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 第3页

微 第3页

  • 邓铁涛养生精要探微

    邓铁涛养生精要探微

    国医大师邓铁涛强调养生重于治病,推崇 “上工治未病”思想,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 养生保健经验,不仅重视养身,更重视养心、养 德、养神、养脑,发展出了一套身心兼备、行之有 效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现撮其精要予以总结。 1 养生先养心 养心,并非单指养护心脏,而是泛指安养心 性,调节情绪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 “恬淡 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强调调 节心性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性。心境平和,则真气 内藏,心浮气燥,则真气耗散。并且中医...

  • 微两会 中药有功

    微两会 中药有功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关彦斌提出,强化政策支持、推进资源重组,建设航空母舰式的中药企业,以政策投入最大限度地激活存量资源、创造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红利,促进中药产业做大做强。 关彦斌建议,一是制定规划。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学者参加,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中药航母的建设规划,明确目标、措施、步骤、政策和组织。 二是政策引导。出台针对性较强的产业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实现高速发展和技术升级,引导和鼓励一般企业和弱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靠...

  • 微波炉塑料盒加热应少于3分钟

    微波炉塑料盒加热应少于3分钟

    市面上有很多种用于微波炉的塑料盒。但据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孙世或部长介绍说,实际上我国尚无微波炉专用餐具的标准,这些标识“可用于微波炉”的塑料餐具,用于微波炉加热或烹饪时不一定是安全的。为安全起见,孙部长建议最好在700W以下短时加热的条件下使用。700W大致相当于微波炉的中挡火力,一般使用说明书内有各挡火力对应的输出功率说明,短时加热则是指2—3分钟的加热,不能用于烹饪煮熟食物。...

  • 改善你的微循环

    改善你的微循环

    天热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手脚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人的微循环系统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老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 记者采访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于微小血管特别细,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特别多,人体内约有一百亿根,连起来长达十一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血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

  • 用微波炉减少烹调油

    用微波炉减少烹调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但是像红烧茄子、干煸豆角等都是含油量很高的家常菜,若是改变其烹调方式又可能影响食欲,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微波炉来烹调含油少的红烧茄子、干煸豆角。其方法是:先将茄子、豆角这些喜欢吸油的蔬菜洗净切块或切段后放在微波炉中,中火5分钟后取出(块大可中火8分钟),然后按原来步骤进行烹调。经过微波炉的烤制,茄子、豆角里的水分大部分都已蒸发出来,在进行下一步煸炒的时候只需要少量的烹调油,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焦香鲜美的口感。...

  • 指尖相碰活气血 眼睛微闭可养肝

    指尖相碰活气血 眼睛微闭可养肝

      当“养生”一词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大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可能是一大堆条条框框。比如,一个动作一定要保持几分钟、按摩一定得按到某个穴位。真的是这样才有效吗?其实不然。下面为大家介绍一套养生方法,这些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小动作,却能发挥养生大作用。   拍手鼓掌改善微循环   十指的指尖是经脉相交会之处,平时应该多锻炼指尖,像拍手、鼓掌,都是很好的动作。十个指尖相碰的动作可以有效地防治老年痴呆,因为气血全都到末梢了。   眼睛微闭可养肝   要想养肝,除了平时不要生气之外,还要好好睡觉,因为中医...

  • 神针疗法(微型刀针疗法)

    神针疗法(微型刀针疗法)

    神针疗法是选用微型刀针,选择压痛最明显点入针,然后行小剥离予以强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治法。微型刀针用不锈钢打制而成,长65~80毫米,包括针柄、针体、针尖三个部分。颈、胸、背、关节一般选用短刀针,臀、腰等肌肉丰厚处选用长刀针。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椎管外颈、臂、肩、背、腰、骶、腿等处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所致的疼痛及非感染性四肢关节痛。开放性损伤者,不适宜使用本法。 操作:术前选择压痛区进行常规消毒,于痛点最明显处进针,针与皮肤呈45度角剌人,深可达骨膜。当刀针剌入病变区时针感最强r酸胀感1,并放射至相应部位,此...

  • 活血中药改善微循环

    活血中药改善微循环

    活血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血瘀患者常表现有微循环障碍,如冠心病、脉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硬皮病等,都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发现,血瘀证明显者,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也较严重。 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冠心2号方、川红(川芎、红花)注射液、通脉灵等都有类似作用。冠心病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如服用复方丹参片、活血通脉胶囊、心通口服液等)后,不仅冠脉血流量增加,...

  • 眼针疗法 彭静山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疗法 彭静山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于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   彭老指出,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八区,内连五脏六腑,外查形色丝络,诊察病人的疾病和机体的情况。由观眼识病发展至眼针分区,其理论依据十分明确,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渊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组成,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在表而易见的为络脉,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彭老...

  • 论《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临床价值

    论《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临床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石学敏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精华,针灸学发展积累了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做出了杰出贡献。针灸诊疗以经络辨证、辨证选穴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学术体系。中医微创针法,是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的创新学科。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不少中医名家不断传承,创新发明了中医微创针法,如新九针、针刀、铍针、水针刀、筋骨针法、长圆针、刃针等。正由于这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解剖基础方面,缺乏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解剖入门图谱。在这种背景下,中医筋骨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发明人吴汉卿教授,从...

  • 中医宏观辨证的微观解读

    中医宏观辨证的微观解读

    中西医学渊薮有异 中医学从宏观辨证上把握和诊疗疾病,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和不断丰富其内容,正由于它是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所以直到今天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正如前文所言,由于缺乏现代实验技术,中医学对疾病的内在本质没有取得直观的认识。西医学以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基础的设备为媒介,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创立了诸如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学科,可以说西医学已成为庞大的微观医学体系,几乎每种疾病都有其主要的检测指标。 阴阳五行、四诊法、八纲辨证等内容体现了中医学的宏观辨证体系,西医学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

  • 中医“微发其汗”

    中医“微发其汗”

      《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由此看来,治疗湿病当微发其汗、利小便。   “微发其汗”的原因   “微发其汗”原因有二:一是气候因素,“值天阴...

  • 以人体微生态学诠释浊毒理论的内涵

    以人体微生态学诠释浊毒理论的内涵

    浊毒理论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 分,近几十年来,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 转变,浊毒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当代医家的重视 [1 ] 。 研究浊毒致病机理以及处于浊毒状态时人体的病机 变化,对于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进行 辨证论治、确定正确的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有重要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概述 “浊”字在金文中即有记载,本义为 “水清不 干净” [2 ]328 。“毒”字最早是以篆文出现,即 “一 种含有危害生命...

  • 野菜有微毒不能多吃

    野菜有微毒不能多吃

      南方如今春意已浓,野菜陆续上市,许多人痴迷吃野菜,认为只要是野生的就鲜美有营养,有治病功效。其实不然,有的野菜本身就有微毒,多吃不仅对身体没滋养作用,反会伤害身体。   野芹菜、野葱、马齿苋、槐花、野生小蒜等都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群食用后易引起过敏。如食用马齿苋、槐花后,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水疱;野生小蒜如果吃多了,会出现咽喉干燥、眼目赤肿等症状。   有的野菜本身不具备毒性,但因生长在工业区周围、道路两旁,这...

  • 最好别用微波炉加热牛奶

    最好别用微波炉加热牛奶

    现代人为了方便习惯用微波炉来加热牛奶,这样简单快捷,几分钟就搞定了。其实最好别用微波炉加热牛奶。 用微波炉热牛奶是否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关键在于加热时间的长短。因为微波炉的加热速度极快,而保存牛奶营养成分的温度不能太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微波炉的杀菌能力主要来自于热力效应和生物效应。热力效应能使细菌的细胞蛋白质受热变性凝固,导致细菌死亡。如果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时间过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影响乳品质量。牛奶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主要有维生...

  • 中医针灸微电影 县级中医院综合改革

    中医针灸微电影 县级中医院综合改革

    近日,江西省中医“治未病”工作推进会暨中医药工作座谈会在宜春市召开。 会议就推进江西中医药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地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要制定有利于中医医院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倾斜政策,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二要以主题教育为动力,提升中医药发展“精、气、神”,把“三严三实”作为中医药人发展事业的标尺和基本遵循。三是要把江西打造成中医药强省,使中医药事业成为江西经济的增长点、产业的支撑点。 该省要求全面开展县...

  • 微笑充分的人更长寿

    微笑充分的人更长寿

    笑和不笑,笑得少和笑得多,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大不相同。 美国研究人员收集了230张上世纪50年代前参加美国棒球联赛的运动员照片,根据照片上人物微笑时嘴部、眼部和脸颊肌肉动作幅度,把他们的微笑分为“不笑”、“部分笑”和“充分笑”等类别。 研究发现,“不笑”的人平均寿命72.9岁;“部分笑”,即微笑时仅咧嘴的人平均寿命75岁;“充分笑”,即微笑时带动脸部各相关肌肉的人平均寿命7...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长寿
  • 哪些人要重视检测微量白蛋白尿

    哪些人要重视检测微量白蛋白尿

    蛋白尿是急、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症状,也是判断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去专家所重视的蛋白尿多是指显性蛋白尿(普通尿常规检测到的)。近些年来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及其他人群,因而越来越重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由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常缺乏临床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这就需要对各种涉及,肾脏的病进行常规检测和筛查。 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陈楠教授指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损害,同时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指数、吸烟,高...

  • 巧用空调制造『微气候』

    巧用空调制造『微气候』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空调开始派上用场。但也有很多人担心空调用多了会不会患上空调病?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谢静认为,只要正确使用空调,不但不会患空调病,而且还具有保健作用。人们常说的空调病又称“空调综合征”,指的是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下的人常常出现的头晕、咳嗽、头痛、胸闷、腰疼、全身无力、发冷以及细菌性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症。之所以有这些症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室内的密闭环境导致空气流通不畅。虽然空调系统能将空气中大部分灰尘和细菌过滤掉,但空调内部容易滋生军团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金黄色葡萄...

  • 读懂微笑

    读懂微笑

    你向别人微笑,能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句话说,你的微笑使你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有人把微笑这一“体语”比喻为交际中的“通用货币”,每个人都能付出,每个人也能够接受。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辨别微笑这一“交际货币”的真伪呢? 专门从事微笑研究的科学家,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虚伪的微笑存在两大无可掩饰的“秘密”。 首先,真实的微笑应包括两组肌肉的运动,一组是将嘴角往上牵动的颧骨肌;另一组是环绕眼睛...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微波炉烹调蔬菜更营养

    微波炉烹调蔬菜更营养

    微波炉方便、快捷和无油烟受到许多家庭喜爱,研究发现,用微波炉烹饪蔬菜比传统的炒、煮、炖能更好地保留营养。蔬菜加热时间是造成叶绿素损失的主要原因,加热时间越长蔬菜产生的有机酸越多,叶绿素越容易发生脱镁反应,蔬菜就会变为橄榄绿甚至褐色。由于微波炉加热时间短、温度高、受热均匀,有利于保护叶绿素和水溶性维生素B、C。微波炉烹制的苦菜,叶绿素损失只有8.2%,维生素B和C损失也很小。而焯、炒之后叶绿素的损失高达46.9%,维生素B、C损失3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用微波炉烹饪食物应少放盐,因为盐能导电,使食物表面产生电流感应...

  • 微饿养生法

    微饿养生法

      饿对于时下营养有余的老年人来说,是养生添寿的良方之一。这里所说的饿指轻微饥饿。   对于微饿养生法,明代御医龚延贤在其《寿世保元》中说:“食宜半饱无兼味,可寿也。”半饱给人的感觉,大体就是微饿了。对此,美国学者阿鲁恩·鲁伊指出:如果人类采取“少吃”这种饮食模式,能使概率寿命增加20%~30%。限制热量摄入,长期处于微饿状态者的寿命,要比终日饱食者长20%以上。因为轻微饥饿能激发体内的潜能,减缓细胞衰亡,使人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生...

  • 小针刀属于微创手术

    小针刀属于微创手术

      牛牛奶奶这一段忙着看孙子,天天抱着孙子,最近,她发现右手的食指关节越来越疼,有时候手指稍弯还能听见响声,像被“卡住”一样。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病区史栋梁主治医师说,她的手指患了狭窄性腱鞘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扳机指”,表现为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疼痛有时会向腕部放射,指关节屈曲处有压痛,可以摸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弯曲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弯,用另一手协助后又能活动,会有像扳枪栓的弹响,所以又叫“扳机指”。...

  • 中医学原创微观理论《玄府学说》述评

    中医学原创微观理论《玄府学说》述评

    何谓“玄府”?不少人都知道《黄帝内经》中的概念,一谓“汗孔”,“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明·张景岳《类经》),故名之;二谓“气门”,“所以通行营卫之气,故曰气门”(清·薛雪《医经原旨·疾病第九》);三谓“鬼门”,“开鬼门,宣布汗也”(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汤液醪醴篇第十四》);四...

  •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王邦才教师赠余《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一书,为教师30余年从医之心得、领会、感悟。吾重复读之,于心有戚戚,若有所得,作此评论,为章师之医道,冀能为同道晚辈懂事解惑。 志于经典 根于国学 王邦才少时学医,时值“文革”之后,百废待兴。中医学博学多才,王邦才沉溺其间,如痴如醉,将《内经》《伤寒》等经典重复诵记,娴熟于心。舟山五年,更是悉心学识,将所得薪酬,多以购书。青衿兹典,白首握卷,王邦才现年近花甲,弟子们跟师待诊时,论及某方某条文,他随口拈来,只字不差,让吾等晚辈汗颜。王孟英...

  • 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理论探微

    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理论探微

    中医学素有 “医家不传之秘在量不在方” 之名 论, 而且中医学临床中很多情况也确为药量把握不当 而导致的疗效欠佳。 因此, 探讨中医学量效关系之 秘着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在浩瀚广博的中医 量学文献中, 有一些直接反映量值思想的名词, 如, “轻可去实” “重可去怯” “药过病所” 和 “适其至 所” 等。 这些名词可谓阐释量效关系最直观的术语。 本文主要探究 “药过病所与适其至所...

  • 妇科微创治疗首选腹腔镜

    妇科微创治疗首选腹腔镜

    腹腔镜的发展经历了诊断性腹腔镜和治疗性腹腔镜两个阶段。腹腔镜最早应用于比较简单的疾病,如不孕症的腹腔镜检查、宫外孕手术、一般的腹腔粘连分解、输卵管疏通、卵巢囊肿等,后来应用于更复杂的3级手术。如今,在妇科应用最多的是治疗性腹腔镜,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是从简单病种到复杂病种,范围从小到大。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价值获得认可。而近十年来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更扩展了在妇科疾病中应用的范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

  • 桃核承气汤发微

    桃核承气汤发微

    《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解外宜桂枝汤。)” 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桃核承气汤是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调胃承气汤甘草与大黄同煮,取缓下之意,主阳明腑实轻证有积滞而无胀满,主泻...

  • 沈绍功调肾阴阳学术思想发微

    沈绍功调肾阴阳学术思想发微

    沈绍功教授是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沈氏女科”继承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沈老幼承家学,又跟随多位名医学习,并在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勤求博采,汇通中西,不仅对各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提出了“调肾阴阳”的学术创见,丰富和发展了“沈氏女科”的学术体系,体现了“沈氏女科”独特的身体观和疾病...

  • 白菜味甘温微毒

    白菜味甘温微毒

      俗呼白菜即为菘,颇有贞操耐岁终。   酒醉服时随醒悟,添疮敷处即消融。   愁看发落涂头上,欲去丝飞滴眼中。   药内虽教甘草在,食多诸病不能攻。   按:白菜味甘温微毒。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陶隐居云:菜中有菘,最为常食,性和利人,无余逆忤,今人多食。如似小冷,而又耐霜雪。其子可作油,敷头长发;涂刀剑,令不锈。菘有数种,犹是一类,只论其美与不美。其功用《别录》云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萧炳载能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