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第80页
-
补肾健脾 元气足百病除
中医上讲,元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元气充盈,人就能五脏六腑不得病,健康长寿。青少年元气充足,很少得病,但由于不当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紊乱,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元气大量流失,五脏六腑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如果元气耗尽,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认为: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元气是由脾肾共同形成的,脾藏精纳气,精气是指元气,脾运化元气至五脏六腑,确保生命健康。肾虚则元气不足,根本不固,使人未老先衰。元气不足,脾脏就不能将其运至全身,五脏六腑气虚血亏,百病丛生。 脾肾双虚,元气...
-
霜降是节气养生 调养进补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适当调养进补,不仅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更显示出年轻活力。 以水养肺:肺是一个开放系统,最容易被空气中有害物质侵害。尤其在深秋,干燥会带走人体更多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损伤。因此,每天喝足1500毫升水是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的重要措施。在水中加两片柠檬。柠檬水中富含维生素C,能调节内生理环境平衡。维生素C对于胶原蛋白生成也起关键作用,胶原蛋白正是保持皮肤细胞年轻的结构基础。喝柠檬水要少量多次,小口饮用,不要一口气喝一大杯。 泡澡有讲究:泡澡前喝一杯冷开水,打开皮肤毛孔...
-
气功具有医疗与养生的双重作
理从摄养 即气功的理论主要随从各家的摄生保健学说,尽管气功具有医疗与养生的双重作用,但其医疗作用长于补虚而逊于泻实,气功疗法中的其他常用治法,也直接或间接与补虚有关,这与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十分吻合,故古代各家摄生保健说,如主动、主静及保精、调气、食养、药饵等的理论与实践,很大程度上一直影响和指导着气功活动的开展和气功学术的发展,其中尤以动形、静神、调气学说与气功的关系最为密切。 主动,即主张通过运动来保养人体之形体(以动养形)。这种学说的依据是,形体是生命的依托、精神的宅宇,形体动则气血流通。...
-
妇人气血失调血瘀 行气活血通之
妇人常以气血失调为病,故气滞血瘀者多,家父认为,妇人之病初,多为气结在经,可循经疏导,调肝为先,久之则入络。邪伤血络,成为隐伏较深的疾病。络病形成以痛为主,可见舌色紫暗,脘腹痞胀,切之脉涩。治络病,多用辛温通络,或以柔剂通之,重在活血化瘀,常用行气活血之品。 1986年初夏,邻村张姓妇人,37岁,患乳房胀痛有块,痛如针刺,汗出心烦,急躁易怒,面红脉涩。家父诊后,观前医用方,多取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类方药,但服后罔效。今乳房胀痛有块,多为肝经络瘀痹阻。观其心烦急躁,面红,乃阴虚而有血热瘀结也。古人云:...
-
秋季易损肺 练练滋养肺气
中医根据季节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的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适应天气变化,好好保护肺气。因此,在这个季节里练练滋养肺气的功法。对健康是颇有益处的。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摩鼻、浴鼻 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除去必要的治疗外,在夏秋交季之时,经常按摩鼻部很有好处。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 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强鼻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