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
小暑大暑 常用防暑药
小暑大暑接踵而至,如何合理用药来防治暑热导致的疾病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药师张志国,他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常用防暑药的相关知识。 健胃祛暑类适用于轻中度中暑 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 【注意事项】口服,一次2-5毫升。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忌服。不便吞服十滴水软胶...
-
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俗语说"小暑连大暑,热得无处躲",面对高温闷热天气的"烤"验,大暑时节人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 化气生津,化湿除烦化气生津 大暑过后,易消耗人体的气津,老幼和虚弱者更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多汗等症状。此时应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虚弱的人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以健脾...
-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 缓解阴暑良方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除了高温、烈日曝晒会引起中暑(阳暑)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贪食冷饮也会中暑,这叫阴暑。因此,中暑有阴阳之分,解暑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阳暑动而得之 动而得之,意思是说阳暑一般是在活动时、高温时所得。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一旦出现早期中暑表现,如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要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场所,静卧休息,同时服用十滴水、仁丹等具有解暑功效的药物治疗...
-
大暑养生调神健脾
夏季养生一般要从精神、饮食、起居这些方面注意。精神调养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神清气爽,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应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夏季炎热,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由于夏天气温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要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因出汗多,常感口渴,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受寒,也会引起疾病...
-
大暑养生 踞地虎视式强脾胃
大暑,与小暑相对而言,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空气闷热,酷热难耐,常会令人坐立不安。此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极易使人伤气、中暑。如果脾胃被湿困,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故在大暑时节锻炼脾胃,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濡润脏腑、营养肌肉四肢。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在当令节气通过导引吐纳、存思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其中的大暑踞地虎视式适合大暑时节练习。 大暑踞地虎视式,从外形动作而...
-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节气,使人们在潮湿闷热、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的煎熬。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贾维刚主任医师指出,大暑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时节。因此,大暑期间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寒、湿、虚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
大暑节气食丝瓜 丝瓜络药用价值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这是宋代赵梅隐的《咏丝瓜》诗。 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节气。我抽空去了一趟老家,屋前的自留地上开满了黄花,一看便知道是丝瓜。家里人用纤细的竹竿搭成简单的架子,让丝瓜藤沿着竹竿往上攀援,便于它能结出更多的丝瓜,并且丝瓜悬挂在空中可以避免因着地而腐烂。 2016年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第二组,由中央美院教授刘金贵和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邮票画面将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表现对象,反映了各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