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第15页
-
胡椒辛热 功能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本品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胡椒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说明胡椒已经完全成熟,这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解油腻,助消化。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可解鱼虾肉毒。黑白胡椒在临床使用时有...
-
立冬温补食炖羊肉
立冬节气的到来,使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温补的习俗。传统习俗认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温补功效的食物来补益身体,抵御寒冬,其中首选要数炖羊肉了。 羊肉的做法很多,据古籍记载,元代就有十余种;到了现代,资料最完整的一本《清真全羊菜谱》中,共记载了280种羊肉的做法。如果按照类别划分,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炖、煨、涮、拌、炸等。这么多种做法中,炖羊肉是最常见,也是最好的吃法。它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煮过肉的汤,...
-
酷暑高温 鸭肉番茄汤冬瓜汤
酷暑高温天,人们常常感觉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既清凉解暑,又能够保证营养呢?本版近期陆续邀请营养专家给予专业的指点,只要大家科学合理饮食,即使在烈日炎炎下,也可以过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史永亮教授介绍,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在高温环境生活和工作,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代谢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人体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鸭肉补充优质蛋白 首先是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氮的损...
-
伏天高温 内热炽盛 多吃瓜豆
在伏天高温环境中,人体内热炽盛,汗出不断,处于火旺而缺水状态。冬瓜、西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类,不仅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大多性味寒凉,水能克火,寒可清热,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水分的缺失,祛暑降温,生津止渴。不少瓜类还有利尿作用,可通过小便排遣体热,降低体温,清解体内热毒。另外,现代研究,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弥补夏日人体养分的不足,而且大部分有降脂、降糖功效。 盛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消耗增加,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又使蛋白质摄入减少,体内呈现出负氮平衡状态。各种豆类如豇豆、青豆、扁豆、蚕豆、绿豆...
-
经典的温病学理论回归临床
作为经典的温病学于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即确定为骨干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科于1978年获首批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同行中最早被定为硕士、博士授予点之一。 1988年8月,温病学科正式在附属医院建立43张病床的病区,实现了中医经典向临床的回归;同年设立温病学实验室,奠定了数十年秉承的“经典回归临床、医教研协调发展”学科建设理念的基础。1995年温病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8年温病学课程被评...
-
小孩量体温最好测腋窝
一些家长给孩子量体温,喜欢用电子体温计,而且怕小孩子喜动夹不住体温计,而采取口腔测温或测量肛温的方法。需注意的是,临床上口腔测温时,体温计被孩子咬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放人肛门测温,孩子好动,也很容易导致体温计断裂在体内。建议家长给孩子测体温,最好采取测量腋下体温的方式,腋下温度通常以超过37℃视为发烧。 此外,在选择体温计上,传统的玻璃水银温度计测量是最准确的。其他体温计虽然使用方便,但弊处不少,如电子体温计需要经常校准;红外线耳道体温仪经耳道测温,弄不好会伤着孩子的耳道;液晶额头体温贴不能显示准确温度,只能提供...
-
酸奶稍加温增乳酸菌活性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能够帮助消化。肠道乳酸菌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 人体肠道内拥有乳酸菌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 酸奶里有上亿的乳酸菌,坚持饮用,可增加肠道内乳酸菌数量。买来的酸奶是冷藏后的,冬季不宜直接饮用。若只把酸奶加热到微温,酸奶中的乳酸...
-
保健灸之 温补脾胃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转化人体气血精微物质的场所。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身体健康;若常吃生冷食物或腹部受寒,则易导致腹部疼痛、呕吐清水,甚至大便稀溏。本灸法能温化寒邪,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人,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之一。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天枢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3-6个月,7-10次为1疗程。如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腹泻等症状,需每日施灸1次,连续灸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2)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1...
-
天冷用滴耳液前先温一温
由于感冒,张大爷的中耳炎又犯了,他到药店买了一支滴耳液,可是刚滴了几滴,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头晕得难受,赶紧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听完张大爷的叙述,告诉张大爷头晕的罪魁祸首是那支滴耳液,张大爷不禁纳闷起来:以前我常用滴耳液,怎么没事呢? 医生说:这是因为滴耳液的温度低造成的。患中耳炎的人,常会用到滴耳液,用以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滴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拭净外耳道内的脓液。滴药时侧卧于床上,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用手牵拉耳廓(成人向后上方牵拉,小儿向后下方牵拉...
-
畏风恶寒久治不效 温肾助阳祛风散寒
笔者于2006年夏天曾遇到一例病人,时值盛夏,但患者却穿秋衣裤,吃饭时不敢吹风扇空调,怕风怕冷,诉冬天穿棉衣裤仍感寒风刺骨。患者张某某,女,25岁,自述畏风恶寒近一年余。于一年前夏季小产后洗浴受凉,当天即出现发热,在当地村卫生所经输液等治疗后发热治愈,第四天出现畏风恶寒,经服中药十余剂无效,后在当地县医院西医检查无异常嘱其看中医,然多方求治,病情不减,月经也停了。笔者阅前医诸药,多是温肾助阳,祛风散寒,养血祛风,乌附肉桂桂枝等温燥之药方皆用之,尤其乌附用量非小。察舌诊脉,舌体稍胖大,质淡苔白略燥,脉沉迟无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