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
王立忠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的典型病案
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对于各种发热的治疗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从师,现将其治疗内伤发热的典型病案采撷一二,与同道分享。 痰火郁肺发热 患者桑某,女,49岁,2013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低热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行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开始出现低热伴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咽部不爽,每日于晚饭后发冷,体温升高约37.2℃,于某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半月余,行各项检查并排查结核...
-
内伤发热中医方药治法
医案 气虚发热案 牛某,女,45岁。2014年5月15日初诊:间断性发热、乏力、头晕1年余,加重5天。症见:语声低微,面色潮红,乏力,头晕,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寐差,易感冒,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诊断:(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黄芪50g,党参15g,白术15g,甘草15g,陈皮15g,当归15g,茯苓15g,砂仁(后下)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柴胡10g,升麻10g,防...
-
中医辨治气虚发热 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在临床上误诊、误治者比比皆是,这与辨证施治不当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气虚发热是内伤发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怯气短,易受外感,面色胱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这种发热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卫阳不固,营卫不和,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越于外而发热。对于这种发热,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甘温以除大热,但用药后效果往往不理想。 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加减则疗效大增。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各15克,当归...
-
内伤发热 方拟四逆散加味治之
患者席某,女,34岁,2014年10月11日初诊。 发热3个月,西医经相关检查未能做出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也未见疗效。现发热37.6℃~38.3℃,午后疲困无力,大便干结排出不畅,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短弦滑。患者有情志抑郁不畅史。 辨证:内伤发热(木郁土滞)。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拟四逆散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白芍20克,枳实15克,炙甘草6克,葛根20克,竹茹15克。服药5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正常。1个多月来,随访患者未见再发热。 按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论》...
-
补中益气汤,病案治内伤发热,习惯性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 病案一:内伤发热 平某,男,37岁。素体虚弱,肝胃不和。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
-
补中益气汤 病案治内伤发热,流产,腹泻脱肛
补中益气汤 病案一:内伤发热 平某,男,37岁。素体虚弱,肝胃不和。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
-
分四型辨治内伤发热获得满意疗效
临床观察发现,内伤发热以伤食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和五脏积热为多见,分四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伤食发热症见身肤发热,暮夜热重,不思饮食,嗳腐呕恶,腹胀便秘或泻下腐臭,舌红,苔黄腻。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瘀积化热而见发热。治宜消食导滞、清热化积,方用保和丸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竹茹;脘腹胀痛者,加厚朴、木香;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身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气虚发热症见发热绵绵,自汗,气短,面色白,舌淡,苔白。此证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于外而发热...
-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医案 瘀血发热案 王某,女,44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间断性发热2月余。症见:面色晦暗,形体适中,语声正常,低热,乏力,口渴不欲饮,时有小腹部疼痛,纳差,月经先期,量多,睡眠和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 诊断:(瘀血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益气养血。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鸡血藤2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膝15g,甘草15g,黄芪20g...
-
中医泄泻案 喉痹案 内伤发热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丽坤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其治学严谨,中医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肿瘤,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刘丽坤学习治疗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医案一:泄泻案 患者,男,50岁,首诊2010年9月8日。诉胆囊癌术后近一年。患者于2010年7月因腹痛经检查诊断为胆囊占位,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胆囊癌,术后未行特殊的检查处理。患者于2010年7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日行十余次,腹部胀满,下...
-
韩明向用升降散治内伤发热经验
升降散最早载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该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而成其方。方中僵蚕、蝉蜕有升浮之力,能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有降泄之功,可降阴中之浊阴。全方升降相成,可调气机升降出入,使清阳之气升发上行,浊阴排出体外,使人五脏调和。全国名中医韩明向在近60载的临床、科研工作中治学严谨,抉微探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跟随韩明向临诊中发现其运用升降散治疗内伤发热每收佳效。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