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第12页
-
温酒水泡足疗脚麻
很多人长时间 站立或以不良的 姿势坐着,脚会发 麻。脚发麻多是由 于血液循环不畅 而引起的。一般情 况下,过一会儿就 会好。若发麻症状 明显,可采用温酒 水泡脚的方法来 缓解。 取一盆温水, 倒入少量白酒,将 双脚放入水中,水 的高度以没过脚 踝为宜。泡脚过程 中要不断添加热 水,以保持水温,每 次20分钟,每日1 次。此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促进血液循环。在泡脚的同时可配合按摩,效果更好。用双手掌充分搓揉小腿肚3分钟,使局部发热,接着用手指按压发麻与未发麻部分的交界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按压整个脚...
-
夏季气温高 常见的保健茶
夏季,天气炎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饮食得当,就能顺利地度过夏天,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有损于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季的饮食保健就更为重要了。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气温高,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最好不吃,如吃,也必须经过高温处理。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做凉拌菜时,菜一定要洗净,最好在开水中焯一下;用来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开;凉拌时,应放点蒜泥和醋,这不仅能增加食欲,有助于消化,并有杀菌解毒作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做冷饮时,要用凉开水,不用生水。夏季,老年人最...
-
寒露气温下降 良好的健康环境
深秋寒露-霜降 寒露以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此时最容易引发感冒。这时要适时添加衣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此外,此时天气寒冷,人们出去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居室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使身体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忌】 刺激肠胃,抑郁生愁 按中医理论,霜降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再加上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很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防止胃病发生,要特别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养,防止情绪消极低落;避免过度劳累、缺...
-
冬饮温黄酒更健康
天冷时适量常饮温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扶助正气,并且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 20%,属于低度酿造酒。中医认为,黄酒味苦、甘、辛,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健脾温胃、祛风止痛、美肤抗衰的功效。黄酒营养丰富,含 21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酒中含有丰富的硒,可消除体内产生的过多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癌、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的作用。另外,黄酒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能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B 族维生素合成和钙、...
-
食控法应付人体高温
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cc~28℃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5℃~20℃,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夏季,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人体在30℃以上就会部分启动汗腺以排出体热,35℃ 时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对此,专家建议如下:首先要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给,高温条件下,人体蛋白质分解增加,尿氮排出增多,从而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患者张某是一位50岁女性,20岁的时候就患上了支气管扩张症,反反复复几十年。发病前因受了风寒继发了肺部感染,在几家大医院反复住院达3个月之久,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花费医疗费数万元,可病情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无奈之下,把希望寄托给中医了。 患者入院时仍不断咳吐大量绿色稀痰,每日有两大碗之多,气短乏力,右侧胸痛,形寒,大小便可,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该怎么辨证施治?当然,必须着眼于整体,而不能把眼光只盯在肺部感染上,如果把眼光放在局部,可能就会使用一些宣肺化痰的中药,如鱼腥草、金荞麦之类。要真是这样,...
-
品读岳冬辉《温病论治探微》
《温病论治探微》一书,是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岳冬辉博士编著的一部力作,新近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知名的温病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健教授为之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书在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典雅的封面设计。玫瑰紫色的基调下,上页淡墨山水与下页的浓墨色块虚实对应,纵向的双鱼尾内大字书名与多列小字的简介内容贯通上下,组成了一个阴阳互通、博古融今的现代中医图式,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又体现了现代中医稳重厚实而不失灵活变通的品质与审美,突出了本书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研...
-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