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
-
张景岳巧治血症
在明代大医药学家张景岳的医案里,记载一则他给倪孝廉治疗吐血、便血的病例。这位倪孝廉是位书生,四十多岁,为了仕途,经常深夜在灯下奋笔疾书,结果那年夏天,出现了吐血;便血症状。孝廉的家人先后请来几位有名气的医生,给用的都是犀角、生地黄、知母、黄连、黄芩、栀子、地榆、童便等清火药。他们说夏日属火,火气当令,天天熬夜又上火,两股火在一起,就迫血妄行而发生吐血、便血。他们说的似平很有道理,但所用的药物却毫无疗效,至使孝廉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了。他不仅吐血、便血加重,还卧床不起了。于是当时为孝廉治病的那位医生对其家人说: &ld...
-
张景岳辨证巧治毒蘑菇中毒
在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的医案里记载了一则他给一个叫吴参军的人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病例。这位吴参军年轻时,有一天,因吃了毒蘑菇而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流涎、流泪、出汗、瞳孔缩小、呼吸困难、腹胀、脉缓等病状。参军的家人先后请来三位当地名医,给用的都是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类的中草药。结果是参军的病更重了,不仅食水都不能进了,而且还严重消瘦、卧床不起了,有时还出现昏睡等症状。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参军的家人想起了张景岳,于是就将张景岳请来。张景岳仔细查看了参军的脉象及症状,立即提笔开了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干姜、附...
-
张景岳与『铁畏朴硝』方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的医生,以善用温补而著称,他曾用《神农本草经》上的“铁畏朴硝”方治好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孩。 当初,这个小孩误吞了钉鞋的圆铁钉,卡在喉间吐不出来。其母把孩子倒吊,谁知却令孩子鼻孔喷血,情况万分危急。 恰巧张景岳路过,急忙让其母将孩子抱正。这时,听到孩子“哇”的一声哭开了。张景岳见此景,断定铁钉已人肠胃。他突然想起了《神农本草经》上有一“铁畏朴硝”方可解此危,便忙取出活磁石一钱,芒(朴)硝二钱,研为细末,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孩服下...
-
张景岳巧用温阳药治蘑菇中毒
在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的医案里,记载了一则他给吴参军治蘑菇中毒的病例。 吴参军年轻时曾是张景岳的战友。一天因吃了蘑菇而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病状。参军的家人先后请来三位当地名医,用的都是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类的中草药。结果参军的病更重了:水米不进,严重消瘦,卧床不起,有时还出现昏睡等症状。在这紧要关头,参军的家人想到了张景岳,于是将张请来。张景岳仔细查看了参军的脉象及症状,于是立即提笔开了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干姜、附子、甘草各15克,水煎服。 家人将昏睡的参军叫醒后,将处方让参军看。这位...
-
张景岳“通一”论浅析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景岳全书·传忠录》诸篇中颇多与“通一”相关的论述,现总结并浅析于下。 心存医理方可为医 张景岳认为,要研究事物当先明其理,而医学执掌人之性命,为世间至大至要之术,故明确医理对于医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疾病有万种之多,但是每一种病都有病因病机,医者若能在临证之时明确医理,洞察某病之本,得病之真,则某病之治则治法方药也明确无疑。所以《景岳全书·传忠录》中首言“故医之临证,必期以我之一心,洞病者之一本,以我之...
-
张景岳的“避疫五法”
自周代起,我国已经有了对传染病的文字记载。明朝以后,大多中医古籍均列有瘟疫专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一书。 张介宾(公元1563-1640年),号景岳,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景岳全书》《类经》等著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赞其为“仲景后第一人”“医坛苏东坡”,他在《景岳全书》卷十三中专设“瘟疫”一篇,对瘟疫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等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景岳继承并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