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
三仁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临床上,面对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或伴关节疼痛的患者,如诊见脉浮(浮紧),考虑伤寒太阳病,治疗可用麻黄汤方。如脉不浮,即使太阳病症全具,也要考虑此病不一定是太阳病。如脉不浮而见沉细,有可能是“湿痹”;如脉不浮而见弦细而濡,则有可能是湿温。后者治疗则不可以使用麻黄汤,可以考虑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仁汤等方。 三仁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
-
疫痘伏温,先知之妙《温病条辨》探析吴鞠通的五运六气思想
吴瑭( 1757-1841) , 字配珩, 号鞠通, 江苏省淮安市 人, 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撰写的《温病条 辨》 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 堪称不朽的中医著作。吴 氏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 , 并结合“卫、 气、 营、 血” 理 论, 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 对于温 热性疾病的治疗, 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氏精通五运六 气之理, 他在 《医医病书·气运论》 中提出 : “精通气运 之理, 有先知之妙, 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