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佃贵

李佃贵

  • 李佃贵治疗食管癌临床验案

    李佃贵治疗食管癌临床验案

    □ 孙润雪 李刚 刘小发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或自食物通过时缓慢或有哽噎感。也可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展期食管癌则常因咽下困难就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完全不能进食。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国医大师...

  • 李佃贵辨治胃癌经验

    李佃贵辨治胃癌经验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第四位,癌症死亡率第二位。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水平。胃癌当属中医的“积聚”“胃脘痛”“噎嗝”“反胃”的范畴,本病预后差,进展期胃癌自然病程一般不到1年。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上发挥了独特优势。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生与“邪毒”有关。“邪毒”又称“癌毒”,包括了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移、浸润,也包括肿瘤所在部位炎症性反应。国医大师李佃贵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对当代人们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的观察,创造性地提出“浊毒理论”认为胃癌的发生是因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

  • 李佃贵分型论治丹毒经验

    李佃贵分型论治丹毒经验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结合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指导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李佃贵学习,现总结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治疗“丹毒”用药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丹毒是中医的病名,是以患处突然表皮灼热伴随肿胀,颜色鲜红,病界清楚成片,色红如丹砂,蔓延速度快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患处表皮灼热,色红如丹砂,因此得名丹毒。中医浊毒论学说创始人李佃贵认为,丹毒患者多因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湿热之邪等诸多因素伤及脾...

  • 早泄湿热肝郁型 李佃贵治则方药

    早泄湿热肝郁型 李佃贵治则方药

    高某某,男,50岁,2018年10月6日初诊。患者以早泄来就诊,多次去医院检查和就诊,久治不愈,检查身体无器质性病变,服用补肾壮阳药物后,反而愈加难受,口腔简单上火,特来找中医就诊。刻诊:早泄半年多,近半个月来加剧,心境郁闷,失眠多梦,口干口苦,食纳欠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确诊:湿热肝郁型早泄。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方药:柴胡12g,香附12g,郁金10g,茵陈15g,枳实10g,赤芍12g,大黄6g,红曲10g,生麦芽15g,合欢花10g,甘草3...

  •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思路分析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思路分析

    李佃贵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杏林悬壶 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对脾胃病颇有研究,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其中对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完成了“胃痛宁胶囊的药理实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并获得科技进步奖。代表著作有《中医浊毒论》、《绞股蓝的研究与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溃疡性结肠炎(简...

  •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并擅长从浊毒论治肿瘤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用一组对药,撷其精华,以飨读者。 “双皮”即秦皮、石榴皮。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组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秦皮,别名:秦白皮,蜡树皮等,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雷公炮灸论》,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痢,止带, 用于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浊毒论治便秘验案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浊毒论治便秘验案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张仲景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便秘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

  • 李佃贵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李佃贵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便秘属于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羸弱等导致肝脾失调,气机不畅,影响水液运行,气、血、水停聚日久郁而化浊成毒,浊毒阻于肠腑,糟粕不下,则发为便秘实证,浊毒蕴结日久伤及阴液气血,阴伤及阳,发为便秘虚证。 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李佃贵用药注重药物性味归经与功效的结合,同时善用药对,取得了良好效果。 热积便秘:外感邪气郁而化热,情志失调化火,抑或喜嗜辛辣、酒食导致胃肠积热,热浊毒邪阻于肠腑,耗伤阴液,糟粕难...

  • 李佃贵“三草”治肝病经验

    李佃贵“三草”治肝病经验

    李佃贵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博士生导师。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肝病所用一组角药,以供同道学习。“三草”即地耳草、垂盆草、龙胆草。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角药治疗肝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地耳草 地耳草又称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的全草。味苦,性平,归肝、胆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治疗黄疸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中华药典》(2015版)载其煎服用量15~30g。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耳草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肝损...

  •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娄莹莹   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系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属于中医“积聚”“臌胀”范畴,是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一,病情缠绵难愈。李佃贵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不仅擅长治疗脾胃病,对肝胆病的诊治亦有很高的造诣,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颇具特色。   详查病因,谨守病机   中医学有关积聚、鼓胀的成因,《内经》认为是“浊气&r...

  • 李佃贵化浊解毒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佃贵化浊解毒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西医均感棘手。李佃贵创浊毒理论,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对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截断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疗效确切。特此推荐。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于胃癌前病变,病情多受情志变化影响。 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或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血不足等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浊毒内蕴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故临床治疗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具体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之不同,以化浊解毒为主,或兼以疏肝理...

  •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用药特点

    李佃贵 ( 1950—)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 李时珍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 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年, 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等 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病理 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

  • 李佃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李佃贵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在治疗了大量的脾胃肝胆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目前主要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物对症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症状易复发,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李佃贵在临床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反流性食管炎在不同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表现除了反酸、烧心、胸痛,还可伴有上腹痛,痞胀、嗳气等症状。但在临床中可以见到大量的患者来诉吐酸水或反酸不适。故&ldq...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治疗验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西医归属于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李佃贵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本。”中医肝属木,脾胃属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因此李佃贵教授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紧张, 饮食及情志调节易于失常,若肝失疏泄,使肝气不畅,横逆脾胃,或肝气久郁化火、肝胆内生湿热、肝阴血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脾胃...

  • 李佃贵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常用对药

    李佃贵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常用对药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独特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学术思想 治疗脾胃,首倡浊毒 古代医家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病因的认识多以《内经》所论为本,不外乎情志失调、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他脏传变等,而对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不外乎正虚( 脾阴、阳虚、胃阴、阳虚、脾气、胃气虚) 、邪实( 气郁、血瘀、痰湿、湿热) 或虚实夹杂三个方面。而浊毒不但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李佃贵...

  • 特发性肺纤维化 李佃贵采用降化行准则来医治

    特发性肺纤维化 李佃贵采用降化行准则来医治

    病因病机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不明原因的缓慢、进行性开展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只累及肺脏,多发生于老年,组织病理学和/或高分辨率CT(简称HRCT)体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简称UIP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简称IP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IPF目前尚无有效的医治办法,预后极差,中位存活2.5~3年,预后差于其他大部分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本病大多起病隐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短为首要体现,严重者可出现...

  •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很多,最常见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其他包括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散在性或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甲亢、碘甲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甲亢和新生儿甲亢等。 甲亢的病因病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多取决于甲亢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各个典型症状均可成...

  •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李佃贵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为医,他攻疑克难,给走向深渊的患者开启生的通路;为师,他循循善诱,给懵懂迷惘的学子竖起指路的灯塔;为官,他高瞻远瞩,给遭遇瓶颈的单位拓展一片奔腾的空间。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浊毒证研究室”,成为业内治疗脾胃病的不二人物。   自小尚医 少年得志   李佃贵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十二三岁时就能给乡亲们写春联了。那时,李佃贵有位在公社卫生院上班的本家叔叔,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颇受尊崇。有一次李佃贵发烧,十几天不退,这位叔叔开了两剂中药,他吃后很快就好了,这...

  • 李佃贵 浊毒学说 磨砺出新

    李佃贵 浊毒学说 磨砺出新

    李佃贵,1950年7月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科技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评审专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临床实践与理论建构相辅相成,历代名医大家莫不是孜孜于临床,并洞微烛幽,独辟蹊径,于妙手回春之余,而得窥诊疗规律新境界,如涓涓细流渐次汇入,大河因而活水劲涌,奔腾不息。...

  • 国医大师李佃贵抗疫纪实

    国医大师李佃贵抗疫纪实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第三届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年逾七旬,密切关注疫情,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繁重工作中。 2月4日上午,在李佃贵的主动要求下,经有关领导批准,李佃贵对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逐一望闻问切,并指导制订了中医治疗方案。他勇敢迈进隔离病房为新冠肺炎患者诊治,也成为河北省当时直接为新冠肺炎患者诊治的年龄最大的医务工作者,而这只是他一个多月来繁忙工作的缩影。 临危受命 坚守一线 疫情发生后,河北省第一时间成立“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中医...

  • 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救治 李佃贵为肺炎患者开中药处方

    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救治 李佃贵为肺炎患者开中药处方

    2月6日,由重庆市中医院牵头的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专家,对重庆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救治研究,通过工作群,专家之间随时研讨患者病情。截至目前,课题组累计参与救治患者246人,复诊225人,治愈出院患者15人。 经过课题专家组的不懈努力和通力合作,中医药治疗效果不断显现,部分医疗机构已同意课题组专家全程参与所在机构的轻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研究。为扩大研究范围,该院援鄂医疗队部分人员纳入课题组,中医药参与救治36人。 1月22日,为充分发挥中医...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