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热

治热

  • 洗肝散治疗翳膜。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洗肝散秘方制作方法。

    洗肝散治疗翳膜。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洗肝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洗肝散的秘方制作方法,洗肝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翳膜。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洗肝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翳膜。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

  • 四苓解毒汤治疗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四苓解毒汤秘方制作方法。

    四苓解毒汤治疗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四苓解毒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四苓解毒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四苓解毒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四苓解毒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

  • 加味五黄锭治疗赤眼肿痛;并治热毒。加味五黄锭秘方制作方法。

    加味五黄锭治疗赤眼肿痛;并治热毒。加味五黄锭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加味五黄锭的秘方制作方法,加味五黄锭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赤眼肿痛;并治热毒。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加味五黄锭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赤眼肿痛;并治热毒。...

  • 蛾黄散治疗口疮,赤白疼痛,唇破;兼治热疮。蛾黄散秘方制作方法。

    蛾黄散治疗口疮,赤白疼痛,唇破;兼治热疮。蛾黄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蛾黄散的秘方制作方法,蛾黄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口疮,赤白疼痛,唇破;兼治热疮。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蛾黄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口疮,赤白疼痛,唇破;兼治热疮。...

  • 白虎汤治疗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白虎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虎汤治疗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白虎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虎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虎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虎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

  • 燮理汤加鸦胆子治热痢

    燮理汤加鸦胆子治热痢

      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提供治疗痢疾的有效偏方:燮理汤加鸦胆子治热痢   [方 剂] 生山药25克,白芍18克,银花15克,牛蒡子(炒捣)、甘草各6克,黄连、肉桂各1.5克。   [制用法]1 .热痢下重数天者可煎服此汤,另加鸦胆子(去壳)40-80(去壳时仁破者不用),用温开水分两次圆圈吞服。通常服1-2剂,大便即由赤转白,腹痛、里急后重也可大大减轻或消失。2 ....

  • 治热毒疮肿 摄领疮 寻常疣方

    治热毒疮肿 摄领疮 寻常疣方

    治热毒疮肿经验 方法:取鲜苦瓜叶适量,捣碎绞汁,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1~2天可愈。 主治:热毒疮肿,局部红肿热痛。 倪秋华 治摄领疮经验 方法:取槟榔、斑蝥各lO 克,全蝎、蝉蜕、冰片各5克,五倍子2.5克。用75%酒精150 毫升将上药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备用。每日用药酒外擦患处,直至痊愈,治疗3个月无效者停用。 主治:摄领疮,系颈项部癣疮,相当于西医颈部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项部,初起皮损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丘疹可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发性剧痒。卢玉楠 治寻常疣经验...

  • 解毒除湿 治热毒湿疹

    解毒除湿 治热毒湿疹

    本证多为湿热留恋,伤阴化燥,瘀阻经络,致血不荣养肌肤,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症见:病程曰久、皮损粗糙肥厚,有明显瘙痒,表面可有搔痕、血痂、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缓或滑。治宜养血活血,润肤止痒,方选:四物消风散,当归饮子,桃红四物汤化裁等。多用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制)何首乌、桃仁、红花等。瘙痒甚者,加钩藤、蒺藜祛风止痒;夜间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者加龙骨、珍珠母重镇安神,熄风止痒。同时注意,不能忽视除湿清热之品的运用,地肤子、苦参、白藓皮均为治痒要药,地肤子苦寒降泄,既能通利小便,又...

  • 治热痹型关节炎方

    治热痹型关节炎方

    处方:青风藤、何首乌各20克,寻骨风、秦艽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风湿热痹型,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性,发热口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数。 章翔政...

  • 养阴清热 巧治热痹

    养阴清热 巧治热痹

    热痹的主要表现是关节肿痛发热,皮色发暗或发红,也有酸痛麻木者,皮肤干燥,肌肉瘦削,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干燥,脉多细数。此为湿热伤阴表现。临床治疗热痹多用清利湿热法,以四妙丸为主,但若患者已出现阴虚表现,则用之病情反增重。对此,采用甘寒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15~45克,丹参、忍冬藤各 30克,青风藤、天花粉、川牛膝各15克,赤芍12克,当归、麦冬、丹皮、黄柏、秦艽各 10克,苦参6克。 加减:方中生地是主药,用量宜大,但大便溏软者应少用,一般10~20...

  • 国医大师治热痹经验

    国医大师治热痹经验

    段富津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 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 导教师、国家名师带高徒指导教师。 现将段老治热痹经验介绍如下。 热痹是痹证两大类型之一,是 临床常见病。热痹主要病因是风、 湿、热三气外袭,或素有湿热,外感 风邪;或素有内湿,外感风寒;或风 寒湿痹,郁而化热所致。热痹多发于 长夏之季,天气暑热,朋雨湿蒸,人 久处之,则易生湿热。热痹的特点, 初起多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 痛,肢体酸楚、麻木、重着,痛处喜凉 恶热、其痛较著、甚者手不可近。伴 有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腻,脉数等。 一、病案举...

  •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治热痹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治热痹

    患者,男,18岁,学生。初诊自 述9个月前因不慎扭伤左足跖部, 未经治疗,此后渐致左足背、臀部 及脊背部疼痛,多家医院曾按“风 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治疗, 收效甚微。半月前病情加重,遂休 学就诊于某医院康复科,经针灸。、 推拿、理疗、中药等治疗10余天, 病情日重,渐至足不能触地,生活 不能自理。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证见左足背和脊背部疼痛,局 部灼热微肿,拒按,活动受限,双侧 臀部疼痛剧烈,痛苦不堪,不能行 走,体温37.4~C,心烦、口渴不欲饮, 舌苔白、厚腻微黄,脉滑数。诊断为...

  • 周智恒主治热淋方

    周智恒主治热淋方

    周智恒(1938—),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8部。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委会副主委等。擅长治疗泌尿外科、男科疾病,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辅助生育治疗等经验丰富、方法独到。 组成:红藤30克,鹿衔草30克,黄柏9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30克,延胡索18克,车前子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功效:...

  •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热痹是中医临床常见病症,多 见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痛风急性发 作期、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 炎久治不愈者、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若患 有以上疾病,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 症状时,可以使用黄花菜根酒。 方法:黄花菜根、黄酒各30 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人锅内,加 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改用小火 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黄酒 分2次内服,每次150毫升。每日1 剂,连服数日。 邓紫风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干姜赤石粥能健脾暖胃,适用 于脾肾阳虚腹泻患者。症见小腹偏 凉,...

  • 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

    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

    五皮五藤饮作为京城名医、皮肤科专家赵炳 南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被国家级名老中医 张炳厚继承并广为应用,或治胸痹,或治心痹等, 并将其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展 [ 1 ] 。笔者作为第三批全 国临床优秀人才,有幸拜张炳厚教授为师,传承 五皮五藤饮的精髓,并将本方应用于风湿病治疗 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五皮五藤饮功效为 通经行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适用于风湿病 之难治而病久者。久病入络,邪气从经入络,顽 固难消之极。五藤善治经病,五皮善治络病,合 方经病、络病同治,主除病久入络之邪。 1  五皮五藤饮方解 五皮...

  • 舌下含服治热咳

    舌下含服治热咳

    当患感冒时,常拌有咳嗽症状,中医辨证,咳嗽又分为风寒袭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及肺燥津亏等几种类型。 凡见咳嗽气促、喉中痰声,痰多、质黏稠、色黄浊、味腥,咳嗽引发胸部疼痛等症状时,多为痰热郁肺,可选用舌下含服的新剂型冶咳川贝枇杷滴丸。 它是由枇杷叶、平贝母、桔梗、水半夏、薄荷脑等五味药组成,采取超临界萃取工艺和先进的固体分散技术,制成的滴丸。方中的枇杷叶能润肺清火、清肃肺气;半夏祛腑脏之湿痰;平贝清化热痰、润肺止咳;桔梗宣开肺气;薄荷宣通肺气、入肺止咳,五药协同作用,具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的功效。 由于它为舌下含服,...

  • 清肺泄热 化痰解毒 治热咳嗽

    清肺泄热 化痰解毒 治热咳嗽

    清肺八味汤是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首批全国500 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上总结出的有效方剂,现介绍如下。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黄芩、野荞麦根各15克,杏仁、桔梗、前胡各8克,浙贝母12克,姜半夏10克。 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

  • 罗汉果煲肉清热治热咳

    罗汉果煲肉清热治热咳

    林女士近日出现全身疲乏、畏寒、发热和剧咳,经服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但遗留下咳嗽,她自觉咽喉、鼻部有黏稠物附着,可咳嗽无痰,偶尔费力地咳出少许黄色黏稠痰块。医生检查表示,林女士的咳嗽属于热咳。由于同时胃炎发作,林女士被迫中止服用中西药物,并寻求止咳化痰食疗方。 中医认为,咳嗽有热咳和寒咳之分,热咳由肺热引起,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声高尖,痰黄厚黏稠,难以咳出,患者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对于热咳者,在疾病中后期,不妨试用罗汉果杏仁煲瘦肉来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罗汉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止咳功效,民间常用来泡茶,可用于清热解...

  • 治热结血瘀胃肠腹痛案

    治热结血瘀胃肠腹痛案

    胡某某,男,27岁,已婚,农民。1992年7 月17日诊。述7月11 日,患者因岳父病危,逐冒暑急行而探之。次日返家;平安无恙。 13日吃完中午饭后;即开始脘部及脐两侧阵阵作痛。两小时后,其痛加剧,表现为持续性绞痛,但不拒按,腹部喜冷恶热,口中发灼,虽欲食,但怕疼痛6口重,故不敢食之。曾在当地用藿香正气散和香连丸加减治之,未效;改用土霉素、十滴水及阿托晶皮下注射,也未见好转。 7月16 日,先至本院外科,经检查,认为非外科病,逐转西医内科。经查三大常规及B型超声波探察腹内肝、胆、脾、胰及胃肠,均未发现异常,并诊断为...

  • 夏季防治热伤风中医调理全功略

    夏季防治热伤风中医调理全功略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热伤风的内因,包括身体内热,消耗过大、天气热睡不好觉、活动太少等。外因包括冲凉水、空调温度过低、睡觉不盖被子、长时间吹风扇等。症状主要是头痛、流鼻涕,有时候稍微有一点发烧。 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

  • 主治热毒灼肠之证 主治热毒灼肠之证

    主治热毒灼肠之证 主治热毒灼肠之证

    处方组成   西洋参7克,生北芪7克,紫丹参7克,白头翁12克,川黄连12克,川黄柏12克,苦秦皮10克,蒲公英10克,金银花10克,车前子10克,生甘草5克。   方药歌诀   清热利肠芪参参,白头翁方活化裁,银花公英车前子,泻下痢疾捷效神。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利肠、凉血止痢的功效,主治热毒灼肠之证。症见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肛灼,渴欲饮水,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细数。   用法用量   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500毫升,分...

  • 孔伯华从“郁热”论治热病

    孔伯华从“郁热”论治热病

    辨治郁热重视少阳与肝 孔伯华先生重视从少阳以疏散郁热,其融合伤寒、温病之从少阳和解,宣畅之要意,并灵活化裁。其以薄荷、龙胆草二者,辛味可透,寒凉可清,病患且多肝家气郁,阳盛,二者凉肝清肝又是治本,清里透外,郁结得散,使表里之气因枢机运转而和达通利,振奋正气促使疾病向愈,辛开苦降配伍构成和解的关键环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辨虚之阴阳,配扶正之药以驱邪,以升达少阳生气,疏解气郁,开郁调气而利升降之枢,从而达到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之功。先生或调肝柔肝清肝镇肝养肝以疏泄郁热,因肝为阳中之少阳,通...

  •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孔伯华辨治热病用药特点

    喜用化湿药 孔伯华先生认为今人体质湿热者甚多,其热病医案中挟湿为十分之七八,常以苦寒、芳香、淡渗等法祛湿。暑湿常用芳香之品藿香、佩兰醒脾化湿;石菖蒲、荷叶开上窍,从上芳香化湿;六一散、西瓜翠衣清利小便,使湿从小便出;热盛者酌加生石膏、鲜芦根甘凉之品清化;栀子、黄芩、黄连、紫雪丹等苦寒清热燥湿;湿浊中阻不化者,取陈皮、半夏、枳壳、莱菔子、大腹皮、乌药等,行气燥湿散结导滞;或有湿停水肿者,取甘淡之猪苓、茯苓配以通利之滑石块、通草、车前子、冬瓜皮以淡渗利湿;湿热黄疸者取茵陈、栀子、滑石块清热利湿;湿阻血分,常以...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

  • 四君子汤治热病

    四君子汤治热病

      翻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时,在“治小儿诸疾”中注意到一张方剂,即惺惺散:“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桔梗,各一两半。右件同杵,罗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本方治疗外感伤寒时气,壮热咳喘鼻塞,竟然用四君子汤加味,值得体会。   曾治患儿魏某,男,3岁。2011年3月8日初诊。7日下午开始咳嗽、声嘶,晚上发...

  • 我有验方治热痱(痱子)

    我有验方治热痱(痱子)

    我到了老年身体肥胖,每年一人夏季,头部、四肢、颈项、胸背乃至腋下,都极易长热痱(即痱子)。此虽非大病,但也着实令人痛苦。 去年入夏之时,我偶从报刊上看到了一则介绍中药外洗治疗热痱的验方:取新鲜马齿苋500克,地肤子30克,白矾10克,冰片5 克。先将马齿苋洗净,沥去水分后捣泥,再将地肤子、白矾二味药煎汤约半盆,继而将马齿苋泥及冰片放入煎好的汤药中,并用竹筷子搅动几次,待水温适宜后,反复浸洗患处,以每次洗15分钟,每天3次为宜(药凉后可加温再用,药液的温度既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更不宜凉用,以免烫伤皮肤或降低药效)...

  • 自拟方治热病

    自拟方治热病

      组成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   主治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头痛骨节痛,舌苔黄,脉数等。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头痛,全身骨节酸痛,无汗,加蔓荆子9克,桑枝10克,葛根12克;恶寒甚,舌苔白而厚腻者加草果6克,槟榔10克;高热数日不退,无汗,加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上焦热甚,咳嗽气促,痰黄稠,加桑皮12克,竹沥10克,川贝母9克;喉痛加射干6克,北...

  •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形同冰炭的局面。诚如吴鞠通所说:“大匠晦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是书(指《温病条辨》)有鉴于唐宋以来,人自为规,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规,以致后学宗张者非刘,宗朱者非李,未识医道之全体。”   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西医学“炎症”概念深入人心,医者患者,靡不如此。凡发热就辨为温病,一律辛凉或...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指端放血治热病

    指端放血治热病

    分布于手指端的穴位,一般都为所循经脉的井穴,在井穴点刺放血,可以治疗一些热病。一般点刺前,必须先洗干净手,将三棱针 (也可用缝衣针)消毒备用。先将所选井穴周围用手搓揉至发红发热,然后用另一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使之出血,可用手指挤压出血部位,以助出血,为的是让热随血而泄。最后将血擦拭干净即可。 一般上火引起的咽喉红肿热痛,可以取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寸)点刺放血。胃火上炎引起牙龈肿痛、出血等,取商阳穴(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点刺放血。心火旺盛燥扰心神导致的心烦胸闷、心悸等不适.可以选少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