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陆广莘

陆广莘

  • 陆广莘吃喝皆养生

    陆广莘吃喝皆养生

      国医大师陆广莘今年87岁了,陆老养生别具一格,现虽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声若洪钟。思路清晰,步履轻盈,动作灵活,乌发浓眉。陆老养生经这里概括为几点:   吃喝皆养生   少吃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以少为妙。陆老三餐食谱如下:   早饭喝一大碗稠粥,五谷杂粮、核桃花生都入粥,再吃两个茶叶蛋。午饭一小碗米饭或一个馒头,配点荤素搭配的莱。晚饭从来不吃主食。   慢吃 三餐尽可能慢吃,心平气和地吃,陆老认为吃饭是一种享受,只有慢才能品出其中滋味,不然美食也就失去了意义...

  • 陆广莘老师 学中医的引领者

    陆广莘老师 学中医的引领者

    与陆广莘老师相识的10年,是我学术视角得以极大提升的宝贵时段。10年来,有幸得到陆老的耳提面命、鞭策与激励,使自己对中医学术本质、乃至中医发展模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认识,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是我学术生涯中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我敬仰的一位君子 陆老是当之无愧的君子,相信熟悉陆老的人都会有同感。他常教导我,做人“志向要高远”,如此就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陆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陆老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的七...

  •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陆广莘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

    我们敬重的恩师陆广莘先生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悲痛。陆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陆老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陆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中西医融会贯通 陆老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今上海市闵行区)。师从家乡老中医马书绅开始学习中医,先后师从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陆渊雷的“发皇古义,融会...

  •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追思国医大师陆广莘 缅怀陆广莘老师

    国医大师陆广莘离开我们3个多月了,这是我们中医药学界和生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在跟随陆广莘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做人的正直谦和,做学问的严谨精进,尤其是其思想理念的深刻新锐,让我终身受益。 学贯中西 德艺双馨 陆广莘高深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与他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双重资深背景是分不开的。1945年初,年仅18岁入中医学堂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拜师学医,先后师从于陆渊雷、章次公和徐衡之。1948年他21岁毕业便独立行医。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西医专业五年本科...

  •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追思陆广莘先生《中医学之道》新版序

    引 子 究天人之际兮,明物我相分; 通健病之变兮,识利害药毒; 循生生之道兮,助生生之气; 用生生之具兮,谋生生之效。 ——陆广莘先生名言 求学业医 时在丙寅寒冬月,师出吴地属松江。 五岁入学奠基础,为求深造转沪上。 初为强国操机械,既则矢志振岐黄。 不贵儒医问铃串,勿震远西法东方。 弱冠行医颛桥镇,更走京师负学囊。 灯窗五载板凳冷,转益多师名俱扬。 总把新知来融会,擅将古意再发皇。 笃志基础研究 医学千载何处去,废医存药耐思量。...

  • 本立而道生 纪念国医大师陆广莘

    本立而道生 纪念国医大师陆广莘

    自从1994年夏季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第一次听到陆广莘先生的演讲,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期间,又一代中医人成长起来,大家都会有其标志性的记忆,陆广莘应当是这一代人遇到的最富创见性的中医思想家。 本立而道生 陆广莘那一次演讲的题目是“本立而道生”,按照儒家的教化原则,这是面向“君子”的开示。也许是“人以群分”的缘故,听众对陆广莘关于养生、气功和中医的解释反应甚好,我也有“涣然冰释”的感觉。在这之后,我甚是注重陆广...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作者简介:   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对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颇有研究,曾发表“一枝高竹独当风——论陆广莘医学思想”等论文。   ●把陆广莘的学术经历和中医学的坎坷命运联系起来考察,知人论世,陆广莘医学思想不仅是他个人60余年学术生涯培育出来的丰硕之果,而且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舞台上的满山红叶。   ●陆广莘医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生生之道,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环境生态科学、传统医学、现代...

  • 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 北京逝世

    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 北京逝世

    国医大师陆广莘走了。在阴阳两隔的一刹那,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他有了回音,他的手还是暖和的。这是一双写了《中医学之道》的手,我将永远记得。 我和陆老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已经记不清了。1987年4月24日~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开始办公)还不到半年时间,科技部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了“《2000年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这个会规格很高,宋健、钱学森、沈其震、张震寰、陈敏章、朱丽兰、邓南、田景福等都参加了(胡熙明因出国访问未参加)。在4月26日下午的大会上,陆广莘发了言。他说...

  •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有德者长寿

    陆广莘, 1927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擅长治疗肝炎、肾炎、哮喘、糖尿病、急腹症、风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等。 如今,我已84岁高龄,但仍一头黑发、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而这些都得益于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 有德者长寿——事事随遇而安 有句话叫“适者生存”,我认为应该是“稳者生存&rdqu...

  • 学习《中医学之道 国医大师陆广莘论医集》札记

    学习《中医学之道 国医大师陆广莘论医集》札记

    •陆广莘认为,中医的研究对象是天人之际的健病之变,即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过程,不仅仅是疾病实体。医生在诊病时必须掌握和分析机体本身正邪相争的态势,发现其内在的自发的抗病反应和抗病能力(即正气)。 •疾病的症状、体征所表现的“旺气”,是人体内在的、自发的抗病反应,医药要因势利导,相向而行,而不是粗暴地加以拮抗和抑制。中医治疗的要求是“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一定彻底消灭邪气。 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集中...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