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第18页
-
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是温热邪气袭表,首先引起卫分证候,继而按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传变,逐步深入发展。从这四个层次的发展过程来看,体现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传变规律。若从病变部位来看,其传变规律一是由上焦手太阴肺顺传于中焦阳明胃、肠,进而或传入上焦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或深入下焦足厥阴肝与足少阴肾。一是由上焦手太阴肺逆传于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可以说,卫气营血辨证标明了温热邪气由浅入深的传变层次;而三焦辨证则标示出温热邪气自上而下脏腑相传的...
-
测量体温,学问多多
保健专家建议,中老年人的家庭中,除了必要的应急药、血压计之外,体温计也最好备齐,髓时测量自己的体温,不能只靠手感或其他表现来判断是否发热,从而尽快接受有效的医疗护理。 测体温的具体方法包括口表测口腔温度或腋下温度、肛表测直肠温度和半导体体温计测皮肤温度。口表与肛表的区别,在于体温计盛水银的一端粗细长短不同。口表该端较细长,肛表该端较粗短,呈圆柱形。测口温时,将口表的水银端斜放于舌下,闭紧双唇,用鼻呼吸,并不要用牙咬住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测腋温时,应尽量将衣扣解开,并揩干其腋下,然后将口表的水银端放置于腋窝深处,并...
-
高温天气慎染头发
时下,许多年轻人喜欢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有的则选取一绺头发染上颜色。专家提醒:染发更易引发皮肤炎症,应谨慎对待。 天气炎热,人的皮肤本来就遭受着自然界的刺激,如强光照射、尘螨侵袭,以及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刺激。加上热天里出汗多,汗腺、皮脂腺等时刻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使外来的刺激进入皮肤的机会增多。在这些情况下,染发剂中的化学成分更易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引发不适。染发剂引起的皮肤炎症,表现为被刺激部位红肿、糜烂、流水、又痒又痛。 医学专家建议:高温天气染发当谨慎。实在想染发,染发前应做相应皮肤试验,没有出现不良反...
-
烫伤马上降温损伤小
夏天穿得少,肢体裸露多,在做家务时较容易烫伤。发生烫伤时,如采取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使损伤面减小,更易康复。若在到达医院之后再采取这一措施,就已丧失了冷疗的最佳时机,被烫伤部位的组织会进一步加重损伤。 遇到烫伤情况发生,正确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点。 第一,如果烫伤处皮肤未破,应当马上进行局部降温处理 用自来水或凉水冲洗是最简单、最可行的方法,或者用凉水浸泡。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热力继续留在皮肤上起作用,其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以避免或减少水疱形成。一般冲洗时间应在半小...
-
夏季高温痔疮易发
夏季是痔疮高发期,因为夏季气压较高,空气燥热,特别是人在室内久呆时,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痔疮快速病变成脓肿甚至肛瘘,肛瘘患者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导致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夏季预防痔疮,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理,多喝开水、饮淡茶,多吃萝卜、番茄、梨、百合、银耳等类食物,适当增加粗粮、豆类和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的食品,这样可以给机体补充水分和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也可改善或控制痔疮侵袭。 预防痔疮,应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有了便意不要强忍,排便时不要看书报。不宜久蹲不起或过分用力,否则会使肛肠充血,肛垫下移导...
-
高温闷热防心衰
心衰就是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心脏收缩力或舒张力减弱,泵血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夏天34℃以上持续高温闷热天气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人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在气温较高时,体热主要是通过汗水和肺部呼出的水分蒸发而散失。而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就很难散发出去,假若超过了人的忍耐极限,就会引起死亡。资料表明,在最高温度达到34℃以上时,死亡人数就会显著增加,其中中老年人死于心力衰竭者比例最高。另外,当人们穿着衣服时,衣服为人体造成一种&...
-
夏季高温“烤”验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高温天气,如果你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你可能就中暑了。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 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
-
待续高热温水浸足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发挥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和机体耗氧量,致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不利。温水浸足降温法是临床护士多年的护理经验,其效果十分显著。 高热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现象,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常规的冷敷降温易使病人产生不适、寒战、头痛和畏惧感。同时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末梢血管收缩,肌肉紧张,汗孔闭塞,约需40分钟左右后才能再次舒张。由于继续散热受到阻碍,体温短暂稍降后很快反跳回升,故降温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体温达到38℃~41℃时,若用酒...
-
张景岳巧用温阳药治蘑菇中毒
在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的医案里,记载了一则他给吴参军治蘑菇中毒的病例。 吴参军年轻时曾是张景岳的战友。一天因吃了蘑菇而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病状。参军的家人先后请来三位当地名医,用的都是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类的中草药。结果参军的病更重了:水米不进,严重消瘦,卧床不起,有时还出现昏睡等症状。在这紧要关头,参军的家人想到了张景岳,于是将张请来。张景岳仔细查看了参军的脉象及症状,于是立即提笔开了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干姜、附子、甘草各15克,水煎服。 家人将昏睡的参军叫醒后,将处方让参军看。这位...
-
高血压少吃话梅 温开水防脑卒中
苏阿姨最近查出高血压,医生给她开了降压药,吃了一阵子后复查,发现血压控制得依然不好。医生又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发现,虽然她一日三餐吃得清淡,但平时喜欢吃零食,话梅、陈皮、橄榄等高盐零食时不时要含上几颗。当弄清原因后,苏阿姨感叹道:“我平时在吃饭上挺注意的,炒菜都不敢多放盐,却没想到话梅的盐分这么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郭冀珍教授指出,像话梅、陈皮、橄榄之类的蜜饯,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先经过长时间的盐水浸泡,取出晒干后再用糖料腌制,因此虽然酸甜可口,盐分含量却极高,每...
-
温饮黄酒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在北方,每到冬季,人们通常喜欢喝白酒御寒。其实,白酒不能御寒,只会越喝越冷。有句老话叫“饭后暖,酒后寒”,说的就是白酒。酒类中,御寒效果最佳是黄酒,尤其是温饮黄酒可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作用,能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黄酒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而成。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甘洌,回味绵长,浓郁芳香。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这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少见的。此外,黄酒还含有糖分、有机酸、酯类、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