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冬至时节巧调养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是一年里最寒冷的季节——数九的开始,常伴有气温骤降、大风、冰冻等恶劣气候。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气候状况下,老年人常因适应寒冷能力差而诱发各类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在此时期易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出现中风及心肌梗死;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的人则容易加重病情。在冬至时节注意及时调养,对帮助老年朋友安然过冬有着重要意义。以下三种方法在冬至调养时可酌情选用。 一、进补法:中医认为,冬天阴气偏盛,阳气不足,人体阳气又处于潜藏状态,新陈代谢缓慢,此时进补有利于封藏,滋养...
-
冬至节气进补八珍汤 既有补血之功又有益气之效
冬至节气被认为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有“气始于冬至”的说法。此时科学养生可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近日,随着古装剧《锦绣未央》的热播,一个叫做“八珍汤”的补品被观众们关注。据说这种神奇的汤品男女皆宜,女人喝了美容养颜,男人喝了强身健体,此外还能祛除疤痕,治疗失眠。 那么,这种汤真的存在吗?真有那么神奇吗?跟中医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向中医专家了解一下。 出自明代骨伤科专著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膏方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八珍汤出自明代医家薛己所著的《正体类要》,这是...
-
冬至养生应当阴阳并重 补养之时莫忘养阴
冬至 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在中医的论述中,冬至是一年到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冬至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将逐渐回复升发,但这段期间,自然界的阳气仍然处于低位,是一年到头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许多人以为,既然自然界缺少阳气,那么冬至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是增补阳气。事实上,中医还有另外一个观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专家认为,冬至养生应当阴阳并重,补养之时莫忘养阴,才能达到平衡养生的目的。 温补肾阳 冬至养生的主旋律 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
-
冬至养生 重在养阴补阳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当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大家纷纷庆贺这一天的到来。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中医理论认为,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广西区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罗鸿宇介绍,冬至当天,天地的阴阳两气变化极大,而人体体内的阴阳两气的变化和天地变化是同步的,如果人体不能顺应天地的变化,做到固护阴气,补足阳气,则在来年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因此,冬至当天,人体应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要养阴补阳。 生活饮食篇 早睡...
-
冬至后中医养生防病
何谓冬三极?冬三极就是在冬至前后天气常出现三个极端,即寒冷之极,气降之极和阴极,尤其在夜半子时,人体容易阳虚寒凝,血液容易凝固,从而引发心梗,脑梗,气降之极就是气虚阳虚的人容易发生脱证,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气虚脱证,糖尿病人容易出现低血糖,寒气通于肾,肾功能低的人易出现肾功能衰竭危证。 总之,冬天,气降极,阴甚极,阳虚极,所以要严防心、脑、肾病。 寒冬季节,天寒地冻,气温低,气降极,人体气血缓慢,所以有心脑动脉硬化的人,易出现心梗、脑梗,尤其在夜半更易发生。 第一,防心绞痛、心梗。因为寒冷会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