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第67页
-
人民大众呼唤中医科普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诊疗技术、方法日益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维,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
-
国学大师章太炎 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这段话既是对医案作用和地位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治疗疾病的充分肯定。在中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案作为传承中医理论,引领中医实践的载体,起到了发展中医理论,提高诊疗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弘扬职业道德等作用。医案作为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性。 真实性 医案是治疗疾病的真实记录。历代名医在记录医案时,患者的姓氏、住址,发病的时...
-
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有人说,走近国医大师郑新,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7月30日,记者深入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进行探访,正赶上89岁高龄的郑新在指导病例分析。时值盛夏时节,处处热浪袭人,郑新却一丝不苟地穿着白大褂,虽然耳朵有些背,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且思路清晰、谈吐不凡,尽显大家风范。 1925年出生于河南郏县的郑新,是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学验俱丰,蜚声杏林,医名广播海内外。 &ldqu...
-
给大家讲讲中医那些“第一”的事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某些收容贫病的病坊、广慧坊、安济坊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医东渐才开始建立起来的。1900年设立的山东官立中西医院、1906年开设的内城官医院及1908年创办的外城官医院,都分设中医、西医两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公立中医院。中央国医馆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筹设、建立的首都国医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院。 筹设首都国医院 1930年5月7日,焦易堂联合谭延闿朱培德、邵元冲、陈立夫等著名人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6次政治会议提出了设立“中央国医馆&r...
-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国医大师陆广莘离开我们3个多月了,这是我们中医药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跟随陆广莘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的正直谦和,做学问的严谨精进,尤其是其思想理念的深刻新锐,让我终身受益。 学贯中西 德艺双馨 陆广莘高深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与他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双重资深背景是分不开的。1945年初,年仅18岁入中医学堂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拜师学医,先后师从于陆渊雷、章次公和徐衡之。1948年他21岁毕业便独立行医。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西医专业五年本科...
-
国医大师任继学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任继学(1926年-2010年),生前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余载,潜心中医急证医学研究,提出辨证10法新观点,擅治心脑肝肾等疑难杂症。专著有《中医急诊学》、《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等,获科技成果奖多项。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基础研究立新论 任继学教授认为,中医药学著作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精髓。应从基础开始学习,先是粗读、泛读经典著作,然后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融汇贯通,指导实践。...
-
“伤寒大家”张汉祥上与官悟尘
张汉祥,生于1911年,天津市人,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政协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常委。青年时在京勤工俭学,同时在燕京大学旁听学习。拜京城名医方伯屏为师学习中医,后入协和医院学习并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940年至1949年,先后任山西省立医院、兰州国立西北医院药局主任。期间时常隐居潜修,以天资颖悟及勤奋苦学,系统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博采各家之长,耽嗜典籍,融会贯通,尤对仲景学说领悟颇深,终成大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总医院药局主任,高干疗养所所长。曾当选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