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 第11页

温 第11页

  • 扶阳温潜治颧赤

    扶阳温潜治颧赤

      张某,女,69岁。2012年11月11日就诊。两颧赤如涂丹年余。患者原有脑血管供血不足病史。一年来断续服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药乏效,后经一老中医治疗言血热,服用清火凉血之剂,不但无效,反而面部赤烫加重,前来就诊。观其患者形体偏胖,两颧发红,扪之烫手,近几天来,又出现上下牙齿疼痛,服用止痛西药效差,伴头晕耳鸣,失眠无梦,胃脘部不适,纳尚可。舌淡体胖大,苔薄,脉三部浮空,沉取无力。   此乃阴寒内盛,虚阳上浮。治以扶阳收纳,引火归元。方宗通脉四逆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   处方:熟附片(先煎2小时)6...

    秘方方剂 2024-03-07 15 0 扶阳
  • 治疗温病邪留三焦

    治疗温病邪留三焦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   读《温热论》,叶天士指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犹之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症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反复品读这段文字,如把小柴胡汤作为“和解表里之半”的代表方,则叶天士把小柴胡汤与温胆汤作类比,小柴胡汤治疗伤寒邪入少阳,温胆汤治...

  •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日: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

  • 湿温病治疗方

    湿温病治疗方

      湿温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痞闷、苔腻脉缓为主要表现。我根据湿温病的特点自拟湿温汤进行治疗,常取得良效。   方药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金银花、连翘、苍术、薏苡仁、木通、天花粉、石膏。   该方能清热利湿健脾培土。法取五味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培土,加薏苡仁、木通利湿,加天花粉、石膏清热生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异功散共凑淡渗利湿,清热解毒培土之效。在临床上,湿重于热者苍术、白术、薏苡仁可用至30克,若热重于湿则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石膏可用至30克。□ 李经中 四川...

  • 自拟温经通络汤治疗雷诺氏病36例

    自拟温经通络汤治疗雷诺氏病36例

      受寒、疲劳、情绪波动及精神紧张后突然双手指苍白、发凉、疼痛,接着变为青紫或紫红色,麻木、发胀,将手放入温水中或者暖后症状逐渐缓解。此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雷诺氏病”,又叫“肢端动脉痉挛症”,一般多为中青年女性易发,冬季发作较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主要侵犯上肢。   笔者自拟温经通络汤治疗雷诺氏病36例,治愈(指端苍白、紫暗、麻木、胀痛消失,不再发作)29例,占81%,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时有发...

  •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证莫拘伤寒温病

    先父范万利早年随曾祖父学医,后肄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一生行医50余载,先后在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东明县中医院工作,临证以中医内科、妇科获名乡里。笔者近日整理出其点滴临证医论,以追忆之。 随症用药不是堆砌 临床亦有单症即可成一证者,但大部分是同时有多个症状,症状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性,也就是共性,辨证就是找到这种症状的共性,或者抓住特征性的症,判断出所谓的证。 世言中医辨证不辨病或言重辨证而轻辨病,是未读明白仲景之书。仲景无论伤寒还是杂病,皆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相合,纲举目张。故临证当先诊病,病明再...

  •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升降散是《伤寒温疫条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近年来笔者临床外用本方擦浴治疗感冒高热,效果较好。有清热解表,疏通腠理,退热解痉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效防止体温复升,降低高热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药物与用法制大黄24克,僵蚕12克,蝉衣12克,片姜黄2克,水煎2次浓缩成药液。感冒高热时,将药液凉至40度左右,用纱布浸透药液,反复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大血管走行部位及背部擦浴治疗,以皮肤擦红为度,并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整擦浴的力度和持续的时...

  • 温胆汤临证经验

    温胆汤临证经验

      崔应珉系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崔应珉教书育人、治病活人30余年。他善治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论医理能化繁为简,谈用药清晰明了。现谨录崔应珉温胆汤临床用验于此。   刨根探底寻所出   加减化裁尽其途   温胆汤一方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外台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胆寒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其后温胆汤又见于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用即在《备急千金要方》原...

  •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统一”治热病危急症

      寒温分离有误区   待到温病学术大发展,在热病临床大放异彩,后之学者,又只知有温病,不知有伤寒,再一次走进了偏见的胡同,并越走越远。把温病独立成门派,造成割裂寒温,形同冰炭的局面。诚如吴鞠通所说:“大匠晦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是书(指《温病条辨》)有鉴于唐宋以来,人自为规,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规,以致后学宗张者非刘,宗朱者非李,未识医道之全体。”   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西医学“炎症”概念深入人心,医者患者,靡不如此。凡发热就辨为温病,一律辛凉或...

  • 温胆汤,神一样的存在

    温胆汤,神一样的存在

    温胆汤,是中医的十大经典名方之一。即使到了现代,这个方子,尤其得以发扬光大,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按中医的话说,温胆汤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治好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病。 温胆汤可以治疗:包括脚气、失眠、痛经、湿疹、鼻炎、牛皮癣、抽动症、胆囊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咳嗽、脱发~~等诸多病症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百度学术文库中输入关键词“温胆汤”,相关结果约28200条。 28200条相关结果的庞大数据说明: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温胆汤,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 和解清化汤 主治湿温证

    和解清化汤 主治湿温证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组成及用法】柴胡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法半夏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大贝10克,白豆蔻5克,丝瓜络10克,滑石15克,通草5克,板蓝根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湿温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陈慈煦的经验方。陈慈煦(1913~1983),江苏南京市人,1928年受业于南京名医杨伯雅。杨氏擅长温病与内科杂病,陈氏得其心传,受益殊深。1933年即悬壶金陵,数年临证,崭露锋芒。 抗战初期,携...

  • 柴芩温胆汤临床运用

    柴芩温胆汤临床运用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科主任,脑病科学科带头人。经过三十余年临床实践,在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风病、口僻、头痛、眩晕、失眠、抑郁、颈肩腰腿痛等方面疗效突出。近日,门诊时见一位痰多患者,贾跃进老师言“气顺火消痰自失”,强调从方寻法,以法系方。感师之详述,指点迷津,晓于其要,受益匪浅,阐文以记之。 患者,女,22岁,以咽中痰多半月来诊,自诉食甜食后开始,晨起痰多,咳吐不利,常因咳痰而呕恶,头面油腻,口中黏...

  • “温病三宝”及苏合香丸的应用

    “温病三宝”及苏合香丸的应用

    热病神昏是指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症情,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可以在多种外感热病中出现的一个急危重症。在临床上以热证多见,病邪以热邪、痰热、湿热为基础。 外感热病中神昏病机常见的两种类型:一是热闭心包,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开窍,常用的有清营汤或者清宫汤加安宫牛黄丸或者至宝丹;二是痰蒙心窍,病机为湿热酿痰化热,蒙蔽清窍,治疗重点是豁痰开窍,通常用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 我总结了使用“温病三宝”的简易口诀:稀里糊涂牛黄丸、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

  •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陈某,男,42岁。疲劳乏力年余。患者平时工作繁忙,性格内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情志不舒,渐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困倦乏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寐不解乏。多方求治,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头颅CT、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服用中西药无数,效不佳。 现疲惫乏力,头昏沉,困倦嗜睡,眠浅易醒,醒后仍觉疲乏,急躁易怒,郁郁寡欢,食纳欠馨,纳后脘腹胀满、嗳气、肠鸣、大便溏薄,每日3~4次,小便黄,口干而黏,渴喜冷饮。望之面色晦暗,神疲,情绪低落,唇干,爪甲无华,甲床干燥起...

  •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临证加减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临证加减

    国医大师徐经世尤以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现将其运用黄连温胆汤化裁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浅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黄连温胆汤的沿革 黄连温胆汤即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温养胆气为其主要功能,用于治疗胆寒所致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不断扩展,及至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原方加茯苓、大枣,指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症”,主症也扩...

  • 温胆镇怯汤 主治神经官能症

    温胆镇怯汤 主治神经官能症

    组成及用法:法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24克,枳壳9克,竹茹12克,炒枣仁15克,紫石英12克,川贝12克,甘草9克,炙远志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神经官能症。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的经验方。胃中痰湿郁滞,伤及心胆,或易惊,或梦多,或梦游,或遗精,或梦交,或睡眠不稳,或头晕耳鸣,其脉多弦滑而细,舌苔多白腻,咯痰或多,临证常见之。 本方以温胆汤加川贝理气除中焦湿痰,又清膈上痰热并三焦痰壅,更加紫石英、炒枣仁潜阳安神镇静,用于以上诸症当有良效。...

  • 石恩骏柴胡温胆汤临证经验

    石恩骏柴胡温胆汤临证经验

    石恩骏,195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柴胡温胆汤是他临证常用方剂,笔者总结其临证运用经验如下。 组成:柴胡24克,泡参30克,陈皮、黄芩、炒枳壳各10克,竹茹1...

  • 突发胸胁剧痛 温寒化饮行气方

    突发胸胁剧痛 温寒化饮行气方

    某女,42岁,突发胸胁剧痛1周。 患者于1周前因剖腹产后出现胸胁剧痛,转侧不利,活动及咳嗽时加剧,不能平卧,形寒肢冷,舌淡白,苔白,脉弦紧。查胸椎MRI未见异常,胸片: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胸腔积液。患者为高龄产妇,患者不同意抗生素治疗及西药止痛治疗。沈老认为中医辨为支饮,辨证为寒饮攻撑胸胁。治疗上,温寒化饮,行气止痛,拟制附子15g,细辛6g,麻黄10g,葶苈子10g,大枣20g,干姜20g,玄胡萦10g治疗本病,外用灸法,灸太阳经及督脉。经治疗1周后,患者胸胁痛明显减轻,形寒肢冷消失,可以自如...

  • 杨栗山治温十五方解析

    杨栗山治温十五方解析

    基于升降散类方的杨栗山治疫思想探要 杨璇, 字玉衡, 号栗山 (1705年至1795年) ,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 在其著作《伤寒温疫条辨》中提出了以“郁热”为主的温病思想, 并以古方陪赈散为原型继承并发挥出升降散14个加减方。杨栗山学术思想受吴又可、刘河间、张璐等医家影响较深, 其主要学术思想有: (1) 以“杂气”为病邪的致病观。 (2) 以“郁热”为病机的核心。 (3) 以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为主要特色的治病理念。 杨栗山...

  • 三仁汤 出自吴瑭之《温病条辨》

    三仁汤 出自吴瑭之《温病条辨》

    三仁汤,出自吴瑭之《温病条辨》,因方中有杏仁、蔻仁、薏仁三味,故予“三仁汤”命名,立方距今220年。余年十八岁方习医,曾有游戏之笔《学医七年》记叙肄业读书之日子点滴,据书中记三仁汤为余所习之榜首方。 吴瑭于三仁汤方注云:“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痛苦也,认为伤寒而汗之。汗悲伤阳,湿随辛温宣布之药蒸发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欲言。见其中满不饥,认为阻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认为阴虚而用柔...

  • 温胆汤加味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温胆汤与他方合方

    温胆汤加味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温胆汤与他方合方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功效清热化痰,原方主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熊继柏教授临证常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疾病。 运用温胆汤的范围与指征 熊继柏运用温胆汤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内、妇、儿、五官各科,内科涉及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其运用温胆汤的指征如下。 痰...

  • 从“开阖枢”理论谈活用金匮温经汤

    从“开阖枢”理论谈活用金匮温经汤

    •人体阴阳以“开阖枢”的动态形式存在,而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阳明之阖与太阴之开是同时发生的。温经汤治疗月经衍期、闭经主要取降“阳明”、开“太阴”,调冲任,进而达到促进月经来潮、促排卵,以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 •温经汤方中麦冬用量最大,麦冬与半夏相配降阳明也是经方的经典配伍,是降阳明之主药。但是,临床运用温经汤时常弃用半夏、麦冬,去了半夏、麦冬的温经汤,其疗效会大打折扣。 •顾植山运用五运六...

  •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浅谈甘温除热法及其运用

    甘温除热法者,乃用甘温之药来治疗虚劳发热之谓也。此法是后世医家从《内经》“劳者温之”并结合临床实践领悟出来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虚劳病用甘温之药,说明虚在气。当然,也有血虚而累及气虚的,但必以气虚为主。基于上述,笔者以甘温除热法来治疗气虚为主引起的发热证,计有18 例,且均获治愈。如张某某,男,42岁,已婚,农民。1990年8月11日来诊。述身热(体温正常)烦渴欲饮不多已半年。发病1周后,先求西医诊治,医者考虑系糖尿病,但经反复检查血糖、尿糖,均未发现异常。因为如此,故西医建议患...

  •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古代常用于妇女病的治疗。黄煌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多种内科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皲...

  • 新版温肺饮组成 方证解析 配伍发微

    新版温肺饮组成 方证解析 配伍发微

    新版温肺饮组成:炙麻黄10g,光杏仁10g,广陈皮10g,清半夏12g,云茯苓12g,淡干姜6g,五味子10g,川厚朴10g,鱼腥草15g,全当归12g,玉桔梗10g,生甘草6g。(此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功能:宣肺温肺敛肺,清热燥湿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内蕴湿热,咳喘痰鸣,昼轻夜重,舌苔白滑或兼见散在“梅花点”,舌尖红,脉弦缓,或弦滑。 方证解析 本方系三拗汤、二陈汤、桔梗汤加干姜、五味子、厚朴、鱼腥草、当归组成。 方中三拗汤(麻黄、杏仁...

  • 温灸治癃闭

    温灸治癃闭

    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甚至闭塞不通,小腹帐满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采用经验取穴“龙门穴”,可以有效防治癃闭。龙门穴的位置在腹部正中线上,耻骨下缘处。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是用手指按压,按压5秒后放松,然后再按压。每次按压刺激1分钟。按压时使酸胀感传导到前阴部为宜。 二是温灸法。用艾条点燃之后温灸龙门穴,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即可。然后再由此穴一直向上温灸到肚脐部位,在这条直线上灸至皮肤微微发红时即可,每次大约1吩钟。 (徐羽良)...

    秘方方剂 2024-03-07 15 0 癃闭
  • 病窦综合征与温阳复脉汤

    病窦综合征与温阳复脉汤

    病窦综合征属中医“心悸” “眩晕”、等疾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素体阳寒内盛,寒凝气滞;损阻阳,心阳不得宜发,心脉鼓动乏力是病窦综合征的病理基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温阳散寒,益气复脉之法。在借鉴《伤寒论》“通脉四逆汤”的基础上;自拟“温阳复脉汤”一方。 药物组成及用法:制附子10克(另包),红参 10克,黄芪鲍,克;炙麻黄6克,细辛6克,桂枝10 克,川芎15克,丹参20克,黄精幼克,麦冬15 克,五味子10克,灸甘草1...

  • 温脾饼治短肠综合征

    温脾饼治短肠综合征

    由于某些病变而将小肠广泛切除后,会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系列症状的短肠综合征。如果切除的肠段超过全长的1/4,则症状较为明显,而且留下的小肠愈短,症状就愈严重,也愈难恢复。 用益气温阳健脾的药膳温脾饼治疗短肠综合征,主要是抓住了频频腹泻,夹有不消化之物,以及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派脾阳不振,寒气内盛之症对症治疗。温脾饼中人参,黄芪,白术温补脾胃;大枣安中养脾。 具体的做法是:取人参3克,黄芪,白术各15克,大枣50克,面粉200克。将前三种药物粉碎成末,大枣蒸...

  • 反复胸口闷堵 温阳健脾治方

    反复胸口闷堵 温阳健脾治方

      患者,女,55岁,退休工人,2013年1月7日初诊。   主诉:反复胸口闷堵5年。患者自觉胸闷如窒,满闷不适,痞塞不通,气短,善太息,以呼出为快,嗳气频发,天气变冷时症状加重,喝热水后稍缓解,但饮水不多,饮多后有腹胀、恶心感。症状反复,苦恼不已。   刻诊: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体型偏胖,食少纳差,畏寒肢冷,四肢乏力,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苔白润,脉弦细而无力。   辨证:脾胃虚寒,胸阳不振,寒凝气郁。治宜:温中健脾,通阳散寒,行气解郁。予以附子理中丸及枳实薤白桂枝及四逆散加减。方药:桂枝10克,...

  • 自然康复疗法 利用温泉养生

    自然康复疗法 利用温泉养生

      利用温泉养生,其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古人已开始了对温泉的认识与利用。相传说轩辕黄帝在黄山温泉洗过澡,头发由白变黑,返老还童,黄帝极为高兴,便称黄山温泉为“灵泉”。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最早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把温泉直接划归为药引之一,说硫磺泉可以治疗“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诸疾”,在记述庐山温泉条目中说:“方士往往教患有疥癣、风癫、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