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伯华

孔伯华

  • 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运用

    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运用

    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颖悟非常,一生治病救人、传承医道,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 治病在于认证,认证先辨阴阳 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rdqu...

  • 孔伯华热病医案辨治思维

    孔伯华热病医案辨治思维

    孔伯华先生以擅治发热病著称,其对热病辨治思维通过其医论医话以及我们整理《孔伯华医案存真》中其热病连续诊治医案,就个人学习体会,从中窥探孔伯华先生辨治热病中医思维。 热病病因 孔伯华先生热病医案中记载发病因素,在外多感外邪、时邪,在内素有肝家热盛、肝胃实热、湿热、痰湿等。因此我们将孔伯华的热病医案的病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六淫与时邪。外感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医案中载录病因以感风邪、风寒较多,其他六淫多均以外邪记载。所谓杂气,多指现代医学中各种治病微生物。时邪与六淫之邪区别在于在一...

  • 孔伯华从“郁热”论治热病

    孔伯华从“郁热”论治热病

    辨治郁热重视少阳与肝 孔伯华先生重视从少阳以疏散郁热,其融合伤寒、温病之从少阳和解,宣畅之要意,并灵活化裁。其以薄荷、龙胆草二者,辛味可透,寒凉可清,病患且多肝家气郁,阳盛,二者凉肝清肝又是治本,清里透外,郁结得散,使表里之气因枢机运转而和达通利,振奋正气促使疾病向愈,辛开苦降配伍构成和解的关键环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辨虚之阴阳,配扶正之药以驱邪,以升达少阳生气,疏解气郁,开郁调气而利升降之枢,从而达到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之功。先生或调肝柔肝清肝镇肝养肝以疏泄郁热,因肝为阳中之少阳,通...

  •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喜用化湿药 孔伯华先生认为今人体质湿热者甚多,其热病医案中挟湿为十分之七八,常以苦寒、芳香、淡渗等法祛湿。暑湿常用芳香之品藿香、佩兰醒脾化湿;石菖蒲、荷叶开上窍,从上芳香化湿;六一散、西瓜翠衣清利小便,使湿从小便出;热盛者酌加生石膏、鲜芦根甘凉之品清化;栀子、黄芩、黄连、紫雪丹等苦寒清热燥湿;湿浊中阻不化者,取陈皮、半夏、枳壳、莱菔子、大腹皮、乌药等,行气燥湿散结导滞;或有湿停水肿者,取甘淡之猪苓、茯苓配以通利之滑石块、通草、车前子、冬瓜皮以淡渗利湿;湿热黄疸者取茵陈、栀子、滑石块清热利湿;湿阻血分,常以...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

  • 孔伯华重剂清热治温病

    孔伯华重剂清热治温病

    辛凉解表法 温病学的辛凉解表法,寒凉清热与里热怫郁的证候是相对应的。明清时代的温病学家从吴又可的“邪从口鼻而入”,到叶天士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有薛生白的“邪由上受,直趋中道”等,都明确提出了外邪可从口鼻直接侵犯内在的脏器,如肺、脾胃等。从而认为此时所见的表证,是内在脏器感受病邪之后,因为内脏与外在的皮肤、肌肉、四肢、鼻咽等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体表可反映出一些症状,而内在的病变表现则不太显著。这对表证的实质就有了进一步的认...

  • “中医昆仑”孔伯华 温病三法论治

    “中医昆仑”孔伯华 温病三法论治

      孔伯华(1884年-1955年),原名繁棣,号伯华,别号不龟手庐主人,祖籍山东曲阜。他精通文史,尤善岐黄,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温病大家,是当年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他不但继承了温病学派的经验,还对温病的产生、传变、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为我国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将之推广到治疗内科杂病等领域,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湿热合邪 详辨兼夹   虽然温病大都是由外感温热淫邪引起,但是孔伯华提出:“夫外感温热病者,必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

  • 孔伯华 精于辨证 随证制宜

    孔伯华 精于辨证 随证制宜

      医司人命,生死攸关,必须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愈辨愈明,才能使病无遁形,药不虚发。   ——孔伯华   孔伯华(1884年-1955年),原名繁棣,号伯华,别号不龟手庐主人,祖籍山东曲阜。他精通文史,尤善岐黄,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温病大家,当时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孔伯华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幼年始随祖父宦游各地,在祖父的影响下放弃了科考,走上了学医之路。他博览群书,四处寻访名医求教,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一套具有独创性的...

  • 孔伯华先生诞辰130周年

    孔伯华先生诞辰130周年

    今年是孔伯华先生诞辰130周年。2014年12月,中医、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聚集一堂,缅怀其为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让我们透过他“北京四大名医”的光环,看到了一个中医教育家走出的坚实脚印。 兴教育以继传承 作为孔子的后裔,“兴教育以继传承”一直是孔伯华坚守的理念。 1929年,他联合京都中医界名流共倡设立国医学院,最初名为“北平医学校”,后迁址改名为“北平国医学院&rd...

  • 《孔伯华医案》十香返生丸应用体会

    《孔伯华医案》十香返生丸应用体会

    孔伯华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著名中医教育家。先生不仅使用汤剂灵活得法,且能辨证使用丸剂救急与善后。《孔伯华医案》收录孔伯华先生运用十香返生丸,治疗抽搐、神志病、眩晕、失眠、经期狂躁、崩漏的医案,为使用十香返生丸提供很好的示范。故将学习医案的体会录出,以供学习参考。 十香返生丸又名十香返魂丸、十香返生丹,《简明方剂词典》录此方出自清代孟文瑞的《春脚集》,功效为治疗痰厥中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或诸风狂死的药方。《北京市中成药规范》录此方功效为开窍化痰,镇静安神,主治为肝风内动,痰迷心窍引起的症状:中...

  •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赤芍、竹叶、生地、桔梗、连翘、甘草、真广胶、黄芩、元参、川连、知母、丹皮。小剂各三钱,石膏用八钱至一两二钱;中剂各六钱,石膏用二两至四两;大剂各六钱至八钱,石膏六两至八两。” 这个传承下来的方子是当年孔伯华治瘟病瘟毒入内的方法记载。众人看后为所用石膏剂量...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