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方药 第2页

中医方药 第2页

  • 感冒流黄涕咳黄痰 中医方药

    感冒流黄涕咳黄痰 中医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柴坤   患者2天前感冒,流黄涕,咳黄痰,咳嗽频繁,纳可,二便调,余无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方药:黄芩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辛夷12克,炙紫菀15克,大枣6枚,日1服,煎2次,将2次的汤汁混合,早、晚服。   1服后,咳嗽减轻,黄鼻涕减少,3服完后,已经微咳,黄涕基本消失。《伤寒论》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黄芩汤是太阳与少阳合病之方。本患者正是太少合病,咳嗽伴有...

  • 耳闷耳闭自觉耳朵里面发肿 中医方药

    耳闷耳闭自觉耳朵里面发肿 中医方药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组成。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较广,可以治疗带状疱疹、盆腔炎、带下病、绣球风等以湿热下注为主要证候的疾病,同时对于肝经实火上扰的疾病也有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患者女性,55岁。因耳闷耳闭一个月来诊。患者诉一个月前因为感冒后出现耳闷耳闭,自觉耳朵里面发肿。近一周又出现鼻塞、咳嗽咳脓痰,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滑,耳闷耳闭白天加重。 本患者肝经实火上扰,故出现耳肿、耳闷耳闭,湿热下注故大便不畅、小便黄。而鼻塞...

  • 治疗痴呆健忘病 中医方药探源

    治疗痴呆健忘病 中医方药探源

    韩冠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痴呆经验 痴呆是以获得性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等多方面受损。痴呆的类型多样,分为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变性、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等。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为最常见的类型,占痴呆的50%~70%[1]。痴呆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为止,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故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控制延缓病情极其重要。中医治疗痴呆有一定的优势,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平衡人体气血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

  • 临床经验挖掘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

    临床经验挖掘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

    •张仲景方药计量只能采用东汉官秤,其1两合今约13.8克,而绝不会是其他衡制。 •按1两折合9克的关系换算张仲景方剂的药物用量,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最高,药材的利用度最大。 •煮散可大大提高药材中活性成分提取率,与汤剂相比,煮散可节省大约1/3~2/5的药材。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方药剂量既包含深邃的科学奥秘,也是影响方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现实中,临床中医师的处方用量是多样的,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一些医...

  •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从尚“和”思想看中医方药配伍

    君臣佐使的和谐结构与方药配伍的调和技巧,它们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药个体的药性药效,又灵活可靠地调控使用了中药群体的综合功效。这些与古代哲学“和”的蕴义是何等吻合。它们不仅在总体上体现了“和而不同”,有的还具体体现了“可而有否,否而有可”等古代哲学思想。 几千年来,中医学始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它与传统文化之尚“和”,实乃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的尚“和”思想 早...

  • 中医方药进行迂回治病

    中医方药进行迂回治病

    医者治病,在多数情 况下,是有是病,即用是 方。如风热咳嗽,用桑菊饮 疏风散热、肃降肺气;肝气 郁结,用柴胡疏肝散畅达 肝气;胃寒痛,用良附丸温 中止痛……等,即是其例。 但是,有些病证,特别是一 些内伤杂病,久病一则按 有是病,即用是方治之,其 效不著,二则按上法治之, 反而弊多利少。如阴血亏 损之病,不受滋补,补则反 见腹胀腹泻等。在此情况 下,摆脱有是病,即用是方 之束缚,并采用方药给予 迂回冶疗,就能化弊为利, 也能收到治彼愈此的效 果。这种治法,在医书里, 是屡见不鲜的。中医所...

  •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①阳水:麻黄、苏叶。②阴水:附子、肉桂、干姜。③腰以上肿:荆芥、桂枝。④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①偏寒:吴茱萸、川芎。②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③偏后脑:羌活、天麻。④偏前额:白芷、葛根。⑤偏两边:蔓荆子、白芍、白蒺藜。⑥偏巅顶:藁本、牛膝。⑦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

  • 《中医方药手册》铺就了我的中医之路

    《中医方药手册》铺就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相识《中医方药手册》已经48年了。1968年我中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务农。没有学可上了,只好读小学的《山西日报》及能借来的一些有限的书籍。当时大队的一位赤脚医生祁老先生让我跟他学习中医,但当时由于从小受戏剧的熏陶,立志要做一个清官,故不愿学习中医。到了1969年,眼看升学无望,也看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显著效果,于是就在劳动之余开始自学中医,希冀自己能为群众做点什么。遂借我舅父于秦治老先生(他自学中医,为人处方治病,擅长小儿推拿)的一些中医书籍来读,并抄写部分内容。后又抄写转业在粮站工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军官)乔重...

  •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方证相应的关系实质是“有是证则用是方”,即方与证之间有着相对固定不变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还产生了“异病同治”现象。 •方与药之间存在着离合关系。方药相合反映了药物功用与方剂功效大体相同,方与药离则表现为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以及因配伍产生的新效用。 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原则,选定药味、药量等组合而成的药方。组方讲章法,用药有规矩,这一过程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处理好其间的各...

  • 《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我刚开始学习中医时,没有书籍,都是借老师的书来抄写。1971年,我在书店买到了一本《实用中医方药手册》,没有具体作者署名。我如获至宝,常常秉煤油灯夜读至深更。在此后的见习实习中,我将该书装在工作衣口袋里随时查阅对照。近20年后,我才得知该书是由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王世民老师编著,最初为内部印刷。1984年出版署名王世民,后多次修订再版,迄今共印刷了62万余册,其读者面之广可想而知。 该书第一部分为方剂,按功用分类排列,主方下附有同类方剂。如解表剂,第一方为麻黄汤,其下附有三拗汤、华盖散、麻杏苡甘汤三方,每方有...

  • 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证不难认,意会则明。”此语是明代医学家陈实功剥《陋室铭》之语品学医之妙要,可谓“世言真数开心意”。 清代末叶以来,中医界把《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和《药性赋》列为“蒙学四书”,又被称为学医“四小经典”。其中,方剂的汤头尤为重要,对其背诵,甚至终生享用。这说明学用方剂的重要性。至于作为中药的本草,也多是以方带药来学,可备见,学方之重要。 方剂是中医药理论的缩影,医家的...

  •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国医大师王世民于1968年一手写成的《中医方药手册》,最初是内部印行五千册。由于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王世民又作了修改,于197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量达62万册。到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已是第4版。从1984年版开始,每版发行之后,王世民老师都会亲笔题签赠阅于我。50年来,该书已成为一部以典示范、执简解难、合宜适用的案头枕边书。 我初学中医那年,就买到这本《中医方药手册》,那是第1版,书名没有“实用”二字,收集方剂646首,中药447味,制作64开本,红塑料皮,携带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