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暑

大暑

  • 最难熬的大暑 防中暑

    最难熬的大暑 防中暑

    小暑刚过,各地即将迎来最难熬的大暑。陆续出现桑拿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中暑症状。 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 多喝水 预防中暑的第一招,就是要多喝水。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喝水对身体总归没坏处。在高温时候,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者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这样能够帮助补充体内的钙等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能够预防中暑...

  • 小暑大暑 常用防暑药

    小暑大暑 常用防暑药

    小暑大暑接踵而至,如何合理用药来防治暑热导致的疾病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药师张志国,他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常用防暑药的相关知识。 健胃祛暑类适用于轻中度中暑 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 【注意事项】口服,一次2-5毫升。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忌服。不便吞服十滴水软胶...

  • 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俗语说"小暑连大暑,热得无处躲",面对高温闷热天气的"烤"验,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化气生津,化湿除烦化气生津 大暑过后,易消耗人体的气津,老幼和虚弱者更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多汗等症状。此时应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虚弱的人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以健脾...

  •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 缓解阴暑良方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 缓解阴暑良方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除了高温、烈日曝晒会引起中暑(阳暑)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贪食冷饮也会中暑,这叫阴暑。因此,中暑有阴阳之分,解暑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阳暑动而得之 动而得之,意思是说阳暑一般是在活动时、高温时所得。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一旦出现早期中暑表现,如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要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场所,静卧休息,同时服用十滴水、仁丹等具有解暑功效的药物治疗...

  • 大暑时节的饮食注意清凉清洁与清淡

    大暑时节的饮食注意清凉清洁与清淡

    7月22日是一年中最热节气——大暑的开端。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气温高、降水多,暑湿之气极盛。这一时节的饮食要格外注意清凉、清洁与清淡。 清凉除暑热 顾名思义,大暑要比小暑更热,祛暑降温的工作自然必不可少。要想避免暑气的侵袭,除了晚睡早起、注意防晒外,还可以适量喝一些清凉饮品。 我们知道,在挥汗如雨、口渴心烦之时,一杯清凉的饮品就能收到沁人心脾的效果。不过,清凉的饮品并不完全等同于冰镇饮料,用绿豆汤、酸梅汤、西瓜汁等属性寒凉的天然饮品来清暑才是更好的选...

  • 大暑节气 补脾利湿

    大暑节气 补脾利湿

    昨日,我们正式进入大暑节气。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容易被暑、湿、邪所侵,因此,饮食上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 山药薏米粥 补脾利湿 大暑期间应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时节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缺乏。而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药这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使人精力旺盛。薏米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还能够健...

  • 大暑节气养生 大暑吃什么

    大暑节气养生 大暑吃什么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时,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大暑吃什么,以下介绍大暑节气养生汤...

  • 大暑节气 中医长夏养生重在于脾

    大暑节气 中医长夏养生重在于脾

    中医养生之道强调“顺其自然,和与四时”。自然界万物生发、滋长、收敛、闭藏规律,必需适应四季的阴阳变化。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人类养生的根本,也必需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倘若背道而驰,必然会发生疾病,乃至死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则人过百岁而不衰,即“天人合一”养生之根本所在。 然而,人类不同...

  • 大暑时节分为“三候”

    大暑时节分为“三候”

    大暑时节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热的时期。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候,即是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推断。其实,“腐草为萤”说的就是营火虫产卵...

  • 大暑节气到 各地“食俗”知多少?

    大暑节气到 各地“食俗”知多少?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有些地方的人们则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

  • 大暑节气说养生 清理暑湿喝中药

    大暑节气说养生 清理暑湿喝中药

      大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120度。“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   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

  • 《皇帝内经》教您大暑养生

    《皇帝内经》教您大暑养生

      《皇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师何邦广表示,在大暑时节,人们不妨跟着《皇帝内经》学养生。      晚睡早起适当午睡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时人们作息上要“夜卧早起”。夏天昼长夜短,中医认为,人的作息也应&ld...

  • 大暑节气 防暑湿伤阳饮食伤阳

    大暑节气 防暑湿伤阳饮食伤阳

    时值大暑节气,自古以来此时夏日炎炎,甚为难过,诗人多有诗为叹,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乘凉饮冷,以解暑热。但切莫贪凉,损伤阳气。 养生的最高原则就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话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夏季那么酷热,竟然要养阳?还得从一则生活常识说起,冬天的井水(地下水)是温热的,而夏天的井水是清凉的。人与...

  •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 如何利用中药来避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除了高温酷暑,大暑期间,南方地区的雨水天气也会在大暑期间断断续续出现。但是雨水天气并未带来让人舒服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湿漉漉的,周身不舒服,往往会引发中暑等病。那么该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中药来避暑呢?本期我们将为你逐一解答。   指导专家   丘振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主任中药师,博士,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擅长领域:中成药合理用药、医院制剂生产与研究、药房管理等。   胃肠中暑用藿香...

  • 大暑小暑 上蒸下煮 当“高温”与“潮湿”相遇

    大暑小暑 上蒸下煮 当“高温”与“潮湿”相遇

    民间有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当“高温”与“潮湿”相遇,人就变成了蒸屉上的小笼包,闷热难耐。 在湿热的环境下,通过饮食特别是喝粥来消暑,是个不错的选择。可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食材熬成汤或粥解暑,或甜或咸,非常适合在夏天食用。另外,每天吃水果、蔬菜也有益防暑。 夏天日长夜短,加上热浪袭人,不少人被迫形成了晚睡、早醒的作息习惯,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此时就要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不仅如此,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 大暑期间饮食“三薯”

    大暑期间饮食“三薯”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时期,大暑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俗话说:“大暑小暑,淹死老鼠。”这个时候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南京食疗专家提醒,大暑期间饮食不妨适量增加一些薯类食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治未病中心食疗专家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薯类脂肪含量少,热量远低于主食,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居民应增加薯类摄入,建议每周5次,每次50~100克。   吃马铃薯——预防情绪中暑   徐大成提醒广大...

  •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热中夹湿 静心养身为主

    大暑节气的明显特征是热中夹湿,人体出汗多,消耗大,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而解暑的关键在于静心,白居易《消暑》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养生应以静心养身为主。精神调摄应注重调“心神”,中医认为心主神,而调摄心神应该远离声色过度的环境,抑目静耳、宁静心神、“精神内守,并安从来”,历代圣贤均强调修德养性对精神调摄的重要意义。在云南昆明的华亭寺...

  • 大暑节气推荐食方

    大暑节气推荐食方

    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三伏天的“中伏”也接踵而至,今年大暑与中伏相交时段达15天,将迎来全年最热时段。俗话说:“大暑小暑,淹死老鼠。”这个时候的热、湿、闷让很多人感觉不舒服。南京食疗专家提醒,大暑期间饮食不妨适量增加一些薯类食品。因为薯类脂肪含量少,热量远低于主食,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居民应增加薯类摄入,建议每周5次,每次50-100克。 蓣薯——保湿护肤健脾胃 这个季节,应多吃清热解暑的...

  • 大暑节气怎么来的?养生应该如何做?

    大暑节气怎么来的?养生应该如何做?

    季夏三月,腐草化萤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古人说的“暑”即是“热”,而处在七月末的大暑节气,顾名思义,正是三伏天中最让人“汗颜”的中伏了。古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

  • 大暑养生莫失良机

    大暑养生莫失良机

    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大暑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37℃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民要注意要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引发中暑。除了预防中暑外,还要注重养生。 宜喝健脾补胃粥 大暑时节,易出现脾胃湿热、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少喝冷饮 大暑天气炎热闷湿,很多人为了解渴就猛喝凉水,一次性喝过多的水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

  • 大暑养生调神健脾

    大暑养生调神健脾

    夏季养生一般要从精神、饮食、起居这些方面注意。精神调养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神清气爽,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应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夏季炎热,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由于夏天气温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要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因出汗多,常感口渴,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受寒,也会引起疾病...

  • 大暑节气后 一道辣味美食

    大暑节气后 一道辣味美食

    进入大暑节气后,炎热天气易使人出现食之无味的“疰夏”的症状。中医认为,大暑时节养生保健最关键的是以除“湿”为主。这时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适量地加点“辣味”,可起到生发胃津增进食欲,疏肝健脾帮助消化的作用。下面介绍一道辣味美食。 辣味豆香茄丁 主料:茄子2根、毛豆200克。 调料:蒜末、盐、黄椒酱。 做法:1.将毛豆入锅,加水和盐煮至八分熟;2.茄子切小丁后,用适量盐腌渍5分钟;3.锅内放食用油,将毛豆与茄丁共同入锅,加豉油、胡椒...

  • “大暑”防各种暑热季节多发病

    “大暑”防各种暑热季节多发病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今年“大暑”是七月二十三日,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此期间,不仅要防中暑,还要防各种暑热季节多发病。   老人要防心脏病   有资料表明,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有三条:一是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尽量不要生气。夏天天气热,中医认为夏季与之相应的脏腑是心,所以...

  • 大暑:三类人如何防病

    大暑:三类人如何防病

      老人要防心脏病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一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尽量不生气。中医认为与夏季相应的脏腑是心,所以夏天易心火过盛,遇事爱着急发火,需老人多做平和之事,如练琴、棋、书、画等;二要做好防暑降温。多饮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少食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如油条、年糕、羊肉等。三是运动不过量。老人运动要适当,以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每次1~2公里,中午最好睡个午觉,以1小时左右为宜。   中青年要防过劳症...

  •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与小暑相对而言,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空气闷热,酷热难耐,常会令人坐立不安。此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极易使人伤气、中暑。如果脾胃被湿困,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故在大暑时节锻炼脾胃,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濡润脏腑、营养肌肉四肢。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其中的大暑踞地虎视式适合大暑时节练习。 大暑踞地虎视式,从外形动作而...

  •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节气,使人们在潮湿闷热、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的煎熬。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贾维刚主任医师指出,大暑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时节。因此,大暑期间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寒、湿、虚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 大暑时节说喝粥

    大暑时节说喝粥

    大暑节气常在“中伏”前后,是酷热盛行之时,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人们常觉疲倦头晕、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胀气恶心,严重者动辄腹痛腹泻等,这些都是暑湿耗伤气津的表现。医药学家李时珍曾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补虚损。在此为大家介绍几款大暑节气适宜喝的粥品。 荷叶消暑粥 食材:荷叶6克、砂仁6克、粳米50克...

  • 大暑节气食丝瓜 丝瓜络药用价值

    大暑节气食丝瓜 丝瓜络药用价值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这是宋代赵梅隐的《咏丝瓜》诗。 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节气。我抽空去了一趟老家,屋前的自留地上开满了黄花,一看便知道是丝瓜。家里人用纤细的竹竿搭成简单的架子,让丝瓜藤沿着竹竿往上攀援,便于它能结出更多的丝瓜,并且丝瓜悬挂在空中可以避免因着地而腐烂。 2016年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第二组,由中央美院教授刘金贵和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邮票画面将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表现对象,反映了各个...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