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食粥

食粥

  • 小儿腹泻 饮食方面也可食粥调理

    小儿腹泻 饮食方面也可食粥调理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故小儿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为次。治宜健脾清热,和胃固肠。正确的治疗方法包括:增加液体摄入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饮食方面也可食粥调理。   茯苓车前子粥取茯苓粉30克,车前子30克,粳米30克。先将车前子布包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时后取出布包,再将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热健脾,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重于热型腹泻。   山楂神曲...

  • 喝水益肺 食粥养肺 常笑宣肺

    喝水益肺 食粥养肺 常笑宣肺

    喝水益肺:秋季养肺最简便的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肺“开窍于鼻”,通过吸入水蒸气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够。 食粥养肺:秋天食物宜以养阴生津之品为主,如芝麻、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必要时可服补品,但应清补,不可大补。可食用银耳粥,加蜂蜜适量饮用。也可食银耳、大枣粥,调入白糖或冰糖食用。...

  • 朱良春长寿粥 食粥养生健体

    朱良春长寿粥 食粥养生健体

    朱良春长寿粥: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各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煮粥汤水的制作: 黄芪250克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然后再将黄芪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以上配料)。前五味洗净入锅,加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30分钟再加入枸杞,一起再煮十分钟 以上粥量五天服用 材料是五天的量,黄芪每天的量是50克   一首诗让粥火了近千年   相传食粥的祖先是鼎鼎大名的诗人陆游,因为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食粥诗传世。诗的意思一目了然,就是说食粥养生健体,还延年益寿,甚至能...

  • 润肺止燥 早晚食粥

    润肺止燥 早晚食粥

      气候干燥,温差渐大,宜早晚食粥,温肠软胃,润肺止燥。   明代医家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宋代诗人陆游《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随息居饮食谱》更把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以代替参汤。清代学者曹廷栋更在《老老恒言》中强调了粥对老年人的益处: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健,享大寿。粥是秋季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良物。那么,秋季食粥应注意什么呢?   ...

  • 白露食粥治过敏性鼻炎

    白露食粥治过敏性鼻炎

    白露(9月8日)时节天气转冷,过敏性鼻炎高发,进食“神仙粥”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常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眼睛发痒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风寒外束、营卫不调的表现, 治疗应祛风散寒、调和营卫。“神仙粥”来自清代《太医院经验神方》,将糯米50克加水900毫升煮熟后,加入带须葱白7根、生姜7片,再煮5分钟,加入米醋50毫升,趁热服用。每日1剂,连用7天。 葱姜祛风散寒;糯米益气和中;米醋酸收,使其发散有度而不伤正气,尤其适合中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

  • 冬季食粥 和胃气补脾虚

    冬季食粥 和胃气补脾虚

    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或是药力都易发挥效能。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老人们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它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除了煮大米粥外,还可以煮成: 山药粥:山药(去皮)50 克,大米50 克,蜂蜜、食用油均适量。将山药切成小块用油炒过加入蜂...

  • 食粥养生 须按辨证

    食粥养生 须按辨证

      食粥养生由来已久。然而食粥须按辨证及气温所需而食,方能得宜而养身。常遵循的饮食护理原则如下。   辨证遵循:失眠多用“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腰膝酸软多喝“枸杞桑葚粥”,补肾壮骨;产妇宜用“小米红糖粥”,养血健脾;水肿宜喝“红豆荷叶粥”,清热又利湿;大便溏泻多喝“大豆糯米粥”,健脾益气;小便不利多喝“苡仁玉米粥”,利水又渗湿;大便干结多食“山药蕃薯粥...

  • 入夏进补食粥好

    入夏进补食粥好

    许多人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因而对冬令进补很重视,相比之下,对夏季进补就不那么重视了。其实,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出汗量大,整个夏季对于人的体能消耗很大,几乎每个人在夏季结束后,身体都比原来虚弱一些。同时,夏季高温,也是许多急慢性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在入夏时早早进补,对脏腑进行调理,于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夏季极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表现为疲乏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为此,夏季老人进补时一方面要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

  • 温燥“秋老虎”时节 有益食粥

    温燥“秋老虎”时节 有益食粥

    现在温燥的“秋老虎”时节,防暑降温不能有丝毫怠慢,而且干燥难忍,最易损害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眼干咽干等症状,煲银耳粥、吃水果沙拉、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都很有益处。 利水除湿健脾胃 本季应季的瓜果都是利湿的好东西;薏米仁、莲子、白木耳、扁豆都是健脾的,比如:薏仁绿豆粥。 取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洗净后一起下锅煮至熟烂,加冰糖,晾凉后服用。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合在一起,能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每天来盘水...

  • 软化血管可食粥

    软化血管可食粥

    玉米粉粥:玉米粉、粳米各50克。先将玉米粉加清水适量调匀,待粳米煮粥将成时加入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食1-2次。具有益肺宁心、调中开胃等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对软化血管功效尤著。 大蒜粥:紫皮大蒜30-5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去皮,加水适量,放沸煮1分钟左右后捞出。再取粳米,放入煮蒜的水煮成稀粥,然后将蒜放人,同煮为粥即可服食,每日1—2次。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抗痨及止痢等作用。 何首乌粥:何首乌30-50克,粳米50克,大枣5枚。先将何首...

  • 十二月初八“腊八”食粥

    十二月初八“腊八”食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八”,民间都当作年节来过,在此日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与祥瑞。一到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这已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腊八节吃粥盛行于宋代,当时称为“五味粥”,主要是以稻黍和果豆为原料,后来配料不断改进,元代即以胡桃、松子、柿、栗子为配料,明朝将腊八粥称为七宝粥,配料共七种。明清时,腊八粥的制作更加精细,要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末、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加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

  • 心烦可食粥

    心烦可食粥

    更年期综合征、神 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等患者都有心烦意 乱、急躁易怒等情志 方面的表现。对于这 些症状,可以用药粥 来调理,效果显著。 桂圆构杞粥:桂圆 肉15克、枸杞子20克、 百合20克、大枣10枚、 粳米50克。以上食材同 入沙锅中,加水适量, 文火煮成粥。此为1日量,早晚分食。此粥有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可治疗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合欢大枣粥:合欢皮15 克、夜交藤15克、甘草5克、大枣10枚、粳米50克,小麦50克。先用水煎合欢皮、夜交藤、甘草三味药,去渣取汁,用药汁加水适量...

  • 冬季食粥补之大方

    冬季食粥补之大方

      入冬以后,我国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素有“补冬”一说。从古至今,民间习惯在这一时期进补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天气。   由于冬季的寒冷气候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很大影响,容易造成人体热量的流失,所以进补一般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和大豆类食物,多喝豆浆、牛奶,多吃豆腐和黑木耳等。甘薯和马铃薯也是进补的佳品,一则可补充人体内的维生素,二则可清除人体内热。另外,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可见萝卜也是冬季进补的时令蔬菜。   ...

  • 三伏天宜食粥

    三伏天宜食粥

    俗话说“热在三伏”,今年的入伏始于7月19日。由于三伏天酷热高温,人们会因大量出汗而需要补充水液。但饮水过多、冷饮过量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积水为患,伤及脾胃。特别是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之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唾液分泌减少,更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但粥不但软硬适度,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因此喝粥是三伏养生的最好选择。 通常我们煮粥养生多用大米,取其平和之药性。小米粥也有药性,它可健胃除湿,养肾阴,清虚热,补虚损,还可以安神,最好晚上...

  • 盛夏食粥 应当怎样选择呢?

    盛夏食粥 应当怎样选择呢?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常以粥为食。盛夏食粥,不仅能有效地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而且还可提供易于胃肠吸收的营养,若在其中添加绿豆、荷叶、莲子、扁豆、薏苡仁等入药食物,则具有食疗保健之功。那么,应当怎样选择呢?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热之邪侵袭,可使人出现多种热象,甚至中暑。在人体五脏中,心与夏季相合,属火,故夏季心火易炽,表现为心烦不宁、胸中闷乱、思维不集中、失眠等。另外,夏季多雨,尤其是长夏,易致湿邪为患,而暑湿常可兼夹伤人,出现头重身重,肢体困倦,微热汗出,口干不欲饮,精神不振,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等症状。因而夏季...

  • 冬令食粥暖胃寒

    冬令食粥暖胃寒

    中医认为,寒主冬令,故冬季养生重在保暖防寒。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脾胃温暖,则四肢温煦,身体强劲。现介绍几则温胃药粥,供冬令时节选用。 韭菜粥:新鲜韭菜30~60克,大米100克,细盐适量。取新鲜韭菜,洗净切细备用。先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韭菜、细盐等,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等症。 《本草纲目》言“韭菜粥,温中暖下”,《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

  • 养生解读 食粥一大碗

    养生解读 食粥一大碗

    食粥 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古诗今译】 世间的人都想学长寿之道,却不曾领悟到长寿的秘方就在自己眼前。我得到诗人张耒(人称宛丘先生)的平和简易养生方法,只需食用粥就可以延年益寿似神仙。 【诗词赏析】 这是陆游74岁时写的一首诗。诗中的宛丘,指宋代诗人张耒,其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陆游在这首诗的前面还有一段序文:...

  • 冬季食粥 达到养生甚至治疗的目的

    冬季食粥 达到养生甚至治疗的目的

    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此时阳气最弱,邪气容易伤害人体。喝粥不仅对胃好,在粥里面添加一些食材,还能起到更多的养生保健作用。《黄帝内经》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念。也就是强调了谷物等对人体的重要性。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粥的组成成分大多是豆子,食粥以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就可以达到养生甚至治疗的目的。 粥的制作,选料特别有讲究,尤其是具有食疗作用的原料,有寒、凉、温、热、平之分,每种食材都有其各自的功效。煮粥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配伍与加减...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