺直,双肩后展,使头、颈、肩、胸保持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尽量拉近与工作台的距离,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最合适的位置,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疲劳。...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