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
-
春夏养阳 可服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常用药,女性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两三个月就可见效。 乌鸡白凤丸出自明代龚云林《寿世保元》,由乌鸡、人参、白芍、丹参、香附、当归、牡蛎、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生熟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山药等19味中药组成。有补气养血、填精益肾的功效。以蜂蜜为赋形剂制成蜜丸,分大蜜丸、水蜜丸和小蜜丸。 闭经、月经推迟、痛经、月经量少色淡而气血明显亏虚的病人,服用乌鸡白凤丸,不仅能调理月经,还对气血不足引起的面暗枯黄、色斑沉着等都有明显的改善。服用时,应每次1丸,一日两次。 服药...
-
调养阳气 祛病延年 呼吸吐纳练习
冬至的到来后,意味着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代金刚表示,冬至是节气养生最重要的时间点,这一天阴气最盛,阳气初生,需要精心调养,使阳气逐渐壮大,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呼吸养生操,根据人体“初阳始升”这一特点,在手足并练的同时,加入了吸气嘶字诀、呼气嘿字诀的呼吸吐纳练习,使体内真气先升后降,从而达到温肾助阳、强健腰腿的功效。具体步骤为: 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于两膝,呼吸均匀。 2、两手十指先张开,再屈指内扣成“虎爪”,抓、扣两膝盖骨,同...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临床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意思是养生之道,春、夏二季注意调养生、长之气,使心肝二脏功能旺盛;秋、冬二季注意调养收、藏之气,从而使肺肾两脏精气充足。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决定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生与死的根本,顺从这个规律就不会得病。在临床治疗、预防疾病,以及病后康复的过程中...
-
中医养阳与壮阳,温阳,扶阳,通阳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
-
养生就是养阳气 什么会阴盛阳衰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
-
立春养阳 山药食疗
山药绿豆羹 将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碎,捣烂成糊状备用。将绿豆淘净后放入沙锅,加水适量,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至熟烂成开花状,调入山药糊,继续煨煮10分钟,离火后兑入蜂蜜,拌和成羹即成。此品可清热解毒、益气降压,宜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山药虾皮糊 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碎,剁成糜粉状,放入碗中备用。锅置火上,加清水适量,中火煮沸,加入洗净的小虾皮、黄酒、葱花、姜末,继续煨煮10分钟,加入山药糜糊,拌后煨煮至沸,加精盐、味精、五香粉搅和即成。此品可滋润血脉、固肾降压,主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 山药决明荷叶汁 山药60...
-
霜降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养生养阳为主
10月23日是霜降,此时大自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应以养阳为主。由于这段时期脾胃功能过于旺盛,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北京道合肛肠医院院长荆建华提醒,应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特别是老年人和平时体质较弱的人,除了平时注意保暖,也应注意以下3点。 避免增加胃肠功能负担。受到寒冷空气的影响,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会被骤降的气温所打乱。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会逐渐增强,导致人体耗热量增加,这时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会增多,食量因此逐渐增加,这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因此,应注意饮食规律,...
-
睡前养阳 防失眠 运动缓解
按摩两穴位安神防失眠 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甚至头痛眩晕时,可抽出少许时问刮刮眉、握握拳。这两个小动作可以按摩到攒竹与劳宫这两个穴位,一定程度上町缓解烦躁情绪。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眉头处,临床上通过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等常见疾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按摩劳宫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采用揉擦方式按压,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 2~3次。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也可借助笔帽等钝性物体进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